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孔的常规加工方法

07孔的常规加工方法


4. 工艺特点
1) 拉削生产率高。 2) 拉削精度高,质量稳定。拉削精度一般可达IT9IT7级,表面粗糙度一般可控制到Ra1.6mm~Ra0.8mm,拉 削表面的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主要依靠拉刀设计、 制造及正确使用保证。 3) 拉削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4) 拉刀是定尺寸、高精度、高生产率专用刀具,制 造成本很高,所以,拉削加工只适用于批量生产,最好是 大批大量生产,一般不宜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1. 钻削用量
1) 背吃刀量asp 单位:mm

a sp
do
1. 钻削用量
2)钻削速度vc 单位:m/min
vc
do n
1000
1. 钻削用量
3)钻削进给量与进给速度:
f fz Vf
单位:mm/r 单位:mm/z 单位:mm/min
3.钻孔方式
(1)钻头旋转工件不动 如在钻床、镗床 上钻孔,如果没有导向 套,则钻头易引偏,被 加工孔的轴线易发生歪 斜。避免钻头引偏的办 法是: l单件小批生产时, 可用小顶角钻头预钻锥 坑如(图6-4)示。 l 成批和大量生产 时用钻套为钻头导向, 如(图6-3)所示




4)磨出分屑槽
使两主刃的分屑槽相互错开,这样,将一条切 屑分成两条或三条,利于排除切和切削液的进入。
二、扩孔
1. 工艺特点 1)扩孔是孔的半精加工方法; 2)一般加工精度为IT10~IT9; 3)孔的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在பைடு நூலகம்a6.3 ~ 3.2μm。
当钻削 dw>30mm直径的孔时,为了减小钻削力 及扭矩,提高孔的质量,一般先用(0.5~0.7)dw 大小的钻头钻出底孔,再用扩孔钻进行扩孔,则可 较好地保证孔的精度和控制表面粗糙度,且生产率 比直接用大钻头一次钻出时还要高。
六、拉孔
1. 拉削过程
1. 拉削过程
齿升量 af
图5-22 拉削圆孔
拉 削 时,只有沿 拉刀轴向主运动,没 有送给运动,拉刀借 助于齿升量来一层一 层地切去金属余量
图5-23 齿升量
2. 拉削工艺范围
图6-22 常见的拉削截形(A~G为内拉拉削,H~L为外拉削)
3. 拉刀结构
图6-25
圆拉刀结构
4. 高速钢麻花钻的结构
钻头切削部分
两条主切削刃 5个刀刃 两条副切削刃
钻头 切削 部分 6个刀面
一条横刃
两个螺旋形前刀面
两个经刃磨获得的后刀面
两个圆弧段的副后刀面
5、标准麻花钻存在的问题
自麻花钻诞生140年来,结构不断改进,但 切削部分几何形状仍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
①沿主刃上各点的前角是变化的,外缘处前 角大,越往内前角越小,到中心变成负值。
微调螳刀
图6-17所示为微 调螳刀,调整时,先将 拉紧螺钉5稍微松开一点, 再旋转刻度盘(螺母)3, 调定后再将拉紧螺钉5固 紧。经细分后,刻度盘 每格驱动刀头1伸缩距离 可达0.01mm或更小,从 而实现错孔直径的微调。
双刃定直径镗刀
定直径镗刀的镗刀片图6-18所示, 刀杆矩形槽内的刀片用斜楔固定(图6-19a)、 刀片用螺钉(图 6- 19b)或其他方式夹紧。
1)修磨横刃
将原来的横刃磨成两条前角较大的刀刃和一条 短的横刃,
2)修磨棱边
如图6-7所示, 修磨棱边,在切削较 软材料时,为了减少 棱边与已加工孔壁的 摩擦,可把棱边磨窄, 减少钻头的磨损;但 不可将棱边的整个宽 度都修磨完,否则钻 头直径将减小,一般, 棱边宽度可控制在 0.1~0.2mm。
(4)为克服标准麻花钻的缺点的修磨
为了克服标准麻花钻的缺点,经使用者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对麻花钻切削部 分进行修磨的各种方法,使切削效率和寿命得 以提高。通常,标准麻花钻的修磨部位有: 1)修磨横刃(图6-6); 2)修磨棱边(图6-7); 3)修磨过渡刃(图6-8a); 4)磨出分屑槽(图6-9),使两主刃的分屑 槽相互错开,这样,将一条切屑分成两条或三 条,利于排除切和切削液的进入。
2. 铰削用量
1)铰削余量 粗铰余量为0.10mm~0.35 mm; 精铰余量为0.04mm~0.06mm。 2)切削速度和进给量 铰削速度为 1.5m/min ~ 5m/min; 铰削钢件时,进给量为 0.3mm/r ~ 2mm/r; 铰削铸铁件时,进给量为 0.5mm/r ~ 3mm/r。
3.铰削过程的实质
1) 内圆磨削的表面较外圆磨削的粗糙。
2) 生产率较低。 3) 磨削接触区面积较大,砂轮易堵塞,散热和 切削液冲刷困难。
因此内孔磨削一般仅适用于淬硬工件的精加工,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和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都有应 用。
七、高精度孔的珩磨
1. 珩磨头及珩磨原理
图6-29
珩磨原理与珩磨头结构
作业
5-3、5-4、5-7、5-9
七、内圆磨削
七、内圆磨削
1. 工艺特点 1)磨削是零件精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2)对长径比小的,内孔磨削的经济精度可达IT5~ IT6,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到Ra0.8mm~Ra0.2mm; 3)可加工较硬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如淬火钢、 硬质合金和陶瓷等。
六、内圆磨削
内圆磨削与外圆磨削相比,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第五章 孔的加工
第二节 孔的常规加工方法
一、钻孔
钻头 钻 套 钻模板
工 件
一、钻孔
1. 工艺特点
1)钻孔是孔的粗加工方法; 2)可加工直径0.05~125mm的孔; 3)孔的尺寸精度在IT10以下; 4)孔的表面粗糙度一般只能控制在Ra12.5μm。
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孔,如螺栓的贯穿孔、 油孔以及螺纹底孔,可直接采用钻孔。
(2)工件旋转而钻头不旋转方式
在车床上钻孔属此种方式,其特点是,钻 头引偏将引起孔径的变化,产生锥度,而孔的轴 线仍是直线,且与工件回转轴线一致。防止钻头 引偏的措施, l对于浅孔,仍采用导向套,(图6-3)所示; l对于L/D=5~10的深孔,可用接长的麻花钻, 并采用钻套导向; l对于L/D>20的深孔,除在刀具上设置导向 结构和中心稳定结构外,还需要采取专门的技术 措施。
浮动镗刀
浮动镗刀图6-20所示, 浮动镗刀与镗刀杆矩形槽 之间采用较紧的间隙配合, 无需夹紧,靠切削时所受 到的对称的背向力(径向 力)来实现镗刀片的浮动 定心,保持刀具轴心线与 工件预制孔轴心线的一致 性,
1-刀片、2-刀体、3-调节螺钉、 4-斜面垫板、5-夹紧螺钉
浮动镗孔的最主要特点:
浮动镗刀是尺寸可调整的定尺寸刀具,可 以很有效地保证较高的孔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 度, 刀刃结构类似于铰刀,具有较长的修光刃, 镗孔时对孔壁有挤利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已加 工表面的质量。 采用浮动镗孔不能校正预制孔轴线的歪斜, 也不能校正孔的位置误差
2. 扩孔钻的结构
1) 齿数多(3、4齿); 2)不存在横刃; 3)切削余量小,排屑容易。
图6-10
扩孔钻
三、锪孔
四、铰孔
1. 铰刀的结构
图6-13
手铰刀结构
铰刀的类型
直柄机用铰刀 套式机用铰刀 锥柄机用铰刀 硬质合金锥柄机用铰刀
手用铰刀
直柄莫氏圆锥铰刀
手用1:50 锥度铰刀 可调节手用铰刀 图5-15 铰刀的类型
②钻头有横刃存在,使切削过程产生很大的轴向 力,且定心效果很差。 ③钻头主刃很长,切削宽度大,形成宽切屑 在螺旋槽排屑不畅,且阻碍切削液进入。
存在有问题2
④钻头主、副刃交界处切削速度最高,此处 后角很小(棱边后角为0O),摩擦剧烈,磨损特 别快。 ⑤钻削为半封闭切削方式,切屑由螺旋槽导 向,只能向一个方向运动和排除,它必然会擦伤 已加工表面,因而使钻孔表面粗糙度值增大。 ⑥钻头锋角2φ(它主要影响主刃前角γO)、 后角和横刃是在刃磨时同时形成的,不能够或很 难分别控制,因而产生很多问题。
五、镗孔
1. 工艺特点
1)镗孔可不同孔径的孔进行粗、半精和精加工; 2)加工精度可达为IT7~IT6; 3)孔的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在Ra6.3 ~ 0.8μm。 4)能修正前工序造成的孔轴线的弯曲、偏斜等形状位置误差;
2. 镗刀结构
镗刀结构和种类
按工作刀刃数量, 可分为单刃镗刀和多刃 镗刀两大类。 单刃镗刀的结构类 似于车刀,只有1个切 削刃,孔的尺寸靠调整 保证,生产率很低,此 类镗刀多采用机夹式结 构,图6-16所示。
铰削过程不完全 是 一 个 切 削过程 , 而 是包括 切削 、 刮 削 、 挤 压 、 熨平 和 摩 擦 等 效 应的一 个 综合作用过程。
4. 工艺特点
1)铰孔是孔的精加工方法; 2)可加工精度为IT7、IT8、IT9的孔; 3)孔的表面粗糙度可控制在Ra3.2 ~ 0.2μm; 4)铰刀是定尺寸刀具; 5)切削液在铰削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修磨过渡刃
如图6-8a所示,修磨过渡刃,即在主、副切削刃交界处磨 出过渡刃,增大刀 尖角,形成双重钻尖,刀刃长度增加,散热 好,减小转角处磨损,此修摩方法特适用铸铁精钻。 若将钻头的主刃 磨成圆 弧形状(图6一 8b),则可以 提高加工精度 , 减小表面粗糙度, 孔的直线性误差可以减 小, 提高钻头的寿命4~5 倍; 钻削自动定心性能也提 高, 还具有铰削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