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讲解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与讲解

授课日期年月日第课时第一节纯电阻电路一、电路:1.纯电阻电路:交流电路中若只有电阻,这种电路叫纯电阻电路。

2.电阻元件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单位Ω二、电流与电压间的关系:1.大小关系:设在纯电阻电路中,加在电阻R上的交流电压u = U m sin ωt,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的瞬时值为:i =Ru=RtUωsinm = I m sin ω tI m =RUmI =2mI=RU2m=RUI =RU: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式中:U、I为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2.相位关系:(1)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压、电流同相。

(2)表示:解析式、相量图和波形图。

例:在纯电阻电路中,电阻为44 Ω,交流电压u = 311 sin ( 314 t + 30︒ ) V,求通过电阻的电流多大?写出电流的解析式。

练习:已知交流电压u = 2202sin ( 314 t + 45︒ ) V,它的有效是,频率是,初相是。

若电路接上一电阻负载R = 220 Ω,电路上电流的有效值是,电流的解析式是。

小结:1.纯电阻电路中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2.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的关系。

课前复习:电阻元件上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1.大小关系2.相位关系第二节纯电感电路一、电路:二、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1.演示:电感在交、直流电路中的作用2.分析与结论:电感线圈对直流电和交流电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

对于直流电起阻碍作用的只是线圈电阻,对交流电,除线圈电阻外,电感也起阻碍作用。

(1)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的原因。

(2)感抗:电感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用X L表示,单位:Ω。

(3)感抗与ω、L有关:①L越大,X L就越大,f越大,X L就越大。

②X L与L、f有关的原因。

③X L = ω L = 2 π f L单位:X L―欧姆(Ω);f -赫兹(Hz);L -亨利(H)。

(4)电感线圈在电路中的作用: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

(5)应用:低频扼流圈:用于“通直流、阻交流”的电感线圈叫低频扼流圈。

高频扼流圈:用于“通低频、阻高频”的电感线圈叫高频扼流圈。

课前复习:电感元件上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1.大小关系2.相位关系第三节纯电容电路一、电路:二、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1.演示:电容在交、直流电路中的作用结论: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

原因:当电源电压增高时,电源给电容器充电,当电源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充放电交替进行。

2.分析和结论:(1)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叫容抗。

用X C表示。

(2)X C与ω、C有关X C =Cω1=Cfπ21(3)分析:为什么会产生X C,为什么X C ∝ω1,X C ∝C1(4)电容器在电路中的作用: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

(5)应用:隔直电容:使交流成分通过,而阻碍直流成分通过,做这种用途的电容器叫隔直电容。

高频旁路电容:高频成分通过电容器,而使低频成分输入到下一级,做这种用途的电容器叫高频旁路电容。

课前复习:填表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电压、电流的大小关系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相量图(以电流为参考相量)第四节电阻、电感、电容的串联电路一、RLC串联电路: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相串联所组成的电路叫RLC串联电路。

1.电路:设在上述电路过的正弦交流电流为I = I m sinωt则:u R = I m R sinωtu L= I m X L sin(ωt+2π)= ImωL sin(ωt+2π)u C= I m X C sin (ωt -2π) = ImCω1 sin (ωt-2π)u AB = u R+ u L+ u C2.相量图:(以电流为参考相量)图(1)3.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1)大小关系:①电压三角形:电路的端电压与各分电压构成一直角三角形,叫电压三角形。

(图(1))②RLC 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ZU∣Z ∣=22)(C L X X R -+∣Z ∣—— 阻抗 单位:欧姆(Ω)U = 22)(C L R U U U -+③电抗:感抗与容抗之差叫电抗。

用X 表示 X = X L -X C单位:欧姆(Ω) ④阻抗三角形 (图(2)) 阻抗角:∣Z ∣与R 两边的夹角 ϕ = arctan RX X C L -= arctan RX图(2)(2)相位关系:①当X L > X C 时,端电压超前电流ϕ 角,电路呈电感性,称为电感性电路。

ϕ = ϕ u - ϕ i = arctan ( U L -U C / U R > 0②当X L < X C 时,端电压滞后电流 ϕ 角,电路呈电容性,称为电容性电路。

ϕ = ϕ u - ϕ I = arctan (U L -U C ) / U R < 0③当X L = X C 时,端电压与电流同相,电路呈电阻性,电路的这种状态叫串联谐振。

ϕ = ϕ u -ϕ i = arctan (U L - U C ) / U R = 0例 :在 RLC 串联电路中,交流电源电压 U = 220 V ,频率 f = 50 Hz ,R = 30 Ω,L = 445 mH ,C = 32 μF 。

试求:(1)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I ;(2) 总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ϕ ;(3) 各元件上的电压 U R 、U L 、U C 。

解:(1) X L = 2πfL ≈ 140 Ω,X C =12fCπ ≈ 100 Ω, 22()50ΩL C Z R X X =+-=4.4A UI Z== (2)40arctanarctan 53.130L C X X R ϕ-===o 即总电压比电流超前 53.1︒ ,电路呈感性。

课前复习:1.在RLC串联电路中,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2.电路端电压与各元件两端的电压的关系。

3.电路总阻抗与电阻、感抗、容抗的关系。

4.电路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

第五节串连谐振电路一、谐振的定义和条件:1.定义:在RLC串联电路中,当电路端电压和电流同相时,电路呈电阻性,电路的这种状态叫串联谐振。

2.串联谐振的条件I =ZU∣Z∣=22)(CLXXR-+串联谐振的条件:X L = X Cω0L =C1ωω0 =LC1f=LCπ213.电路实现谐振的方法:(1)电源频率一定,可调节L或C的大小来实现谐振。

(2)当电路参数L、C一定时,可改变电源频率。

二、串联谐振的特点:1.阻抗最小,且为纯电阻∣Z0∣= R。

2.电路中电流最大,并与电源电压同相I0 =ZU=RU3.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相位相反,其大小为总电压的Q 倍(电压谐振)。

U L = I0 X L=RU XL=URLω= Q UU C = I0X C =RU XC= Q UU R = I0 R =RU R = UU L = U C = QU其中:Q =RLω=CR1ωQ ——串联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1)减小电阻,则电路消耗的能量就小,电路品质因数高。

(2)增大线圈的电感量L ,线圈储存的能量就多,在损耗一定时,同样说明电路品质好。

4.谐振时,电能仅供给电路中电阻消耗,电源与电路间不发生能量转换,而电感与电容间进行着磁场能和电场能的转换。

三、串联谐振的应用:1.收音机中的调谐接收回路。

2.调谐方法:改变C 或L 的值。

四、谐振电路的选择性:1.选择性:选择性即电路选择信号的能力,也即电路的选频本领。

2.影响电路选择性的因素:(1)讨论方法作谐振曲线→结论谐振曲线:以f (或ω)作为自变量,把回路电流i 作为它的函数,绘成的函数曲线。

(2)结论:Q 值越大,谐振曲线越陡,电路的选择性越好。

(3)提出问题:电路的Q 值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3.品质因数和通频带的关系:从分析谐振曲线得出结论:(1)谐振电路的通频带:当回路外加电压的幅值不变时,回路中产生的电流不小于谐振值的0.707倍的一段频率围,简称带宽,用Δf 表示。

∆ f = f 2 - f 1;∆ f =Qf 0(2)Q 值越高,电路的选择性越好,但电路传送信号的频带越窄(即通频带Δf 越窄),因此Q 值过大容易造成信号失真。

所以Q授课日期年月日第课时第六节电阻、电感、电容的并联电路一、RLC并联电路:由电阻、电感和电容并联组成的电路1.电路:设在AB两端加正弦交流电压u = U m sinωt,则各支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 R=I R m sinωt I R=RUi L = I C m sin(ω t -2π) IL=LXUi C = I C m sin(ωt +2π) IC=CXU2.相量图:以电压为参考相量(1)X L > X C(2)X L < X C(3)X L = X C3.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1)总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关系:①电流三角形:电路中总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叫电流三角形。

I =22)(CLRIII-+②欧姆定律表达式I =ZU;|Z| =22)11()1(1CLXXR-+→导纳三角形(2)相位间的关系①当X L > X C时,总电流超前端电压 ϕ 角,电路呈电容性。

②当X L < X C 时,总电流滞后端电压 ϕ 角,电路呈电感性。

③当X L = X C时,则I L = I C ,端电压与总电流同相,电路呈电阻性,电路的这种状态叫并联谐振。

其中:总电流与端电压的相位差为:ϕ = ϕ i - ϕ u= - arctanRCLIII-= - arctanRUXUXUCL///-= - arctanGBBCL- < 0感纳B L=LX1;容纳B C=CX1;电导G =R1,单位:西门子(S)。

例1:在RLC 并联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 = 120 V,频率f= 50Hz,R = 50 Ω,L = 0.19 H,C = 80 μF。

试求:(1) 各支路电流IR、I L、I C ;(2) 总电流I,并说明该电路成何性质?(3) 等效阻抗|Z|。

解:(1)ω = 2πf = 314 rad/s,X L =ωL= 60 Ω,X C = 1/(ωC) = 40 Ω(2)I R = U/R = 120/50 A = 2.4 A,I L = U/X L = 2 A,I C = U/X C = 3 A 22() 2.6AR C LI I I I=+-=,因X L > X C,则电路呈容性。

(3) |Z|= U/I= 120/2.6 Ω = 46 Ω。

四、RLC并联电路的二个特例:1.当X C→∞则I C = 0,此电路为RL并联电路(1)相量图:以电压为参考相量(2)总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I =22LRII+→电流三角形I =ZU| Z |=22)1()1(1LXR+→导纳三角形(3)总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电压超前总电流 ϕ 角,电路呈电感性ϕ = - arctanRLII= - arctanRXL112.当X L→∞则I L= 0,此电路为RC并联电路(1)相量图:以电压为参考相量(2)总电流与电压的大小关系I = 22CRII+→电流三角形I =ZU授课日期年月日第课时串联谐振的条件和特性1.谐振条件及谐振频率2.谐振特点(4点)3.选择性与通频带的关系第七节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谐振电路一、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并联电路:1.电路:2.相量图:以端电压为参考相量:3.讨论:(1)当电源频率很低时,电感支路中阻抗较小,结果电路中电流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