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三(3)家长会一、期中考试:语文:及格率100%优秀率97.44% 平均分95.72数学:及格率100%优秀率92.31% 平均分94.26英语:及格率100%优秀率92.31% 平均分93.51二、期中语文分析:各个知识点学生掌握得较好。
问题:1、难写易错的字错的频率较高。
2、给熟字换偏旁并组成失分较多。
3、量词的填写。
4、丢题。
5、阅读与作文。
三、总结前半个学期各方面情况:学习方面:听课专注之星:金子昂、肖雅娴、吴氩狄、李雨芯、刘嘉淳、贺馨雅、苏萌、何沅芫、郭家池、李木子、刘润东、罗民涛、蔡菁菁、彭鑫宇、郭雨亭、刘桐语、蒋馨雨、周骥杰、金建龙、吕牧怿、易扬可、戴嘉琪、陶烜祎、王捷、马羲和、周畅微、陈雅欣、李桐勇于挑战难题的小战士:李桐、马羲和、曹佳行、陶烜祎、吕牧怿、金建龙、蒋馨雨、彭鑫宇、罗民涛、刘润东、李木子、成灏、金子昂、吴氩狄、作业书写工整小明星:金子昂、肖雅娴、吴氩狄、李雨芯、苏萌、何沅芫、成灏、李木子、刘润东、蔡菁菁、彭鑫宇、郭雨亭、张智源、蒋馨雨、谢佳彤、周骥杰、金建龙、汤妤婕、吕牧烽、易扬可、戴嘉琪、马羲和、周畅微、陈雅欣、李桐班级小书虫: 刘润东、吴氮狄、晏梓胧、吕牧烽、金建龙、陈哲浩、王捷、郭雨亭、金子昂、蔡菁菁、李雨芯、陶灭旦祎、郭家池、何沅芫、罗民涛、马羲和、戴嘉琪、成濒、刘桐语、肖雅娴、李木子、周畅微、陈雅欣、彭鑫宇、谢佳彤、蒋馨雨班级小作家: 李桐、陈雅欣、马羲和、吕牧烽、金建龙、蒋馨雨、刘桐语、蔡菁菁、罗民涛、刘润东、李木子、成澈、何沅芫、李雨芯、吴氮狄、金子昂坚持每天佩戴校牌红领巾穿校服的规范小学生:金子昂、肖雅娴、吴氮狄、李雨芯、贺馨雅、何沅芫、郭家池、刘润东、蔡菁菁、彭鑫宇、郭雨亭、蒋馨雨、金建龙、吕牧怿、易扬可、王捷、马羲和、周畅微、执行力强的小军人:李桐、陈雅欣、周畅微、马羲和、王捷、吕牧怿、金建龙、周骥杰、蒋馨雨、郭雨亭、彭鑫宇、刘润东、郭家池、何沅芫、贺馨雅、李雨芯、吴氩狄、肖雅娴、金子昂进步之星:陈子婷、徐嘉颖、贺馨雅、郭雨亭礼貌之星:陈慧莹、毛俊杰四、和家长一起探讨我们的困惑:孩子爱磨蹭的十一大原因:1 )缺少时间概念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
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
比如吃饭,成人都会知道,不快点吃饭就凉了,吃完饭还有其他什么事,而孩子不会明白这许多,当然他也不知道吃得慢一些究竟有什么不好。
再如,大人们知道,自己上班和孩子上幼儿园都不能迟到,而孩子则不然,爸爸妈妈上班和自己去幼儿园晚了,对他来讲都是无所谓的,他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2)天生的慢性子有一些幼儿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
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
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3)注意力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
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
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
4 )不感兴趣做喜欢的事动作很快,做不喜欢的事就动作慢吞吞,这是很多小孩的毛病。
孩子想到室外去玩,可妈妈非让他把玩具收拾整齐,孩子心里不高兴但又不得不干,自然就会磨起洋工来;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孩子在饭前喝了许多饮料、吃了许多零食,他一点饥饿感都没有,对吃饭不感兴趣,当然就会磨蹭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低落,每天都是硬着头皮在应付家长,你让他读书、写作业,他肯定是疲疲塌塌、能拖就拖。
5)动作不熟练有时孩子磨蹭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因为他对所做的某件事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的技巧。
孩子就是孩子,他的思维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尚处在发育之中,他在做事情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如何以较少的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也可能没有掌握好穿衣、洗漱等的基本技巧,比较“手笨”;还可能在做作业时对知识掌握得不牢,许多题目做起来很困难。
6 )缺乏安全感有的孩子胆子比较小,与生人在一起相处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因此这类孩子总是希望与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多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也会慢吞吞的。
比如,有的孩子不愿与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相处,而希望和爸爸妈妈更多地呆在一起,在上学的路上,他的动作就会变得特别慢,以此来延长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
7 )缺乏自信心有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所以做起事情来也是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担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动作也就越慢。
如果大人这时候再在一旁不断地责备、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会更慢了。
8)父母的榜样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有的父母自己做起事情来经常拖拖拉拉、不讲效率,本来可以很快做完的事情要拖很长的时间,本来应当提前做完的事情也要拖到最后一刻。
家长这种做事慢吞吞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养成办事拖沓、磨磨蹭蹭的不良习惯。
9)家长包办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包办,也造就了孩子的“磨蹭”:嫌孩子吃饭慢,妈妈就把饭碗拿过来喂孩子;嫌孩子洗脸耽误时间,妈妈就帮孩子洗;嫌孩子书包整理的工夫太长,妈妈就天天帮孩子整理。
殊不知,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孩子会渐渐养成更加磨蹭的习惯,他的惰性也会越来越强,他的依赖性也会越来越大,因为孩子知道,吃饭、穿衣、洗漱、整理等等事情,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帮他的。
10)与成人做事的目的不一样成人做事是为了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因此成人一般都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尽快地完成所做的事情。
但孩子则不一样,孩子做事在很多时候是为了享受做事的过程,是为了体验做事的过程,他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是“好玩”,他们更感兴趣的往往是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他们花在做事的过程中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于是,在大人看来很快可以完成的事情,孩子却迟迟不能完成。
11 )与家长消极对抗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很少给孩子空闲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一件任务完成了,家长另一件任务又布置出来了,家庭作业做完了还有额外的作业,额外的作业做完了还要练琴、画画,反正不能闲、不能玩。
于是孩子便想出了磨蹭的招数,做事情还不如慢点好,反正越做的快任务也就越多。
五、给家长支招(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
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
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
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
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
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
这学期,我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
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 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 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
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
训练时以1 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
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
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 分或2 分钟, 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
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
“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
” •…•这样的话。
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
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
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
等等。
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
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
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
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
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
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
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
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
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
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
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
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
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
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
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
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头”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 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
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
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
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
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
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