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实验六呼吸系统疾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肺气肿、肺心病、间质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3.掌握肺癌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1.肺气肿:肺显著膨胀,边缘钝圆,颜色变淡,组织柔软失去弹性;切面肺组织呈蜂窝状,可见肺大泡形成。

肺表面及切面可见散在的黑色斑点,此乃碳末沉着。

2.支气管扩张症:肺内的支气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扩张的支气管、细支气管可直达胸膜下,其管径比正常时大2~3倍,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内常见脓性渗出物。

3.肺源性心脏病:心脏增大,外观呈球形,肺动脉圆锥显著膨隆,右心室壁明显增厚(肺动脉瓣下2厘米处肌壁厚度大于0.5厘米),右心腔明显扩张,各瓣膜无明显异常。

4.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病变肺叶(左肺下叶)增大,质实如肝,切面灰白色,呈颗粒状,肺表面有少量纤维蛋白渗出物。

5.小叶性肺炎:肺切面见多发性、散在分布的灰黄色实变病灶,病灶范围约1平方厘米(相当于肺小叶范围),下叶部分区域病灶互相融合形成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6.肺癌
中央型:肿瘤位于肺门处,灰白色,形状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向外周肺组织呈树根状浸润,癌块周围可有卫星灶;受累及的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的剖面上,在因炭尘沉着而黑染的背景上呈现灰白色的转移性癌灶。

周围型:肿瘤位于肺叶的周边区域,呈不规则形或结节状,直径多在2~8厘米之间,灰白色、境界不甚清楚,无包膜。

(二)病理切片观察
1.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呈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粘膜上皮脱落或见杯状细胞增生,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粘液腺增生肥大、数量增多;管壁充血、水肿、慢性炎细胞浸润。

2.肺气肿:肺泡腔弥漫性显著扩张,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变窄、数目减少;肺泡间隔变窄,肺泡间孔扩张,部分肺泡壁断裂,相邻的的肺泡腔彼此融合成较大的囊腔(肺大泡)。

3.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显著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纤维素渗出,这些纤维素彼此连接成网状,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漏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较少。

4.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壁变窄,肺泡壁毛细血管因受压呈缺血状态,肺泡腔内含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其网眼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相邻肺泡腔中的纤维素经肺泡间孔互相连接。

5.小叶性肺炎:肺组织内呈现多发性、散在的渗出性病灶(每一病灶相当于一个肺小叶)。

病灶中心为发炎的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常有坏死、脱落,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周围所属肺泡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也可见少量单核细胞、纤维素、红细胞;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并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三、作业绘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镜下简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