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即唯物辩证法)高考真题及模拟主观题集锦例1、(2013年越秀区高三摸底22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被称为“IT领域的三次浪潮”,是实现“智慧地球”的“骨架”。
图表材料一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
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云计算,是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计算和数据存储,也更好地实现了物联网的功能,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
(1)结合图表和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IT 领域三次浪潮”的内在关联及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
(10分)(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2分)。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分)。
物联网利用互联网实现多种连接,云计算则在此基础上使网络应用更加广泛,说明“IT领域的三次浪潮”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2分)。
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分)。
②联系是客观的(1分)。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云计算、物联网都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其功能,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多种可能(2分)。
因此,要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2分)。
(注:回答联系观的其它原理如多样性、整体部分、系统要素均不符合题意,不得分。
)练习一(2013届湛江高三10月调研试题)材料三:加快转型升级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关键选择,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福祉的一场硬仗。
这就要求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扩内需稳外贸,构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发展新格局。
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方位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改革,力争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广东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的升级。
(3)结合材料三,运用联系的观点,请你谈谈对“广东的转型升级之路,不仅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应该是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的升级”的理解。
(13分)①要认识到加快转型升级关系到广东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福祉。
(3分)②要分析和把握广东转型升级的各种条件。
(3分)③要从广东全方位发展的全局出发,推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发展。
(4分)④要实现广东整个社会系统运作方式的升级。
(3分)例2、(2010年广东高考真题37题)材料二: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采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6分)答:①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②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③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⑤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练习二(2012年江门二模37题)材料二:2011年底广州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创文的成功是经过广州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市人民的努力而取得的,历时13年。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说:“回过头看,广州的创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考验。
”市委市政府提出“落选不落志,服气不服输”的口号,以“迎亚运促大变”为目标,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进创建活动。
全体市民对待创文这一系统工程,既寄予厚望,又亲身参与。
(3)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简述广州创文的过程。
(10分)(3)①创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创文。
(3分)②广州的创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不同阶段的考验,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终于圆了“创文”梦。
(3分)③广州经过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市人民的努力,历经13年,重视量的积累,最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4分)例3(2013届湛江高三12月模拟试题)材料二:一直以来,广东以其“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近现代革命史的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孕育了既包涵岭南传统文化精粹又具有时代文化元素的客家文化、海外文化、华侨文化、商业文化、饮食文化、粤语文化,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园林中奇葩怒放,名扬海内外,于广东而言,文化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广东对文化“地域特色”的发掘还不是很到位。
这次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和开发优秀地域文化遗产,是广东追索自己的特色、抢占文化制高点的首要选择.(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观点?(16 分)(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广东文化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广东对文化“地域特色¨的发掘还不是很到位。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岭南传统文化精粹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园林中奇葩怒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于广东而言,文化的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④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办事情要抓重点。
保护和开发岭南等优秀地域文化遗产,是广东追索自己的特色、抢占文化制高点的首要选择。
练习三(2013届惠州市高三第一次调研37题)(19分)阅读下列- 1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一件对于国家、民族和民生都具有莫大益处的高瞻远瞩的战略。
但也有专家提出了自己的担心:在实际操作层面,促进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同时,要防止变味,要谨防变成产业升级、商业发展而文化却只充当道具的不良场面。
(2)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有关道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专家“担心”的认识。
(10分)(2)①须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防止文化发展流于形式,防止变味。
(3分)②既要看到文化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又要注意到文化大发展过程中“文化只充当道具”不良问题的出现。
(3分)③既要肯定文化发展的主流是好的,加快推动文化的大发展;也要充分关注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4分)例4(2013届肇庆高三上学期期末37题)材料一:2012年9月15日,人民网发表网评:我们怎样保卫钓鱼岛?文章表示,今天,国内许多地方发生了涉日游行活动。
其中,一些非理性的行为让人感到遗憾。
没有谁会怀疑祖国遭受欺侮时涌动的爱国激情,没有谁不能理解当祖国遭遇挑衅后同胞们的愤懑与抗争。
因为,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注定要被欺凌,一个永远韬光养晦的国家必然受气挨打。
但是,有一个残酷的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靠那些失去理性的行为,我们可以保卫钓鱼岛吗?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而一大群人围住同胞的合法财产,貌若“大义凛然”地破坏,除了让法治文明蒙羞,只会让饱受其害的手足受伤。
(2)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8分)(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2分)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区别,分别包括不同的内容。
(2分)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导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包括以下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不可分离,相辅相成,不能把权利和义务完全对立起来。
(1分)练习四(2013届广东茂名市模拟37题)(24分)材料一: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
近年来相继发生“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表明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1)结合材料一,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点。
(12分)(提示:第(1)问属于高考的新题型,既要指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又要指明二者的对立性;)(1)①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的方面,文化建设更多考虑社会利益,经济发展更多考虑经济利益,二者存在排斥。
(6分)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文化建设又反作用于经济建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该观点只看到二者对立,没有看到其统一性。
(6分)例5(2012年广东高考真题37题)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
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谈谈你对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解。
(10分)答: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2分)文化体制改革中,既要看到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也要看到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2分)②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2分)改革中,要着重把握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抓住振兴文化产业这个主流;(2分)③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坚持两点论的同时,把握关键、抓住主流。
(2分)练习五:材料三目前,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是许多能源紧缺国家为应对能源价格高涨、抑制能源不合理消耗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此,发改委与2010年10月9日出台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指导意见》指出,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制度是指将现行单一形式的居民电价,改为按照电力消费量分段定价,居民用电越多,支付的电价水平呈阶梯状逐级递增的一种电价定价机制。
(3)我国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是如何体现用矛盾的观点解决问题的。
(12分)①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就是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这个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