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模型(4)..
4、大鼠吗啡成瘾及戒断模型 吗啡类成瘾物质表现为躯体依赖和心 理依赖(精神)两方面目前已有多种有效方法 控制躯体依赖症状,但对心理依赖,即强烈的 觅药行为仍无有效的药物和措施。目前主要通 过建立动物模型并引进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对 “心瘾”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吗啡依 赖戒断后的焦虑情绪和渴求行为及其神经生物 学改变规律,为进一步阐明药物依赖和复吸的 病因机制及探讨可行的治疗方法提供重要的理 论基础。这种模型主要是模拟依赖者的用药方 式 而建立的,在吗啡的给药时间、累计量和催促
第三章 医学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模型 及应用概述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因素对疾病的 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用人作实验对 象来推动心理学的发展是困难的,动物模型 的应用避免了在人身上进行实验所造成的伤 害,能够克服在人类心理研究中经常遇到的 理论和社会限制。
1、焦虑动物模型 可分为非条件反射模型和条件反射模型 两类。目前两类焦虑模型中常用的方法有。高 架十字迷宫和Voger’s饮水冲突模型。这两种焦 虑模型常用于评价一般焦虑情绪及药物的致焦 虑与抗焦虑作用。 (1)高架十字迷宫模型 为非条件模型,根 据MOntgomery的思想设计,它利用动物对新异 环境的探究性和对高悬敞开臂的恐惧心理,形 成动物的矛盾行为,以进入开臂的百分数(OE%) 和开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数(OT%)反应动物的焦 虑状态,焦虑动物的(OE%)和开臂(OT%)反应 明显降低。
指标规格:潜伏期、总路程、进臂总次数、各臂滞 留时间、路程和进臂次数;中央区域滞留时间、路 程和进入中央区域次数、进臂最大深度和进臂平均 深度、探臂次数、轨迹图、结果输出excel格式,可 用SPSS统计
(2) Voger’s饮水冲突模型
为条件反射模型, 该模型利用禁水动物泛渴心理和对饮水时受到 的电刺激而产生的恐惧形成动物的矛盾冲突行为 。以添水次数(linking number LN)和被电击 次数(shocking-number ,SN) 作为评价焦虑指 标。有焦虑的动物的LN和SN明显减少。 (3)间氯苯哌嗪(mCPP)诱导焦虑的明显箱模型。 1988年,Bilkei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 大鼠(mCPP)诱导焦虑的明箱模型,焦虑症状是 通过对动物进入明箱的活动次数表现的,mCPP有 明显的致焦虑作用,使动物进入明箱的次数明显
3、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创伤后应急障碍是灾害后精神及行为障碍的 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王庆等通过边缘系电刺激的 方法,建立了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 模型,该模型用6-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以海 马CA1区为诱发部位,通过重复电刺激,诱发了实 施动物明显的,较长时程的活动习性改变、惊厥 性增高、惊恐行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躲藏逃 避反应等多种与PTSD表现相似的精神、行为障碍 表现。是进一步研究PTSD致病机制较理想的动物 实验模型,并认为海马等中皮质边缘区神经元在 PTSD中有重要意义。
抑郁症模型较多,但常用以下几种: (1)获得性无助 动物模型 给予动物连续的 非控制性的令其厌恶的刺激,经多次处理后, 即使其放在可以逃避电击的环境中。处于无动 或无助的状态。获得性无助动物对电击引起的 行为反应呈双向性,最初表现为躁动,挣扎、 嘶叫 ,但无逃脱的企图,随之后出现淡漠、 孤独,不能和新的环境发生联系。究其原因可能 归因于学习失败,这和内源性抑郁十分相似,可 作为其代表性的动物模型。
聂齿类动物(例如大鼠、小鼠)有探究行为,放入 高架十字迷宫后会主动探究开臂,但又惧怕开臂中 高悬敞开的环境。抗焦虑药物能够增加开臂探究活 动,致焦虑剂则相反。高架十字迷宫是进行焦虑研 究的较新的方法,结果可靠。本产品采用视频跟踪 技术完成了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的自动化和定量化, 结果更加真实、可信、客观
(2)、药物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 有利血平拮抗模型、本丙胺增强模型、5 -HT诱导的行为抑郁、育亨宾增强模型等。 这些药物诱发的抑郁动物模型,主要通过耗 竭脑内单胺类递质,尤其是5-羟色胺而诱发 动物的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下降、眼 睑下垂和活动抑制等。
(3)、脑损伤模型 大脑嗅球切除模型:大 鼠切除嗅球后出现许多行为改变,如自发的活 动增强,学习记忆力下降,应激反应增强,逃 避能力降低,进食和性行为改变等。其表现出 有逃避不能和血浆类固醇激素升高,与临床内 源性抑郁病人的特征相似,可作为内源性抑郁 模型进行研究。 (4)、操作行为模型-大鼠低速率差式强化程 序法 此法是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的一种 自动程序化动物模型。此模型的特点是训练动 物压一次操作杆后,需等待72s,压杆才有效。
因此,这是一个要求动物不要过多压杆的低压 杆反应速率的操作行为,有人称之为等待行为, 动物因等待而表现出焦虑抑郁情绪。
(5)行为绝望模型 亦称“强迫性游泳实验 表现 为“行为绝望”状态。有人认为国内昆明种小鼠和 Wistar大鼠适合作为这种模型的动物。有人认为 此可能是一种应激状态。还有一种“小鼠悬尾”法
减少。用mCPP诱导焦虑的大鼠,可造成动物的
脑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发生变化,是第一个 部分模拟临床病理性焦虑模型。
2、抑郁模型 抑郁动物模型大量应用于抗抑郁药物的筛选 和科学评价及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然 而,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抑郁动物模型对研究 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对认知、思维记忆 的影响并探索对抑郁症的干预措施等有着不可 替大鼠连续3周处 于应激状态下,包括电击、剥夺食水、冷水浸 泡、隔离和翻转昼夜节律等,发现大鼠探究行 为明显减弱,血浆中的皮质激素升高。由于慢 性应激是模拟抑郁症的环境诱因,动物的行为 特征改变、血浆皮质激素升高等均与内源性抑 郁相似,作为抑郁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王庆松等 还利用动物食物链中特殊的捕食
关系将W istar 大鼠与猫接触, 又称加强捕 食应激, 并观察严重心理应激对大鼠的行为 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成功诱发了实 验动物较长时间的与 PTSD 临床表现相似 的神经、行为障碍表现, 并认为海马等中皮 质边缘区在神经元PTSD 的发生发展中可 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