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脑缺血模型建立.pptx

动物脑缺血模型建立.pptx


临床表现
早期:缺血性症状,多表现为局灶 神经功能缺损 晚期:出血性症状,多表现为脑室 内出血,脑室旁出血
2.发病特点
3.发病原因:
3.发病特点
正常人群中每1000人每年发病为0.31~ 0.64人,中老年人比较常见。随着年龄的 增长发病率呈指数递增,75岁以上年发病 率达每1000人2.93。
(4)大鼠脑缺血模型
二血管阻断法 全脑缺血模型: 四动脉阻断法
三动脉阻断法
栓塞法 栓线法 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 光化学法、 开颅法
四动脉阻断法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 腹卧固定大鼠,颈后正中切开 , 暴露第一颈椎的两侧 翼板小孔, 用单极电凝针插入其中 ,烧灼双侧推动脉 , 使之永久闭塞 ,24 h后 再仰卧位 , 局麻喉部 , 在喉头与胸骨间 3 cm处正中切口 ,分离暴露二侧CCA , 手术缝合线打活结 结扎 , 阻断两侧 CCA使缺血 30 min , 松开活结 ,造成大鼠 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
二.动物脑缺血模型
• 1986年,Koizumi等首先采用血管内栓塞堵 塞脑中动脉开口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 型(MCAO)。 • 1989年,Longa等采用血管内栓线阻塞法制 备该模型。 • 之后发展了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开颅机 械闭塞法、微栓子栓塞阻断法、化学刺激 诱导血栓性闭塞法、光化学诱导血栓形成 法等。
1.脑缺血动物模型分类:
A.根据动物种类分类:
可分为猩猩,猴子,狗,猫,猪,兔子,大鼠,小鼠等脑缺血模 型。
B.根据缺血范围分类:
全脑缺血和局灶性缺血。
完全阻断或骤然降低大脑 的血流,造成全脑缺血。 暂时广泛地影响各个脑区, 病理改变发生在易损区。
全脑缺血模型 :
永久性闭塞
局灶性脑缺血:
暂时性脑缺血(再灌注)
优点: 该法手术简单, 失败率低,模拟了临床上休克、心功能不全、脑血管严重狭窄或 阻塞合 并血液低灌流 引起的脑循环障碍 缺点: 脑缺血时限长,有时导致脑缺血后抽搐、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全身低血压严重干扰其他器官的 血供及实验结果模型不能在清醒动物进行, 无法进行神经行为的观察 适用: 探讨不完全性脑缺血对能量代射的影响,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 机理、 评价抗脑缺血药物的疗效
光化学法:
制备:动物静脉内注入光敏剂虎红酸钠,用立体定位仪在特定的脑区照射一 定波长的冷光源(500-600 nm),从而激活微血管内的凝血机制,刺激发光 化学反应的单线态氧, 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而诱导血栓形成。 引起光照局部形成血栓。适用于一些溶栓药物的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优点:该法手术创伤小, 动物易长时间存活血栓形成过程与人类相似可选择皮层
梗塞部位
缺点: 较早地导致终末动脉及微血管永久性闭塞 ,不利于扩血管及促进侧支循环 作用的研究 适用:慢性脑缺血研究抗血小板, 抗血栓等药物及内皮细胞保护等的动物实验研 究
开颅法
制备:颞下部开颅,分离近端MCA,夹闭、电凝或用手术 丝线结扎MCA,造成脑梗塞,是目前公认的标准MCA闭 塞模型。在大鼠耳眼连线中点开口, 分离颞肌, 剪断颧弓 , 在颧弓根前方颅骨钻孔, 于大脑上、 下静脉间11-0外科无 伤缝合线结扎MCA ,造成MCA支配区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优点:实验条件较恒定,缺血效果可靠 以大脑皮层、尾状核缺血最明显,最接近人类脑卒中 是迄今应用最广泛的经典性局灶脑缺血模型 缺点:于阻断MCA的手术难度较大,需显微外科手术技术 但可能形成脑脊液漏 对操作过多的血管可能影响缺血后的侧支循环 适用:脑缺血后长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及介入治疗和康复策略的研究 同时进行生理、 生化、病理形态及神经病学等指标的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 ( I CVD) 约占全部脑血管 病的 80%, 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 高的特点 , 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 病之一。由于临床研究的种种限制 , 脑缺 血动物模型已成为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制 和防治措施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 , 建立 最接近人类脑缺血的理想动物模型 , 具有 重要意义。
(3)完全性卒中 突然出现中度以上程度的局部神经功能障 碍,于数小时内达到高峰,并且稳定而持续 的存在。以后症状可能时轻时重,但总的趋 势是无进步。其症状和体征包括偏瘫、偏盲、 失语以及感觉障碍,随闭塞的动脉不同症状 各异。主要是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 塞和脑动脉多发性狭窄。
烟雾病
烟雾病是原发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以及脑底 出现异常血管扩张网所致的脑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 此病首先由日本学者提出,因脑底的异常血管网在 脑血管造影上似“烟雾状”或“朦胧状”而得名。
三动脉阻断法
经麻醉动物颈正中切口,分离双侧CCA备用,剪去枕骨腹侧面 部分颅骨,用5-0丝线结扎延髓腹侧面上的基底动脉,通过双 侧CCA的关闭和开放实现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成功与否通 过脑电图翻正反射进行验证。 优点:成功率高,缺血指标的观察明确简单,脑缺血程度可控。
大脑中动脉( MCA)是人群脑卒中的多发部位,MCA闭塞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被 普遍认为是局灶性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
2.不同动物脑缺血模型制备(1)非人灵长Fra bibliotek动物(eg:猴)
局部缺血模型
优点:脑解剖,生理特征,对药物反应和代 谢都和人类相似 缺点:价格昂贵,不易饲养,来源困难等。
(2)兔脑缺血模型
特点:兔的颅内主要供血动脉为颈内动脉,且颅内外血管间没有吻合网,脑内血管间的 端-端吻合发达程度与人脑类似,兔大脑中动脉主干阻断后, 侧支循环对大脑中动脉供血 区的代偿供血作用很小 ,有利于梗死模型重复、 稳定的建立。 适用:形态学,及影像学研究
n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n 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的可逆性
神经功能障碍:
v v v v
发作持续数min, 通常30min恢复。 超过2h者, 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 CT\MRI大多正常。 24h内恢复 。
发病原因 TIA的发生是由于脑血流量下降或微小栓子 栓塞了脑动脉所致。
脑梗死(CI)
(5)小鼠
1.蒙古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 :由于该动物大 脑基底动脉环的畸形,当双侧颈动脉结扎阻 断脑血供后椎动脉不能代偿,而造成全脑缺 血。
• 其中啮齿类动物因价格便宜、来源充足、 制作模型方法简单、存活率高、脑血管解 剖和生理特点与人接近,被广泛用作脑缺 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
栓塞法
将栓塞剂,由颈外动脉(ECA)注入栓子后结扎,开放CCA,栓子由颈内 动脉(ICA)进入MCA,造成以MCA供血区脑组织损伤为主的缺血模型。 材料:同源血凝快 ,碳素颗粒 ,塑料颗粒,花生四烯酸钠
优点:可选材料多样,较好模拟脑栓塞 缺点:由于栓子的随机性, 无法预测栓塞的部位与大小缺血不一 , 不利于神经症状 和脑组织定量分析,不能再通与人类卒中差异较大 适用:血栓形成过程的研究溶栓治疗的观察(尤其是人血凝块栓塞者更有使用价值)
制备:
(3)小型猪脑缺血模型
特点: 其灰白质的分布, 以及脑形态学发展的演变 和神经系统发育的一系列演变也和人脑相似 小型猪具有手术耐受性好的优点 适用: 脑血管病的基础研究 影像学研究(DSA,MRI-DWI,MRI-PWI) 动态观察溶栓治疗、神经保护药物疗效监测 实用的但未广泛应用

脑血管与人有较大差异,且颈内-外动脉间 有非常丰富的吻合网,单根颅内动脉阻塞很 难形成稳定的脑梗死灶
¢ 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
µ
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 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脑软化 。
Ø Ø
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等。 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
缺血再灌注
再灌注时间窗(time window) 脑梗死区血流再通后脑组织损伤可恢复的有效时间。 脑血流再通超过此时间窗可产生 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damage)。 脑缺血超早期治疗时间窗在6h之内。
临床症状
(1)可逆 性神经功能障碍 发病似卒中,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较轻, 24小时以后逐渐恢复,一般在1~3周内, 功能完全恢复。脑内可 有小范围的脑梗 灶。 (2)发展性卒中 卒中症状逐渐发展,在几小时,几天,几 周甚至几个月内呈阶梯状或稳步恶化,常 于6小时至数日内达到高峰。脑血管造影常 显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
线栓法:
制备:通过颈内动脉插入颅内动脉,阻塞大脑中动脉的分叉入口处血流, 造成大脑中动脉血供支配脑区的缺血。可将尼龙线取出,造成缺血脑区 血流的再灌注。此模型主要用于局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机 制。
优点: 急慢性局灶性缺血模型较理想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 缺点: 结扎枕、甲状腺上、咽升、舌、上颌外和翼腭动脉需要一定手术技巧 , 实质上是一种栓塞性卒中,与人类常见卒中仍有差异 适用: 该模型模拟了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永久性及暂时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各种状 态, 在评价再灌流的作用及药物疗效时, 具有说服力。
动物脑缺血模型建立
2015.12.15
Ø主要内容:
一.人类脑缺血疾病:
1.概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俗称 "小中风") 是由 于大脑特定部位的血液供应暂时受到阻碍, 致使产生了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一般持 续时间少于24小时
脑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分类
Ø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Ø 2:脑梗死 Ø 3:烟雾病
优点:检验缺血是否成功的指标明确 并能进行灌注实验 海马损伤明显,可显示记忆功能的减退 缺点:操作较复杂,椎动脉和脊管前动脉间的交通支存在个体差异较大,操 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适用:该模型用于特殊领域的研究
二血管阻断法
闭双侧颈总动脉(CCA)合并低血压以减少脑血流量,造成急性脑缺 血。 单纯结扎双侧 CCA而不降低血压 , 则不足以使脑血流量(CBF) 降低至缺血和能量代谢紊乱的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