部编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另一种善良顾章玲韩城是个走村串巷卖水果的年轻人。
这天,他骑着三轮车,带着满满一车水果来到上湖村。
谁知生意还没开张,手机突然响了,是父亲打来的。
父亲焦急地说:“城子,奶奶快不行了,你快回来!”韩城一听吓得魂都没了,马上掉转三轮车,可刚蹬了两步就停下了,他家在镇上,从上湖村到镇上有二三十里路,奶奶能等到他吗?恰好路旁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院门旁有棵大樟树,院内有个中年人正喝着茶,韩城忙叫道:“大叔,求您帮我个忙!我奶奶突然不行了,我得马上赶回去,可三轮车成了累赘,所以我想把车子和水果先放您这儿,回头再来拿好不好?”大叔一听,痛快地说:“没问题,东西放在我这你尽管放心,快回去吧!”悲伤和忙碌的三天一晃就过去了。
奶奶入土为安了,韩城才想起三轮车的事,找到那户人家一看,院内没人,看到自己的三轮车,车上空空荡荡,水果全没了!水果哪去了?答案只有一个:被那看似憨厚的中年人给卖了,或者吃了,或者偷偷分了。
跟中年人要?没有任何证据,只能自认倒霉吧。
好在三轮车还在,韩城瞅瞅四下无人,忙骑上车,一溜烟地跑了。
从此后韩城就再也没去过上湖村。
过了一段时间,韩城又装了一车水果来到另一个村子一一跟上湖村一湖之隔的下湖村。
这回生意刚开张不久,怀中手机又响了,是母亲打来的:父亲跌了一跤,把腿摔断了!下湖村离家更远,韩堿一时欲哭无泪,忙对一位大婶说了情况:“大婶,我想把车子先留在您家,等我把我爸安顿好后再来拿,还有车上的水果……”大婶爽快地说:“孩子,你尽管回去,车上要是少了一个水果,全算大婶的!”韩城连声说“谢谢”,然后火速赶了回去。
好不容易有空了,已过去了四天。
当韩城再次赶到下湖村的时候,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婶完好无缺地交还了三轮车和水果。
尽管香蕉和梨子烂了不少,但看得出一个不少。
一晃过去了妤多年,机缘巧合之下韩城做生意发了大财,他时时刻刻想着回报家乡。
要不,就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建几座养老院吧,当然了,下湖村是一定要建的,至于上湖村,只好对不起了。
在下湖村养老院建成剪完彩后,韩城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到湖那边的上湖村看看,一口恶气憋在心里好多年了,现在终于可以发泄出来了。
依旧是那棵郁郁葱葱的大樟树,依旧是那座院子,只是变得破旧不堪了。
同样变老的还有那个大叔,不过大叔肯定认不出眼前意气风发的大老板就是当年的那个瘦小拘谨的水果贩子了。
韩城也不说破,先递过一支烟,然后客气地说:“大叔,湖那边的下湖村新建了一座养老院,您肯定知道吧?”大叔听了一脸失落地说:“知道,听说是一位大老板捐钱建的,还听说那大老板一连建了好几座养老院,可就是没我们村的,真是怪了,难道我们村的人得罪过他?”韩城嘿嘿笑了起来,他故作神秘地说:“这个嘛,我倒知道一些原因。
听说那大老板当年是个水果贩子,他到下湖村卖水果时得到过人家的恩惠,可到你们村卖水果时,因为有事离开,结果一车子水果竟全没了。
估计这就是那位大老板不肯捐助这里的原因。
”那大叔一听气得叼在嘴上的香烟直抖,脸红脖子粗地叫道:“他不建就不建,不带这么泼脏水的!下湖村人是好,可我们上湖村人也不孬,那车水果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当年这事就发生在我身上。
告诉你,我们根本没有昧他的水果,而是各家各户给买了,账本到现在我还收着。
”大叔说着返身进了屋,片刻工夫拿出一本泛黄卷边的小本子来,打开一看,里面是歪歪扭扭的字,一笔一笔的账记得清清楚楚:大汪家2斤香蕉,来福家3斤梨子……最显眼的是本子内还夹着一沓子钞票,各种面额都有。
韩城傻傻地看着、听着,又问:“你们为什么不解释一下?”大叔双手一摊:“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哪的,跟谁解释?看,我们还留下标记哩,就等他回来!”大叔说着手往上一指,韩城抬头一瞧,只见那棵大樟树的枝丫上挂着一块木牌,木牌上面的字迹还能勉强看得出来:水果钱在我家!原来,这世上还有另一种善良。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户人家的院门旁有棵大樟树”,小说用简约的笔墨写出了大叔家的环境特点,这既是韩成找到大叔家的标记,也为后文做铺垫。
B.“车上要是少了一个水果,全算大婶的”一句,既体现了“大婶”豪爽的性格特征,也照应了下文“大婶完好无缺地交还了三轮车和水果”的情节。
C.大叔对韩成不在他们村建养老院很不解,以为自己村里有人得罪了韩成,他向韩成诉说了事情的原委,为打动韩成他拿出了当年的“账本”。
D.小说以“另一种善良”为题,暗含对两个相似情节中不同的“善良”的比对,启发人们对“善良”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2)小说中韩城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韩城两次寄放车子和水果却结果迥异的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善良孝顺。
听到奶奶、父亲出事的消息立即赶回家。
②吃苫耐劳。
走街串巷,辛苦蹬三轮卖水果。
③知恩图报。
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成功后建养老院回报社会。
④主观武断。
发现水果不见后认定是被大叔给卖了,或者吃了,或者偷偷分了。
⑤心胸狭窄。
下湖村养老院剪彩结束后,想到上湖村看看,出一出憋在心里好多年的那口恶气。
(3)①从情节结构上看,作者欲扬先抑,借助“误会”,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另一种善良”的可贵。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通过大叔与大婶对比,突出了大叔的淳朴厚道,他不只向人伸出援手,还有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底的高尚品格。
③从主题的表达上看,通过对比,揭示了善良不只是向人伸出援手,还是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底的主题。
(答“我们要满怀感恩地信任对自己伸出援手的人”的主题也可。
)④从表达效果上看,作者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波澜起伏,结局峰回路转。
【解析】【分析】(1)C项,“为打动韩成他拿出了当年的‘账本’”错误,从文中来看,大叔并不知道眼前的大老板就是当年卖水果的青年,拿出账本是为了自证清白。
故选C。
(2)从本文来看,可以结合韩城所做的事情来分析其特点,如“韩城是个走村串巷卖水果的年轻人”“他骑着三轮车,带着满满一车水果来到上湖村”“韩城又装了一车水果来到另一个村子一一跟上湖村一湖之隔的下湖村”,韩城走街串巷卖水果表现出他的吃苦耐劳;如得知奶奶不行的时候,“韩城一听吓得魂都没了,马上掉转三轮车,可刚蹬了两步就停下了,他家在镇上,从上湖村到镇上有二三十里路,奶奶能等到他吗”,得知父亲伤了之后,“韩城一时欲哭无泪”,这些表现出韩城的孝顺善良;如看到水果没有之后,“水果哪去了?答案只有一个:被那看似憨厚的中年人给卖了,或者吃了,或者偷偷分了。
跟中年人要”,这表现出他的主观武断;韩城发达之后,“他时时刻刻想着回报家乡。
要不,就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建几座养老院吧,当然了,下湖村是一定要建的”,这表现出他的知恩图报;如“在下湖村养老院建成剪完彩后,韩城突然起了一个念头:到湖那边的上湖村看看,一口恶气憋在心里好多年了,现在终于可以发泄出来了”,这可以看出韩城心胸的狭窄。
(3)从文中来看,韩城两次寄放水果,主人的处理方法不同,一次是寄放在上湖村大叔家里,大叔和周围的邻居买了这些水果,而韩城却认为大叔昧了他的水果;一次是寄放在下湖村的大婶家里,大婶完好无缺地交还了三轮车和水果,尽管香蕉和梨子烂了不少,但看得出一个不少,韩城非常感激。
从情节上来看,小说一开始看似大叔昧了韩城的水果,但小说的结尾让我们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欲扬先抑,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从形象上来看,大婶和大叔都是善良的,只不过二人的做法有所不同,相比较而言,大叔的做法不但是急人之急,还帮人帮到底,凸显出人物的淳朴厚道;从主题的角度来看,大叔和大婶不同的做法凸显了帮人的真谛;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安排让小说的情节有了起伏,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⑴C;⑵①善良孝顺。
听到奶奶、父亲出事的消息立即赶回家。
②吃苫耐劳。
走街串巷,辛苦蹬三轮卖水果。
③知恩图报。
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成功后建养老院回报社会。
④主观武断。
发现水果不见后认定是被大叔给卖了,或者吃了,或者偷偷分了。
⑤心胸狭窄。
下湖村养老院剪彩结束后,想到上湖村看看,出一出憋在心里好多年的那口恶气。
⑶①从情节结构上看,作者欲扬先抑,借助“误会”,让读者更强烈地感受到“另一种善良”的可贵。
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通过大叔与大婶对比,突出了大叔的淳朴厚道,他不只向人伸出援手,还有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底的高尚品格。
③从主题的表达上看,通过对比,揭示了善良不只是向人伸出援手,还是急人之所急,帮人帮到底的主题。
(答“我们要满怀感恩地信任对自己伸出援手的人”的主题也可。
)④从表达效果上看,作者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波澜起伏,结局峰回路转。
【点评】⑴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和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本题中,韩成善良孝顺、吃苦耐劳、知恩图报,但又主观武断、心胸有点促狭。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即可。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
文本重要情节的作用:①在内容上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主旨;②在形式上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引人注意。
本题中,小说中韩成两次寄放车子和水果却结果迥异的情节安排的艺术效果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读者感受等方面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友聂鑫森197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白霜染地,西风砭骨。
五十岁出头的时子春,从望天湖五七干校偷跑出来,他要赶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医院,去探看弥留之际的话友季尊秋。
何为话友?只因他们都是湘潭市“胜利话剧团”的演员,共事多年,关系极为亲密;工作之余,又喜欢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
演的是话剧,说的是心里话,不是“话友”是什么?时子春先是紧走疾行,然后碰见一辆老乡开的拖拉机,搭了几里路的顺风车,再赶到一个乡镇的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一辆浑身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他没头没脑地在心里直骂。
昨天上午,时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来的一封信,说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愿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档时子春见个面。
季夫人还说,恐怕时子春请假难,即便来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员也难得进去。
她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怕伤丈夫的心。
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季尊秋怎么没到干校来呢?他出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过许多帝王将相,却不肯出演一个工、农、兵的角色,口头禅是:我只演让我怦然心动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