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易通
沉
降
观
测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好易通齐全二○一一七年八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0
2.工程概况 0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2)
3.1.观测目的 (2)
3.2.观测原则 (2)
3.3.观测点布置 (2)
4.观测方法 (2)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2)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2)
5.观测周期 (3)
5.1.施工阶段 (3)
5.2.使用阶段 (3)
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3)
6.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3)
6.1.观测仪器 (3)
6.2.人员组成及职责 (3)
7.观测资料及整理 (3)
7.1.观测资料整理 (3)
7.2.观测成果 (3)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wwwww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住宅项目,位于00000,原机0000内。
工程项目包
2
3.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
1.参照设计图纸;
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
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
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
根据“3.2.”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178个沉降观测点(其中1#房1区6个、2区16个,2#房14个,3#房、4#房、5#房、8#房各12个,6#房、7#房各16个,9#房、12#房各13个,10#房、11#房各6个,13#房9个,14#房7个,具体点位见个号房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4.观测方法
4.1.观测基准点设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拟在场地外适当位置设置3个水准基准点,并准确测定其高程。
工作基点用作直接测定观测点的起始点或终点,选择适当位置布置工作基点,与基准点一起布设成水准环线,按要求进行联测。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
沉降观测点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由我方埋设好沉降观测标志点,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埋设于±0.500位置(观测点大样见附图,各栋号一层施工完成后,采用植筋方法布设)。
本次共布设178
个沉降观测点(详见各栋号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基准点构成沉降监测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精确测量。
各次沉降观测是整个工作的主体,建筑物施工到各个时期的沉降变形量就在这一环节中反映出来,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观测之前对所使用仪器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校正,观测按照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使用同一仪器和水准尺、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的要求进行观测,精度严格遵行规范要求: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5.观测周期
5.1.施工阶段
在建筑物第一层施工完成后,拆模后进行沉降观测点布置,并进行首次观测。
之后每增加一层荷载进行一次观测直至主体封顶。
填充墙施工完成后观测一次,装修完成后观测一次。
5.2.使用阶段
建筑物竣工后半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直至建筑物沉降稳定,预计共观测3次。
当建筑物出现下沉、上浮,不均匀沉降比较严重,或裂缝发展迅速,应每日或数日连续观测。
5.3.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地基变形沉降的稳定标准应由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指出,一般工程若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建筑物已经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确定。
本工程取值为0.04mm/d。
6.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6.1.观测仪器
本次沉降观测使用广州瑞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S1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带测微器),测量精度达±0.4mm/km,精确读数至0.1mm,估读至0.01mm。
水准尺使用5.0m高级铝合金塔尺。
6.2.人员组成及职责
成立沉降观测组,成员包括技术负责人(韦世春)一人,观测人员二人(何钟杰、丁立军)。
韦世春负责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及技术交底;丁立军负责沉降观测及沉降各册资料的报审及整理,合格后交资料员归档。
7.观测资料及整理
7.1.观测资料整理
观测结果应于当日整理完毕,并及时将成果报甲方、监理,若发现观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
如出现建筑物差异沉降超过1/1000L(L为相邻两沉降点之间距),必须立即上报项目技术负责人。
7.2.观测成果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
1.建筑物竣工后一周内向业主提交竣工沉降监测报告,内容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v-t-s(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2.沉降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一周内向业主提交沉降监测报告,内容包括: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及各周期沉降展开图;v-t-s(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