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1)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交流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小说的主人公是:,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研读共品
1、在杜小康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和词语,并在旁边标注产生这种心理的时期。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小组成员合作解决。
总结提高
学生仿写:孤独是一种状态,需要慢慢地面对它的真实。
孤独是一桩邂逅,需要美美地咀嚼它的甜蜜。
孤独是,需要。
教师寄语:
不要把孤独当成痛苦,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独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课后自评
发言时力求表达清晰:从段句,我品味出杜小康在(时期),他。
2、作者想通过杜小康在艰难、孤独环境中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小说写了杜小康因故失学,被迫与父亲离家前往芦苇荡放鸭的成长历程。杜小康的成长离不开与他朝夕相处的鸭群,绿色如潮的芦苇荡,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自己喜欢的环境描写的片段,配上合适的音乐有感情朗读,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或好处。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预习提纲
1、本文的生字词。练习册P36-1.2.3.
2、什么是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3、通读课文2遍。
语文学科“和谐互助”教学模式集体备课卡
课型:新授
课题:孤独之旅
设计时间:10.29
授课时间:________
内容简析
小说写了杜小康因故失学,被迫与父亲离家前往芦苇荡放鸭的成长历程。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互助释疑
师:鸭群见证了杜小康的成长,暴风雨催生了杜小康的成长。这段孤独的放鸭之旅就是杜小康的什么之旅?
学生自由质疑,师生共同讨论。
巩固拓展
一部好小说,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打动人,往往与它成功的描写刻画分不开,因此要学会欣赏小说中精彩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还要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为我们的写作增添色彩。下面我们就小试锋芒,用一段环境描写表现你的心情:高兴、悲伤、兴奋、苦恼、孤独、恐惧、纠结……任式力求表达清晰:“我选的音乐,读得是页段,这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环境描写的作用:1)提供人物成长的背景,2)烘托人物心情,3)展示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发展。
事例一: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社戏》
赏析: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烘托了“我”急于看戏的迫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