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接种率;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 种率;
甲肝疫苗合格接种率; 不合格接种原因、未接种原因
编辑版ppt
23
接种率的评价
编辑版ppt
24
接种率评价
开展接种率评价是了解接种工作质量的一 种有效方法。
通过评价,可以确定接种率的真实性、可 靠性,为上级部门制定有关免疫规划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
常规免疫接种率的监测及评价
编辑版ppt
1
主要内容
❖ 监测目的
❖接种率报告 ❖接种率调查 ❖接种率评价
编辑版ppt
2
监测目的
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 完成情况,及时发现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
有效地监督各级免疫预防工作质量 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
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免疫预防针对疾病提供科学 依据
编辑版ppt
9
接种率的统计
应种人数 受种人数(实种人数) 接种率计算
编辑版ppt
10
应种人数(1)
到本次接种时,在接种单位辖区范围内, 常住户口和流动人口中达到免疫程序规定 应接受某疫苗(某剂次)接种的适龄儿童 人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剂次)应 种儿童中漏种者。
12月龄内儿童和超过12月龄儿童乙肝疫 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 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的基础预防 接种人数应分别统计。
编辑版ppt
3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
编辑版ppt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历史回顾(1)
1962年,《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方法》
提出“作好接种的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1978年,《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
“建立一套必要的开展计划免疫的卡、簿、表、册”
1987年,《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试行)》
要求各省建立报告制度,报卫生部,一年一次
县级疾控机构:由各市根据工作安排,省级不 做要求,建议每月5日之前上报报表
编辑版ppt
20
统计与报告的要求(2)
报表要求同时上报电子和书面两种形式,上报之 前应严格核对数据,两种形式报表数据必须一致
书面报表可以从接种率监测系统中导出后直接上 报,但是务必要有填表人、负责人签名,并加盖 单位公章
编辑版ppt
11
应种人数(2)
BCG、MV基础免疫及OPV、DPT、HBV基础免疫中 第1针(次)的应种人数:指按免疫程序的规定, 本次接种时达到该疫苗初免月龄的适龄儿童数, 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 成接种者。
HBV、OPV、DPT基础免疫第2或第3针(次)的应 种人数:是指上次接种时己完成该疫苗第l或 第2针(次)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 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
编辑版ppt
21
接种率调查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 或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不定期对本行政区 域内儿童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率进行抽样调查。
编辑版ppt
22
调查内容
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卡证填写符合率;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及时接
种率和全程覆盖率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卡介苗疤痕率 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接种率; 流脑疫苗(A群2剂次)、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合格
编辑版ppt
16
累计接种率的统计
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 累计接种率=
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应种人数
X100%
编辑版ppt
17
累计接种率计算举例
【例】某乡卫生院1-6月的接种人数如下表,试计算该地上半年
的累计接种率。
编辑版ppt
18
接种率报告
及时接种与合格接种的判断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 时内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编辑版ppt
14
接种率计算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实种人数 接种率=
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
X100%
编辑版ppt
15
累计接种率的统计
累计应种人数:指本年度某疫苗(某剂次) 累计实种人数与本年度最后1次该疫苗 (某剂次)的应种人数之和。
累计受种人数:指某疫苗(某剂次)的各次 实种人数之和。
编辑版ppt
7
接种率报告的作用
能反映接种率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有效的接种率报告比开展抽样调查可节省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可作为计划免疫监测和评价工作的基础。
有利于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开展监督指导工 作。
接种数也作为疫苗预算的依据之一。
编辑版ppt
8
统计方法
▪ 接种率的统计 ▪ 累计接种率的统计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剂次间间隔时间正确; 有准确的儿童出生日期和接种日期记录。
编辑版ppt
19
统计与报告的要求(1)
省级疾控中心每月15日前向国家疾控中心上报 上月常规免疫接种情况报表
市级疾控中心每月10日前向省疾控中心上报报 表
2002年,第三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增加乙肝疫 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
编辑版ppt
6
接种率报告
接种率报告是指: 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
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 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
属于被动监测方式,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 是进行监测(监督)和评价的依据。
编辑版ppt
5
历史回顾(2)
1992年,《关于实行统一免疫接种情况常规免疫 报表和脊灰疫情专报系统工作规则的通知》
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建立接种率常规报告制度,统 一接种率报表,一年上报一次
1995年,常规免疫报表修订,每季度报告 1998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
1999年起建立常规预防接种率报告系统
编辑版ppt
12
应种人数(3)
1.5—2岁OPV、DPT加强免疫应接种人数:指本次接种时 达到该疫苗该次加强免疫月龄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 时该疫苗该针(次)加强免疫应种人数中末完成接种者。
4岁OPV加强免疫应种人数:指本次接种时达到4周岁的 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加强免疫应种 人数中未完成接种者。
MV复种应种人数(同上)。 乙脑、流脑疫苗加强免疫应种人数(同上) 甲肝疫苗应种人数(同上)
编辑版ppt
13
受种人数(实种人数)
受种人数:指本次接种中,某疫苗(某 剂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
12月龄内儿童和超过12月龄儿童完成乙 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 苗、麻疹疫苗、乙脑、流脑疫苗的基础 免疫受种人数应分别统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