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课笔记的规范要求及评价标准

备课笔记的规范要求及评价标准

3、备课形式可采用手写、电子、表格等多样化的备课方式,电子备课必须留有二次备课的痕迹。
4、备课以学生发展为核心,能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科学运用参考资料,不照搬照抄。
5、倡导课后反思,教学反思要用笔手工书写。300字左右,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和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主要学科每学期不少于10篇,其他学科每学期不少于5篇。
备课笔记的规范要求及评价标准
作者:吴骏点击数:151发布时间:2011-11-3 11:22:33
1、备课笔记原则上应有学期教学计划(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进度、实施计划的措施)、单元有教学的简要分析和课时授课计划(教案)构成。
2、每课教案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时设定、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分课时必须有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10分)
教学设计中有导入、讲解、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得10分,偶尔不全者得8分,经常或没有这些环节的得0-7分.
教学内容(40分)
教学目标(10分)
①目标明确,有三维目标得7-10分
②目标不,分析透彻得7-10分
②重难点不突出或把握不准确得0-6分.
教学反思(5分)
反思内容含授课内容完成情况、课堂状况、教学效果、教学体会和改进措施等(0-5分)
备课量(10分)
①详略是否得当(0-5分)②备课量不得少于总课时数80%(0-5分)
教学设计书写(5分)
书写工整,字迹清楚,保存完好(0-5分)
备注:
①现代化教学手段暂未列入得分要素.
②旧备课笔记视为无备课笔记.
6、要超前一周或一课备课,不临教临备。
评价标准
等第
内容标准
优秀
能较好地达成1—6条备课要求
良好
第4条要求基本达成,其他要求能较好完成
合格
基本达成1—6条要求
不合格
以上备课要求基本不能完成
备课笔记评分标准
作者:教务处,来源:矾山中学,日期:2011-12-13阅读:17次已有评论(0)
检查项目
评分标准
知识表述(10分)
①知识表述通俗易懂,无知识性错误得8-10分;
②知识表述不准确或有知识性错误得0-8分.
双边活动(5分)
①设计中有师生互动且得当得3-5分;
②安排不恰当或没有安排得0-2分
知识结构(5分)
不是教科书内容简单的"搬移",有大小标题、条理清楚,得3-5分,教材摘录或条理不清得0-2分.
备课进度(10分)
①有教学进度安排表,备课与教学计划进度相当,得7分,每滞后1课时扣1分;②超前备课得8-10分.
分课时备课(10分)
①全部分课时备课得10分;②80%以上分课时备课得7分;③分课时备课达50%,得4分;④小于50%或没有分课时备课的得0-3分
教学设计格式(10分)
教学设计要素齐全(含课题、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得10分,偶尔不全者,得8分,经常不全或没有这些要素的得0-7分
③跨课头只记录其中一个课头,另一个可以是简案,但不可没有.
④每学期检查两次,期中期末分值分别占40%和60%.
⑤期末检查时,备课笔记不完整或没有完成备课任务直接定为不合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