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的用法|语文标点符号的用法
语文说作为名词的用法
1.说法;学说;观点;言论[theory;teachings;viewpoint]
然是说,余尤疑之。
——宋·苏轼《石钟山记》
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战国策·秦策一》前说为劝,后为观点
2.又如:又一说;著书立说;异说;邪说。
3.古代墨家逻辑的名词,指推理[inference]
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墨子·小取》
4.指说书[storytelling]
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5.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语文说作为动词的用法
一:会意。
从言。
本义:用言语解说,开导,说明,说道。
1.同本义[explain;speak;talk;say]音shuo
说,释也,一曰谈说也。
——《说文》
说所以明也。
——《墨子·经上》
勾践说于国人。
——《国语·越语》。
注:“解也。
”
佐下军以说焉。
——《左传·昭公九年》。
注:“自解说。
”
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史记·货殖列传序》
游于说。
——《礼记·少仪》。
疏:“谓论说。
”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说卦(“易传”篇名。
解说八卦性质、变化和象征);说经(讲说经书或演述佛经故事);说事(说明事件,事实);说梦(说明梦中
所见之事);说戒(佛教在每月月半、月底说解戒律);说委(说明原委);说到家(解释得清清楚楚);说义(解说义理);说解(说明解释);说家
(注家或评论家);说法台(佛教讲道的高台)
又如:说不了(话未说完);说不的(说不得;说不定,无法肯定);
说兵机(空谈;夸口);说古(吹嘘;吹牛);说发(说动);说杀(说绝了;没
有挽回余地);说述(叙述;诉说);说大口(说大话);说方便(说好话);
说分上(讲人情);说平话(说评书);说舌头(说长道短;搬弄是非);说
风情(讲男女相爱弄情的话)
2.评议;谈论[commenton;discuss;talkabout]
说,论也。
——《广雅·释诂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又如:说是非(评说事理的是非);说谈(谈论);说议(议论);说结(商量妥当);说票(绑匪向事主谈判赎票事项)
2.劝说;责备[advise;scold]
六曰说。
——《周礼·太祝》。
注:“以辞责之。
”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王若患伐赵无名,请先加兵于魏,赵王有宠臣郭开者,贪得无厌,臣遣弟子王敖往说魏王,使赂郭开
而请救于赵王。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史记·魏公子列传》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
是欲以我为说于匈奴也。
——《汉书·王莽传》
又如:说发(说动);说和(劝说使和解);说泛(说动);说化(劝说使感化);说不上去(不听劝告);他父亲说了他一顿
介绍,旧时指说合[introduce]。
如:说媳妇儿(说亲);说媒红(给媒人的彩礼)
以为[believe]。
如:当初只说要选个美人,谁想娶了这丑八怪
3.通阅音yue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2]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白居易《琵琶行》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
——清·袁枚《祭妹文》
乃徐有说。
——《易·困》。
虞注:“兑为说。
”
通假同悦
《毛诗.陈风.株林》:驾我乘马,说于株野(说音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音悦假阅
我心则说。
——《诗·召南·草虫》
说怿女美。
——《诗·北风·静女》
宣王说之。
——《韩非子·内诸说上》
公输盘不说。
——《墨子·公输》
秦王不说。
——《战国策·魏策》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4.转达音tuo[inform;tell;letknow]。
夫差将死,使人说于子胥。
——《国语·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