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莫言的平民文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莫言的平民文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平民情怀与人类关切
莫言第一次正面标举其平民文学观是在苏州大 学“小说家讲坛”上的一次关于 《文学创作的民间 资源》 的演讲。此文中, 莫言首先将民间写作归结 为一个作家的创作心态问题, 并以自己独到的理解 创造性地进行了“作为老百姓的写作”和“为老百 姓写作”两种写作方式的区分和界定。莫言指出: “‘ 为 老 百 姓 写 作 ’ 听 起 来 是 一 个 很 谦 虚 很 卑 微 的 口 号, 听起来有为人民做马牛的意思, 但深究起来, 这其实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其骨子里的东 西, 还是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民代言 人’‘时代良心’这种狂妄自大的、自以为是的玩 意儿 在 作 怪 。”“为 老百 姓 写 作 ”是 一 种 高 姿 态的 知识分子写作, 创作主体凌驾在老百姓之上, 而老 百姓处于描述和接受的被动状态。因此在莫言看 来, “为 老 百 姓 写 作 ”不 能 算 作“民 间 写 作 ”, 而 是 一 种 “准 庙 堂的 写 作 ”。这 种 心 态 下 , 作 家根 本
动的原始欲望都是下层民众苦难生活的真实反映, 更是普通百姓的心灵呐喊。莫言在谈到 《红高粱家 族》 时说, “在我的心中, 没有什么历史, 只有传 奇”。传 奇 对于 事 实 可 能 夸 大 , 但 也 是一 种 脱 离 功 利目的的纯朴的想象, 最有可能接近历史的真实和 民间的真相。“历史”则是一种语言叙述, 常因叙 述者的不同立场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 因 此它与真实的历史可能距离更远。莫言对知识分子 笔 下“伪 民 间 ”的 警 惕 及 对平 民 传 奇 的 不 断 书 写 应 当 都与上述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明确这一点, 我们似 乎就没有必要硬将莫言的写作与新历史主义混在一 起, 莫言自己对此的“惶惶不安”也不再难以理解。
66 MZXS 3 /2008
M534A ISSN 1006- 0189
名作 欣赏
当代文学
《红楼 梦》 则 是 本 体 论 的 平 民文 学 的 经 典 案 例 。工 具论的平民文学是政治意识形态作用于精神贵族的 产物, 是“图解别人思想的工具”和对体制的适 应, 是知识分子失去“独立思想”的表现; 本体论 的平民文学则是摆脱了知识分子高贵性的作家以对 平民世界感同身受的体贴方式而达到的艺术境界, 它是作家与普通百姓建立在情感同一性基础上的灵 魂共鸣, 因此它又具有超越作家个体抒写的人类情 怀, 莫言之所以把 《红楼梦》 也奉为平民文学的经 典, 原因正在于此。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 莫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语言风格, 他的小说正是在对平民语言的运用和平 民 故 事 的 叙 述 中 显 示 出 了 独 特 的 价 值 。 如 《红 高 粱》 中对深秋阳光下“红成汪洋血海”的高粱的描 绘就是一种独特的感性的民间语言, 作者结合心理 的跳跃、流动、联想以及奔涌而来的大量感官意 象, 创造出一个复杂的、色彩斑斓的平民式的感觉 世界。 《檀香刑》 则利用“猫腔”那委婉凄切的唱 腔, 达到了对高密东北乡人民苦难生活的写照, 极 大地拉近了与平民生活的距离。
平民文学观的当代意义
莫言放下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姿态而还原成百 姓, 提倡平民文学观, 在自己的文学园地辛勤耕 耘, 不断收获, 这对于中国当代文坛来说既是莫大 的惊喜, 也是有益的启示。
首先,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的平民文学观是 当代作家对自我价值的坚守, 也是对当下文学创作 精英幻觉的破除和对文坛浮躁之风的矫正。莫言 说: “我的策略是避开热闹的地方, 回到民间、回 到传统 、回 到 边 缘地 带 。”在 商 品 经 济 确 立 过程 中 的当代中国, 与无数的平民百姓的生命、生活息息 相关的广大民间一直处于冷清的边缘地带, 但是这 确实是一个蕴含着无限生机、活力和可歌可泣的动 人故事的民间社会, 它既是民族文化的渊薮, 也是 民族精神的土壤, 同时往往还见证了民族变迁的历 史。莫言不仅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对广大平民的生存 状态、精神状态给予应有的关注与表现, 展示了平 民阶层在世纪之交经济文化转型中的得失、苦乐, 传达出一种理智的平民意识, 而且以“作为老百姓 的写作”的响亮口号张扬之、鼓动之, 真正体现了 一个具有长远目光的中国作家对平民社会、民族精 神 以 及 民 间 智 慧 的 充 分 尊 重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伴随着中心价值体系的解体, 当代文学在表面 的热闹繁荣之后, 已经透露出某些令人忧虑的迹 象。一方面, 浅薄、浮躁、媚俗正在成为创作领域 不容忽视的倾向; 另一方面, 当代文学在外国各种 文学思潮的追赶下, 不停地喘息, 文学创作的路子 越 走 越 窄 。为 追 赶 潮 流, 追 赶 “后 现 代 ”, 许 多 作 家不断走向对自我的抒写, 乃至对个人欲望的毫无
20 世纪 20 年 代 , 鲁 迅 先 生 曾 在 《革命 时 代 的 文学》 一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 “有人以平民— —— 工人农民— ——为材料, 做小说做诗, 我们也称之为 平民文学, 其实这不是平民文学, 因为平民还没有 开口。这是另外的人从旁看见平民的生活, 假托平 民底口吻而 说 的 。”鲁 迅认 为 平 民 文 学 要 让 平 民 开 口, 让平民自己叙述自己。如果抛开鲁迅在平民文 学上所持的阶级论观点, 而代之以纯艺术眼光来审 视, 这一论述的确指出了当时平民文学的症结。在 这一点上, 莫言与鲁迅不谋而合。莫言指出, 所谓 的民间写作, 就是要“保持真正的民间的立场和视 角”, “就要 你 丢 掉 你 的 知 识 分 子 立场 , 你 要 用 老 百姓的思维来思维。否则, 你写出来的民间就是粉 刷过 的 民 间 , 就 是 伪 民 间 ”。当然 , 莫 言 的 平 民 视 角和鲁迅的平民叙述并不完全一致。莫言要求写作 者摒弃知识分子的道德立场, “不要担当道德的评 判者”, “跟着人物的脚步走”, 而鲁迅一方面要求 “开平民之口”, 一方面要“谴责落后, 揭示国民性 中的病态”, 知 识 分 子 居高 临 下 的 启 蒙 介 入 和 道德 评判必不可免。因此莫言对鲁迅的平民叙述没有做 出很高的评价, 而是把青睐的目光投向了现代乡土 作家沈从文。莫言认为, 沈从文的早期作品, 保持 了真正的民间立场和视角。他写的那些江边吊脚楼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能够不断给读者带来新作 并持续产生影响的为数不多的作家之一, 他在文学 创作上的成就有目共睹, 也基本上为读者所认可。 但他在二十多年的创作体验与感悟中潜隐起来的文 学意识和观念似乎并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 这多少 会影响到我们对其作品的全面深入的理解, 更可能 遮蔽其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名作 欣赏
当代文学
"
莫言的平民文学观及其当代意义
□左其福 ( 南京大学中文系, 南京 210093)
关键词: 莫言 平民文学观 本体论 审美建构 民族精神 摘 要: 在莫言众多的文学主张中, “作为老百姓写作”的平民文学观最值得关注。它不仅突破了以往 知识分子工具论的平民文学观的局限, 完成了本体论平民文学的理论建构, 而且深入到了平民文学的内在结 构, 总结出了以平民视角、平民语言、平民故事等为核心内容的平民文学的创作规律, 从而完成了对平民文 学的审美建构。
平民语言、平民故事与民族传统
莫言是一位非常重视民族传统的作家, 他的平 民文学 观 虽 然 主 要 是 针 对 20 世纪 以 来 中 国 文 学 普 遍存在着的“知识分子”代言式的写作倾向而提出 的, 但其中也明显包含了作家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思 考。莫言清醒地意识到包括自身在内的当代作家所 受到的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及其局限。他客观地指 出, 在文化建设与文学创作相对落后的特定时期, 学习、借鉴甚至是模仿西方都是正常而且是必要 的。但是从民族文学发展的高度来看, 一味地模仿 并没有出路。他认为各民族文学应当在相互借鉴、 共同阐扬“文学是人学”的精神内核的同时, 又要 保持自身的特质, 彰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而语言 和故事则可以担当此任。莫言所讲的语言与故事主 要指的是平民的语言和平民的故事, 因为在他看来 平民的语言和故事是一个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和文 化积淀的产物, 同时它又因其与民间社会和平民生 活的紧密接触而生机勃勃。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 莫言一再申说的民间写作 究 其 实 质 是 平 民 写 作 , 即 “ 作 为 老 百 姓 的 写 作 ”, 他的民间文学观也就是他的平民文学观。只是“民 间文学”这一概念无法概括莫言的文学特色, 如果 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还容易造成文学类型方面理 解的偏差, 因此本文采用了“平民文学”这一传统 的观念表述。
里的妓女, 既没有被批判性地丑化, 也没有写成节 妇烈女式的道德典型, 而是以“船上水手”的眼光 写出了她们在职业范围内的真情。同样, 他笔下的 那些所谓的“嫖客”, 也没有丝毫的“流氓”气息, 反 而 被 描 绘 得 “爽朗 、粗 野 和 有 趣 ”。而 这 一 切都 要归之于作家对平民立场的坚守和平民视角的运 用, 因为在平民百姓看来, 无论妓女、嫖客, 他们 都无高低贵贱之别, 也没有是非曲直的道德负担, 他们的情感欲望和普通百姓没有差异。当然, 这并 不意味莫言是一作品中人物身份的超然的旁观者对作 品人物进行道德干预和价值评判, 而这往往是知识 分子写作的通病。
莫言虽自称“理论知识太多, 就会对他的创作 产生反面影响”, 表现出对理论的偏见。但事实上, 莫言在文学创作中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思考及其观 念的建构, 他对文学个性化的探讨, 对小说艺术性 的张扬, 及对作家创作态度的关注等, 都显示出明 确的文学立场和理论倾向。不过, 如果从当代的文 学语境来看, 莫言最值得我们重视的还是其“作为 老百姓写作”的平民文学主张。
莫言要求用平民的语言叙述平民的历史, 这种 历史当然不同于任何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叙说中的 历史, 它只是平民的故事和平民的传奇; 它虽有浪
MZXS 3 /2008 67
22 - 167 CN14 - 1034 /I
名作 欣赏
当代文学
漫虚幻的外表, 但却真实、深刻。如 《红高粱》 中 “我爷爷”“我奶奶”不拘礼法, 轰轰烈烈的爱情; 《白 狗 秋 千 架》 中 “暖 姑”只 要 一 个 健 全 儿 子 而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