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基本农田 地类 土地利用 现状地类 基本农田 地类面积 土地利用 现状图斑 地类面积
3.6质量等级确定
落实基本农田质量信息 农用地分等定级 成果 利用等
基本农田图斑
质量等级代码 (ZLDBDM)
利用等指数
利用等指数 (DYDZS)
基本农田质量综合评价(面积加权平均法) 平均质量等级计算公式如下:
基本农田划定的流程与技术方法
汇报人:吴飞
二零一四年十月
目录
1.基本概念与相关内容
2.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概述 3.基本农田划定的技术与方法
1.基本概念与相关内容
1.1基本概念
基本农田(capital farmland )——
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应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①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 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②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 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③蔬菜生产基地;④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⑤国务院规 定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
制作底图 数据收集 处理资料 1、提取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成果 中规划基本农田 保护区图层 2、统一数据格 式和数学基础 3.确保数据现势 性
1、乡(镇)土地 收集资料 利用总体规划数据 2、土地利用现状 数据 3、上一轮基本农 田上图成果数据 4、农用地分等定 级成果 5、其他资料
1、图层套合, 形成外业调查地 图,各图层用不 同图示表示 2、标注质量等 级、地类、调入 调出情况
2.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概述
2.1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任务
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布局和任务, 进行基本农田划定 对建设占用等其他原因造成的基本农田减少情况进 行补划 记录基本农田日常变化信息,进行基本农田年度信 息更新 查清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落实保护责任,设立保 护标志 建立更新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
基本农田的内涵—— 质量:强调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的内在肥力差异,即耕地 自然生产力高低; 区位: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所处地段的不同,即农田区位
条件的优劣;
时段性和动态性:基本农田是一地时段内人地关系状况的 反映,即时段特征。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划和依照法定程序而确定的特殊保护区域。
3.4.3.基本农田补划与调整更新 补划 1.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中规划用途为一般 农田且土地利用现状为 耕地(含可调整)的地 块补划为基本农田 2.使用乡级新一轮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 本农田预留指标进行 充抵
实际基本农 田面积少
规划基本农 田指标多
调整更新
以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将依法批准建设占用、修改 及补划的地块范围展绘在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上,确定占用、 修改及补划基本农田地块的位置、数量、质量等级、地类 等信息。 规划修改或建设占用的批准文件采用的数据格式、数学基 础与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转换、纠 正。
检查
形成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数据
拓扑处理与入库
3.4.2.基本农田图斑: 由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地类图斑 层叠加提取获得。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 土地利用数据库 地类图斑层 叠加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 线与地类图斑界线重合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 线分割地类图斑界线
提取地类图斑
3.基本农田调整划定阶段——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减少(90年代
后期) 4.基本农田大检查——更严格控制减少,建设促保护(2004) 5.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以建设促保护,提高综合生产 能力 (2005)
6.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2011)
1.3基本农田保护的意义
n Ki Si K i1n 1 Si i1
n K j S j K j1n 2 Sj j1
K
K 2 ≥ 1
K1 ——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 K2 ——调入基本农田的平均等指数; Ki ——第i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利用等指数; Si ——第i个调出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Kj ——第j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利用等指数; Sj ——第j个调入基本农田图斑的面积。
批准文件、 认定文件及 相关资料
生态退耕
土地开发复垦
3.3内业判断
保留
调出
调入
重叠部分 新一轮规划基本农 田与上一轮规划基 本农田和二调基本 农田上图成果相比 ,重叠部分
不 再 纳 入 新 一 轮规划确定的基 本农田 属 于 上 一 轮 规 划基本农田,不 属于新一轮规划 基本农田
新纳入新一轮规 划的基本农田 属新一轮规划基 本农田,不在上一 轮规划基本田调出 将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不宜耕作以 及水土流失严重的基本农田调出;将损毁、采矿塌陷和 污染严重难以恢复、不宜农作的基本农田调出;将现状 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调出;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 调出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调入
调入基本农田 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 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 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 优质耕地等,应当优先 划为基本农田
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粮食及农产品的基础性需求—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协调农用地与非农用地之间的关系——“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严格保护耕地 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和投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推进中国特色的城市、村镇、农业、生态“四位一体”
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乡村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基础数据收集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农用地分等数据
基期基本农田数据
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数据
外业调查底图制备
3.2外业核实
目的:实地核实,为基本农田的保留、调出、调入提供参考 核实已被 占用、毁 坏基本农 田的位置 和面积等 信息 收集相关 资料、拍 摄实地核 查照片 违法用地 灾毁 建设占 用
2.2基本农田划定原则
依法依规——必须严格依照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的法律、 法规条例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规范划定——数据基础、划定过程及成果报备依规进行 确保数量——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基本农 田保护任务 提升质量——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应高于划定前 的质量 稳定布局——保持总体布局稳定,基本农田的连片程度 应有所提高 条件明确——土地利用现状应为耕地
3.4.1基本农田保护片(块) 调出: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套合上一轮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成果和土地利用现状数
据中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层后,属于调出的基本农田, 将该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的划定界线删除; 保留:属于保留的基本农田,直接使用土地利用数据库 中的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3.8成果检查与报备
1
文字成果:划定方案、 技术报告等 图件成果:县级基本 农田保护分布图等 表册成果:现状登记 表、汇总表等 基本农田数据库 其他成果:保护责任 书等
2
基本农田划定过 程依法、合规 采用资料的真实、 合法、现势性 数据库、图、表、 册等规范、齐全, 与实地相一致 责任落实状况
基本农田的数量保护 基本农田的质量保护 基本农田的环境保护 基本农田保护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时段性和 政策性。
1.2我国基本农田保护的历程
1.基本农田保护初步提出——建立“旱涝保收”基本农田
(1963)
2.基本农田保护区初步划定——建立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1994)
分割处理计算,提取分割后地类图斑
拓扑处理
形成基本农田图斑层数据
3.4.3.基本农田界桩树立
界桩的设立起到分界与警示作用。
视实地情况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域与建设留用地分界线上、 建设用地拐点处等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界桩。
对界桩进行定位,统一进行编号,并要求录入基本农田界 桩的属性信息(界桩点号、界桩类型代码、界桩点类型代 码)。
3
县、市、省三级, 自下而上检查、 验收 划定成果经通过 后,市将基本农 田划定,实现乡、 县、市、省、国 家五级备案
成果编制
成果检查
验收与报备
谢谢
3.5地类、面积认定
根据《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基本农田划定和基本农田补划面积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
地类面积(净面积)相一致,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认 定的地类相一致。因此,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和基本农田 现状汇总表中的地类面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认定的地 类进行汇总。
调入:属于调入的基本农田,当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保
护区图层界线与数据库中地类图斑界线重合时,直接提 取地类图斑界线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片(块)界线。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提取技术流程
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图层 数据格式检查 数据格式转换 坐标系转换 投影转换等 N 是否合格 Y 纠正套合误差 投影检查等检查 坐标系统检查
2.3基本农田划定的部门分工
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落实到村组 和承包农户、向农户发放保护卡 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 营权证书
农业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 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到地块 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市、县成果验收
制定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实施方案
形成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等表 基本农田保护图等图件编制 填写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览表
省级成果汇总上报
资料收集与整理
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成果报备
3.基本农田划定技术与方法
调查 底图 制作
外业 核实
内业 判断
划定 基本 农田
地类 面积 认定
质量 等级 确定
落实 保护 责任
成果 检查 报备
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