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通气1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主要机制
通气侧V/Q比值失常: 开胸后下肺受纵隔与 心脏重力所压,加之 横膈抬高,下肺顺应性差,导致通气不足,血流 偏多,V/Q<0.8, PaO2↓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主要机制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主要机制
CO↓:开胸后胸腔负压 消失,பைடு நூலகம்心血量减少, 同时手术操作、通气压
迫、低血容量以及可能的心律失常等,
CO↓
上述因素均是造成低氧血症的因 素。因此,单肺通气的主要的目 的是使动脉血达到最佳氧合
最佳氧合动脉血措施
FiO2=100% 给予充足的通气量:健侧肺VT=8~10ml/kg(可高 至12ml/kg ),调节呼吸频率(由双肺通气的12次 /min增至16次/min ,维持PaCO2接近35mmHg (允 许CO2水平>正常:“允许性高碳酸”;可至40~45 CO > 40~45 mmHg) 低氧血症时,健侧肺行呼末正压通气(PEEP, PEEP为10cmH2O时,FRC↑) 患侧萎陷肺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5~10 cmH2O),有效改善PaCO2、膨胀肺泡,使血流转 移至健侧肺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
HPV为一自身稳定保护机制,PAO2<70mmHg (9.31kPa)时,非通气侧肺低氧区域的肺血管 收缩,即通过增加局部肺血管阻力,使血流向通 气肺转移,其分流量可以减少到20%~25%,从 而改善机体氧合状态。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直径约 200µm的肺动脉,最接近小支气管和肺泡部位 单肺通气期间,HPV机制受到抑制,加重低氧 血症 曾流行首选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代替吸入麻醉 药来维持HPV;但有研究显示,1MAC以下的吸 入麻醉药一般不大干扰HPV机制,没有理由禁用 吸入麻醉药
肺隔离技术
Robertshaw型DLT插管 及定位方法
目前Carlen和White两种导管在临 床上已经少用,而以Robertshaw导 管最为普遍,故仅介绍Robertshaw 型DLT插管法
插管前 准备 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导管
气囊可容纳20ml空气(注气以不漏气 为度) ,支气管气囊注气仅3ml。然 后,插入支气管管芯(插入左侧), 将DLT弯曲之所需弯度
连接管期间,应显示左肺呼吸音良好,右 肺无呼吸音;再钳夹左侧连接管,情况反 之。气道压均不超过40cmH2O
纤维光导支气管镜定位
纤维光导支气管镜有多种型号,外径(OD) 有5.6、4.9和3.6mm。4.9 mm可通过37F DLT, 3.6mm可通过所有管径的DLT;DLT一般尽 可能应用较大型号的纤维光导支气管镜。 如用左支型DLT插管后,将纤维光导支气 管镜引入气管腔,可见隆突部,正好在隆 突下见到蓝色支气管导管气囊上缘,排除 支气管导管气囊“疝”;随后支气管镜通 过支气管导管管腔应见到左肺上叶开口。 如用右支型,插管后一定要注意右肺上叶 开口,以保证其通气
支气管堵塞器
在纤维支气管镜协助 下,向病灶支气管侧插 入尖端带有充气气囊的 支气管堵塞导管,使患 侧肺隔离不能通气,该 导管内腔还可施行远端 气道吸引;然后在其旁 插入一般气管内导管。 该法可用于12岁儿童, 但堵塞导管容易移位, 现已不大应用
它是带有气囊的中空的探条。不 同的厂家有不同的产品:象Cook 生产的Cohen型带有可控头;而 基本的款式Arndt型不带可控头。 阻塞器内有导丝,其末端可套在 纤支镜上,直视下插入需塌陷肺 的支气管。导丝抽出后气体逸出, 于是肺塌陷
开放的管腔端(不透过X-线); 封堵气囊; 封堵弯管; 封 堵气囊小舱; 封堵器外罩; 封堵器; 封堵器柄; 制动器帽; 制动器夹 A)封堵气囊夹;B)不透X-线的轴线;C)气管导管气囊;D)气 管导管;E)单向活瓣;F)指标气球;G)封堵器连接帽
Uniwent tube内径4.5~9.0mm不等。临床适用于 胸腔镜、肺叶切除以及需要肺萎陷的其他手术。 该导管优点为插管简便;年龄适应范围广,可用 于儿童;内套管可用于吸引、供氧和高频通气; 术毕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时无需换管;蓝色内套管 易于纤维支气管镜辨认,可随意插入左或右主支 气管;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只需 气囊充气与否。但该类导管不便于全肺手术,不 宜用于“湿肺”、肺脓肿及支气管扩张或大咯血 等患者。同时,内套管移位和阻塞不全的机率比 较高。此外,该导管价格比较昂贵
Carlen管 属左主支气管 型,用于插入 左主支气管。 为橡胶制品。 管截面呈“D” 字型,带有隆 突小舌钩,可 骑跨在隆突部
Carlen DLT位置 位置
White管
属右主支气管型, 用于插入右主支气 管。其制品和结构 与Carlen管相同, 但右主支气管气囊 处有一小切迹开口, 以保证气囊充气后 右肺上叶通气
单肺通气
(One-Lung Ventilation,OLV) , )
单肺通气是为了防止患侧肺内 分泌物或脓液等感染物或者血 液流入健侧肺(液密性) 保证患侧肺完全萎陷,使健侧 肺达到有效通气以保证患者能 够耐受(气密性)
单肺通气 适应证
改善 手术野
胸主动脉瘤,全肺切除,肺叶切除术, 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手术,肺泡蛋 白质沉淀等类手术,一侧肺塌陷,有 利于外科医生手术操作。当前,外科 医生已经逐渐习惯于患侧肺塌陷,即 单肺通气下手术;尤其病变暴露或切 除困难时。近年来,胸腔镜逐渐开展, 此类手术是在视频辅助下的胸腔手术, 其操作不可能在肺膨胀状态下完成。 而且,也像腹腔镜一样,需要向单侧 胸腔导入CO2气体,通过钻孔插入腔 镜和操作器械,因此,一定需要单肺 通气
暴露声门 右手握导管,并使导管远端开口斜面 向上,指向会厌 导管进入声门后拔去导管芯 如为左支型DLT,将患者头部转向右侧,并徐徐 推进导管,以使导管沿气管壁滑入左主支气管(有 轻度阻力) 如为右支型DLT,则将患者头部向左转动 另外一种插管方法为,导管进入声门后拔去导管 芯,并将导管向左(左支型)或向右(右支型)旋 转向90°,使导管尖端分别指向左或右主支气管 ,徐徐推进,直至有轻度阻力,提示导管尖端已进 入左或右主支气管 插入深度约29~31cm
单肺通气手术的麻醉选择原则
1. 应考虑气道反应性增加的潜在因素,如吸 烟、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患等 2. 麻醉药选择:吸入麻醉药、氯胺酮、丙泊 酚等对支气管张力有松弛作用,宜考虑选 择 3. 气管插管前可静注利多卡因1~2mg/kg,以 抑制反射性支气管痉挛 4. 气道反应性增加患者,插管前保证一定的 麻醉深度甚为重要
成功单肺通气 的标准
双腔气管导管(duble lumen tube, DLT)或支气管阻塞导管的位置理 想 能达到功能性肺隔离(Lung Separation) Separation 能保证适当的通气和氧合 以上三个标准缺一不可!而其中 条也是单肺通气的目的
单肺通气装置
单侧支气管导管
为一较长的单腔导管,有意插入“过深”至健 侧主支气管。气囊充气后给健侧通气。有一定 盲目性。当插入到右主支气管内时,可能堵塞 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且在手术结束吸引患侧残 留分泌物时有分泌物堵塞气道的危险。手术过 程中必须注意随时吸引,术毕将导管退至气管 后再行吸引,吸净分泌物才能拔管 单侧支气管导管有多种型号,用于不同患者。 由于单侧支气管导管难于精确定位,临床使用 很少达到满意程度。目前已被DLT替代
单肺麻醉插管中 常见问题及处理
单肺麻醉插管中常见问题及处理 问 题 典型处理方法
气囊漏气 气囊再充气或选用更大号DLT 左侧DLT插入过深 调整DLT 至最佳位置 右侧DLT气囊阻塞 右肺上叶支气管 调整DLT 至最佳位置 通气侧DLT导管梗阻 100%FiO2/CPAP/PEEP/ 双肺通气,考虑放弃OLV
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
单肺通气时的低氧血症
发生率约9%~21%。 开胸侧萎陷肺无通 气,而肺血流并未相应减 少, 通气/血流比(V/Q) <0.8 ,萎陷肺的 血流未经氧合而进入循环, 静脉血掺杂, PaO2↓;该肺通气侧分流量可达40%~ 50%,这种情况在 20~30min↓最甚,可持续 45min
核对 钳夹右侧支气管导管帽盖近 左侧支气管导管端的接口通气连接管,并卸 掉帽盖;给左支气管导管气 位置
囊缓慢充气,直至左肺不出 现漏气,注气量一般不超过2ml;重新松开右侧 钳,盖好帽盖;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且均匀一 致,表示支气管导管气囊未堵塞气管或对侧主支 气管腔
核对 分别钳夹每一支气管连 双侧通气情况 接管。即在先钳夹右侧
双腔支气管导管
DLT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单肺通气的 导管,可达到良好的肺隔离和单肺通气。 虽然品种较多,但设计原理类同:一管两 腔,远端两个开口,一个开口位于导管的 远端,另一个开口位于主支气管;在气管 及主支气管部位分别安装有气囊。DLT有 Carlen、White和Robertshaw三种类型,最 小的外径为28号
Uniwent tube
1981年由Dr.Inoue发明。单腔支气管 导管,在其主导管内侧壁附带一根 细的可活动的柔软的内套阻塞导管, 内套管顺应性良好,顶部有一硅胶 气囊,充气容量5~6 ml,内套管伸缩 范围为11cm,并标有刻度;在纤维光 11 , 导支气镜协助下,插入阻塞导管至术 侧主支气管,气囊充气后进行单肺通 气。内套管中间的细管腔可作吸引、 供氧和高频通气。内套管近端有固 定帽、指标气球和连接帽,分别起固 定、判断气囊内压和连接作用
谢谢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单肺通气时呼吸管理要求
1. 2. 3. 4.
患者侧卧位后,应重新核对DLT位置,术中尽可能 保持双肺通气 单肺通气开始后,尤其在45min 内由于PaO2持续下 降,此期间必须持续监测SpO2 持续监测气道压,吸气时相气道峰压应<30cmH2O (以免气压伤);后者突然增高,可能系导管移位 发生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等情况应立即施 行双肺通气 单肺通气期间出现低氧血症,首先用纤维光导支 气管镜检查DLT位置 DLT位置正确,仍持续低氧血症者,应CPAP或 P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