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2)饮食护理:患者要加强营养,以富含钙、磷食物为 主,应多进食乳制品、豆制品、绿色蔬菜,并注意补充维生素 D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建议患者多进行户 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吸
收。另外还需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它营养素。如维生素K、 蛋白质、钠及必需微量元素,氟、锰、铜、锌等 。戒烟酒,避 免咖啡因的摄入过多。
2、对症治疗:
有疼痛可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随后可 考虑短期应用降钙素制剂,如依降钙素。有畸形者应局部固定或其 他矫形措施防止畸形加剧。有骨折时应给予牵引、固定、复位或手 术治疗,同时应尽早以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3.特殊治疗
(1)性激素补充疗法: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 增加骨量,是女性绝经后OP的首选用药,雄激素则可用于男性老年 病人。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 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 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 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 (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 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 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 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 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 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 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易发生骨 折) 2、疼痛:骨痛 与骨质疏松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自觉避免引起骨折的活动,预防跌倒及跌倒导致骨折 2、自述疼痛缓解 3、增加骨骼活动功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措施:
1、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病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 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 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 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 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 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 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 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 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 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4、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试——主要测量腰椎、髌骨、胫骨等部 位的骨密度。具有精
度高、误差小、诊断率高等优点。 5、 超声波骨密度仪测试——用于测量桡骨、跟骨、髌骨、胫骨等 部位的骨密度。测试
结果不但可以准确反映骨密度水平,还能科学反映骨骼结构状况。具有 无放射源、精度高、快速 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目标:病人自觉避免引起骨折的活动,预防跌倒及跌倒导 致骨折
(1)预防跌倒:保证住院环境安全,如楼梯有扶手,梯级 有防滑边缘,病房和浴室地面干燥,灯光明暗适宜,家具不可 经常变换位置,过道避免有障碍物等,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将 日常所需物如茶杯、开水、呼叫器等尽量放置床边,以利病人 取用。指导病人维持良好姿势,且在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必 要时可建议病人使用手杖或助行器,以增加其活动时的稳定 性。衣服和鞋穿着要合适,大小适中,且有利于活动;加强巡 视,对住院病人在洗漱及用餐期间,护士应加强意外的预防。 当病人使用利尿剂或镇静剂时,要严密注意其因频繁入厕及精 神恍惚所产生的意外。
2、疼痛:骨痛 与骨ຫໍສະໝຸດ 疏松有关目标:自述疼痛缓解 (1)休息:为减轻疼痛,可使用硬板床,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卧床休息数天到一周,可缓解疼痛。 (2)对症护理:①使用骨科辅助器:必要时使用背架、紧身 衣等,以限制脊椎的活动度和给予脊椎支持,从而减轻疼痛。 物理疗法:对疼痛部位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 挛和缓解疼痛,给予局部肌肉按摩,以减少因肌肉僵直所引发 的疼痛。 (3)使用止痛药、肌肉松弛剂或抗炎药物,要正确评估疼痛 的程度,按医嘱用药。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
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 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 质吸收增多所致。
病因与发病机制:
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形式进行。在激素、细胞因子和 其他调节因子的调节作用下,骨组织不断吸收旧骨,形成新骨。这种骨 吸收和骨形成的协调活动形成了体内骨转换的稳定状态,骨质净量无改 变。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 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就会形成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 病机制仍未阐。明凡可引起骨的净吸收增加,促进骨微结构紊乱的因素 都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3、躯体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目标:增加骨骼活动功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可以增强机体的肌肉力量,这是骨密度
增加的重要原因,长期运动使皮质骨增厚,骨小梁排列更发 达,骨强度增加。体力活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钙等 吸收,减少钙的排泄。
护理评价:
1、病人未发生骨折和受伤 2、疼痛缓解 3、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3、嘱病人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学会自我检测药物不良反应。 4、指导病人及家属尽量保持居家环境的简单安全,家具位置相 对固定,避免碰撞和 跌倒。积极避免和及时处理各种危险因素。
预防骨质疏松: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 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 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 性食物,健康人每天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 比例。壳寡肽为一种动物性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 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缓解骨质疏 松。 2、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 咖啡能增加尿钙 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 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 光照射 ,都有利于
(2)抑制骨吸收药物:常用有依替膦酸二钠、帕米磷酸钠和阿 伦磷酸盐。服药期间不加钙剂,停药期间可给钙剂或维生素D制
剂。 (3)骨肽制剂:是目前临床新出现的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
品,对骨质疏松有特效。
护理评估:
(一)病史 患病及治疗经过、生活史及家庭史、心理-社会状况 (二)身体状况 一般状况 、营养状况、皮肤、黏膜、四肢检查、骨、 关节检查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 ,会有助于增加骨 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 量,加剧酸性体质。 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 化。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 的发生。 5、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 等,要吃一些绿色有 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 性物质的沉积,影 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 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治疗要点 :
1、一般治疗
(1)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并可使老年人 的躯体及四肢运动的协调性和应变能力增强,减少意外发生。在活 动及运动时注意防止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
(2)合理膳食:老年人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少饮 酒和咖啡,不吸烟。
(3)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不论何种类型的骨质疏松均应补充适 量钙剂,元素钙摄入量应>800~1200mg/d。选择对胃肠道刺激性小 的制剂,可同时服用维生素D,以利钙的吸收。成年人如缺乏阳光 照射,每天摄入维生素D5ug即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但要预防骨 质疏松则需增加用量。
①使用钙剂,要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制剂,服用时 要增加饮水量,以增 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机会,最好在用餐时间外 服用,空腹时服用最好,可同时服用维生素D,以利钙的吸 收。不可和绿叶菜同服,会形成赘合物而减少钙的吸收。 ②使用性激素补充疗法者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剂 量要准确,并要与钙 剂、维生素D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③使用阿伦磷酸盐时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 200~300ml,至少在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 卧,应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如出现咽下 困难、吞咽痛或胸骨后疼痛,警惕可能发生食管炎、食管溃 疡和食管糜烂,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应嘱病人不要咀嚼药 片,以防发生口咽部溃疡。 ④降钙素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副作用包括 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第二类 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 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 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 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 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正 常值参考范围在-1 至+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骨质疏松。 2、骨密度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3、单光子骨密度仪测试——主要用于测量前臂桡骨、尺骨骨密 度。此方法测量骨密度误差较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