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复习总结
元杂剧的体制: 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每一折大 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 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 一套曲子。 角色:末、旦、净、丑等。每本戏只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 女主角称正旦。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 小末(少年) 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 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 物。如张飞、 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 (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 (小厮)。
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作者正在酒后感到寒气袭人之时,最让她伤心的是
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而这南来的大雁,却是当年在北 方的旧相识!作者这时是感叹:大雁可以南来北往,而 自己却滞留在南方不能北归!它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思乡 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
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马克思也 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代表作 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四大喜剧《第十二夜》《仲夏夜 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历史剧 《亨利四世》《亨利六世》《查理二世》等 。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 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 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
3、一蓑烟雨任平生。 “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
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 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任” 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李清照(1084~约 1155)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 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 凉愁苦的生活 。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易安居士文 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漱玉词》1 卷。
第三单元
《拿来主义》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苏轼词两首》
基础知识积累
故垒(lěi)
公瑾(jǐn)
纶(guān)巾
樯(qiáng)橹(lǔ) 应(yīng)笑我 酹(lèi)
料峭(qiào)
吟(yín)啸(xiào)
萧(xiāo)瑟(sè) 一蓑(suō)烟雨
文本探究 品味下面句子中粗体词语的韵味。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 峻,水势之汹涌澎湃。
“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 危难处。“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 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 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 双关。
文学常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苏洵的长子,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与 弟苏辙同登进士。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 任。元丰二年(1079 年), 罹“乌台诗案”。苏轼、苏洵、 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 操、曹丕、曹植)齐名。
《李清照词两首》
基础知识积累
薄(báo)雾
纱橱(chú)
戚戚(qī)
乍(zhà)暖还寒 憔(qiáo)悴(cuì)
文本探究
“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
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
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
比喻正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 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 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 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 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 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作 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 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基础知识积累
字音字形 一刹(chà)那 给(jǐ)予 罪孽(niè) 咄咄(duō)
2、识记重点词语 孤立无援: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休戚相关: “休”, 喜 悦 。“戚”,悲哀。忧喜、福祸彼此相 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必修四基础知识 复习清单
第一单元
《窦娥冤》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窦(dòu)娥
桃杌w( ù)
鼓三通( tòng) 罪愆(qiān)
哥哥行(háng ) 错勘(kān)
盗跖(zhí)
前合后偃(y暄(xuān)
湛湛(zhàn)青天
2、识记重点词语
节外生枝: 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 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 决。 不足为奇: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 没有什么奇怪的。 渊源:比喻事物的本原。
文学常识 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
神分析心理学家。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 人之一。
《雷雨(节选)》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沉吟(chényín) 窟窿(kūlong) 江堤(dī)
无锡(xī)
汗涔涔(cén)
哭哭啼啼(tí) 谛(dì)听
混账(hùnzhàng) 昧(mèi)心财
文学常识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
作家。作品有《日出》《原野》《 北京人》 《家》 等。其剧作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 入诗意激情,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 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语言个性化,揭示出人 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第二单元
基础知识积累
《柳永词两首》
翠幕(mù) 天堑(qiàn) 叠巘(yǎn) 暮霭(aǐ)
参(cēn ) 差(cī) 珠玑(jī) 钓叟(sǒu) 经(jīng)年
堤(dī)沙 罗绮(qǐ)
凝噎(yē)
文本探究 1.《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 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 特别动人?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 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 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 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 ──“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 “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辛弃疾词两首》
础知识积累
遥岑(cén)远目 玉簪(zān)
鲈(lú)鱼
脍(kuài)炙人口 揾(wèn)
觅(mì)
舞榭(xiè)歌台
封狼居胥(xū)
文本探究
1、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
的“登临意”的?
在《水龙吟》词中作者是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
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
可予不(fǒu) 渑池(miǎn)
诈佯(yáng) 列观(guàn) 皆靡(mǐ) 甚倨(jù)
不怿(yì)
《短文三篇》 基础知识积累 识记重点词语 风和日丽: 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囊括:全包罗在里面。 推衍:推论衍义。
第四单元
《廉颇蔺相如列传》
基础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缪公(mù) 避匿(nì) 缪(miào)贤 汤镬(huò) 虽驽(nú)
肉袒(tǎn) 盆缶(fǒu) 案(àn)图
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
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
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一句,是说武将廉颇被免职后,到了年
老时,赵王又想起用他,就派人前去探视。看 到了廉颇饭量很大,还能骑马。作者由此联想 到自己,他并不如廉颇老迈,却没有人来过问。 作者在这里运用典故,是以廉颇自况,表达了 要北伐抗敌的迫切愿望和报国无路的悲痛、愤 慨。 这一句集中地体现了全词的主旨。
2.《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 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 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 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 “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 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 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 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 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
幼安,号稼轩。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 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 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 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 短句》。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 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 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冠冕(miǎn)堂皇 礼尚(shàng)往来 自诩(x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