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期中联考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内
容涵盖生物必修二5-7章,必修三1-2章的内容。
选择题40个,非选择题4个,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以下是对考查的知识点及分值的归类:
选择题部分:必修二第五章(2-5):4,11,13,15,
20,22,31,33,35共12分。
2-6:1,32.共3分。
2-7:6,7,9,12,18,21,24,26,27,40.共11分。
3-1:14,16,25,39.共5分
3-2:2,3,5,8,10,17,19,23,28,29,30,34,36,37,38.共19分
非选择题部分:41,42题考查3-2激素调节共18分,43题
考查3-2神经调节共10分,44题考查2-5染色体变异共12分。
其中必修二占38分,必修三52分。
客观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非选择题考察了学生识图和综合分析能力。
试题中知识点的分布基本均衡,重难点都有所考察,对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染色体变异的考
查有所侧重,这也是高考大纲要求理解的知识点。
此外选择题
和非选择题中的各类题型都有涉及,题型较新颖,尤其是44题
更是与今年全国卷Ⅰ的出题思路相似,体现了出题者紧跟高考
命题趋势。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题量偏多,试题难度偏难,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完试题,达不到基础中等学生考查的目的;其次知识性的错误的出现,如第8题的C选项,新教材中
认为是吞噬细胞呈递抗原,而不是T细胞第44题的第三幅图有误;此外有的答案的评分标准给的不准确,如42题的第二部分
回答①表示的激素是什么,两个空,但是有四个答案,参考答
案竟然把四个答案填在2个空上,给学生一种模糊答题的感觉,第44题第二问,另外两种变异类型可的答案可以交换填。
此外对激素调节考查的过多。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考试,对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法,并可在复习中针对学生的情况而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此次考试,生物一本线55分,二本线28分,本校过一本线184人,过二本线1102人,整体成绩相对于上次考试有进步。
但是也从考试中认识到了很多的不足,一些同学出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认为生物不难,可是实际并非如此。
生物是起始学科,同学们初高中知识衔接较差,本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一般,一些同学概念模棱两可,主要知识没有学透,死学课本,现学现用,一对一还行,知识面加宽后,专题性强的就不会了。
有的同学上课回答问题还可以,一做题就不会了。
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不会知识的迁移。
没有认真地踏实的审题。
选择题中,以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试题失分较多,其次是知识综合试题,学生对已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并且涉及到不同章节的综合试题,学生多数都不能正确得出结论。
在非选择题中,暴露出学生识图能力不强,尤其重难点把握不够好,并且审题能力也不强的缺点。
同时存在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考试态度不端正等现象。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反应出学生对生物学科的不重视,学生错题情况无明显规律,同一知识点内容,在多题中出现还是会出错。
三、后期教学措施
教学中继续狠抓基础,在基础知识掌握良好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问题,训练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由于高二教师少,课时也少,教师在教学中有些
匆忙,没能及时跟进,这有待以后改进。
课堂上,加大随堂练习
的量,
让学生及时训练,对所学知识及时梳理。
提高课堂实效性,针对学生的
实际情况,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训练。
并结合理科班特点,以后是面向高考,做好必修三学习工作。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生物
课的认识,帮助学生分析情况,教师让学生写了反思。
正确认识优异成绩的取得是重视学科的结果。
同时,继续采用以兴趣促学习,加大时
间的跟进,以基础为主的生物教学方式,狠抓学生基础知识,针对考试
的要求开展教学,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