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传丽《国际经济法》的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解答(第二章 国际贸易法概述)【圣才出品】

王传丽《国际经济法》的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解答(第二章 国际贸易法概述)【圣才出品】

第二章国际贸易法概述
2.1 复习笔记
一、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1.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国际贸易法是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而言,它是各国之间商品、技术、服务的交换关系以及与这种交换关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包括:
(1)国际货物买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有关运输、保险与支付方面的法律;
(2)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3)国际许可贸易,即有关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著作权及其跨国转让和国际保护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4)国际商品制度;
(5)有关政府管理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2.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贸易法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一部分,除遵守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守下列两项原则。

(1)贸易自由化原则
在不违反一国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共秩序的情况下,广泛承认合同双方的自主权利,即自由确定合同内容,自由选择管辖合同的法律,自由决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的权利。

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上逐步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最终实现货物、技术、服务、人员和资本
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

(2)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原则
这个原则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贸易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私法关系。

根据国际法的主权平等原则,无论大国小国、穷国富国、弱国强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国家之间相互给予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是平等互利原则在国家层面上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国家间经济贸易活动的基本原则。

3.国际贸易法和国际商法
(1)国际贸易法是建立在契约自由和商事仲裁两个原则基础上的一整套自治法律,其内容主要是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及与货物买卖有关的运输、保险和支付方面的法律。

(2)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国际商事交易和国际商事组织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3)国际商法的一部分被纳入到国际贸易法的体系之中。

在国际贸易法律规范中,既包括商法的任意性的“私法”规范,又包括强制性的“公法”规范;既包括国内法规范(如货物买卖法和外贸管理法),又包括国际法规范(包括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

(4)贸易法和商法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贸易法是指传统的商法内容加上国家干预商业贸易活动的全部法律的总称。

所以,传统的商法只是贸易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国际贸易法的渊源和发展
1.国际贸易法的渊源
(1)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条约,包括多边条约和双边条约。

(2)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通用的习惯做法和通例。

(3)各国国内有关贸易方面的法律规定。

(4)国际组织发表的宣言与决议。

(5)跨国公司及同业公会制定的标准合同。

2.国际贸易法的发展
(1)中世纪的商人法
①中世纪的商人法是古老的商业习惯法,10一12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法国、德国的自治城市中,是从从事欧洲和东方之间贸易往来的一个特殊的商人阶层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人之习惯。

②中世纪商法的特点在于:
a.国际性。

它是普遍适用于欧洲各国以及东、西方贸易的共同法律;
b.行业性。

它是只适用于商人之间交易的习惯法。

c.由专门的商事法庭审理。

(2)国际贸易法的编纂和统一
①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范围的经济、贸易往来与各国商法的发展。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欧洲各国忙于颁布他们各自的国内法时,一些国际组织和法学家就已致力于国际贸易法的统一与编纂等工作了。

③这些统一法与中世纪的统一的商人法不同点在于:
a.中世纪的商人法是杂乱无章的,从习惯发展成法律;而新的国际贸易统一法是由一定的机构审慎地制定并以公约或文件形式加以公布。

b.新的国际贸易统一法的国际性是以主权国家的认可与同意为前提的,因此,不具有超国家的特性。

c.新的国际贸易统一法突破了传统国际商法的界限,增加了国家调整和管制贸易的内容。

(3)国际贸易法的新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范围扩大,特别是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国际贸易法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①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不断扩大且与其他法律学科交叉联系的特点更为突出。

②国家管理贸易的手段从关税领域扩展到非关税领域。

③几乎与世界贸易组织同时诞生的区域性贸易集团的贸易法规、制度极大地丰富了国际贸易法的内容。

④随着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立与新成员的扩大,许多国家都按照世贸组织各协议的要求或修改了国内的现行贸易法规或颁布新法。

2.2 课后习题详解
1.国际贸易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有哪些?
答:(1)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国际贸易法是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具体而言,它是各国之间商品、技术、服务的交换关系以及与这种交换关系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贸易关系除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关系这一核心关系外,还包括国际货物运输关系、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关系、国际货物买卖支付关系、国际贸易管理关系、国际技术贸易关系、国际服务贸易关系等。

(2)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
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包括:
①国际货物买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有关运输、保险与支付方面的法律;
②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③国际许可贸易,即有关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著作权及其跨国转让和国际保护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④国际商品制度;
⑤有关政府管理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2.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国际贸易法作为国际经济法的一部分,除遵守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守下列两项原则:
(1)贸易自由化原则
①经济学家认为,自由贸易能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增进各国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②国际贸易法的目标就是调整在国际贸易这个竞技场上国家、法人、个人的行为准则,在不违反一国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共秩序的情况下,广泛承认合同双方的自主权利,即自由确定合同内容,自由选择管辖合同的法律,自由决定将其争议提交仲裁或司法解决的权利。

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上逐步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最终实现货物、技术、服务、人员和资本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

(2)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原则
这个原则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关系,也适用于贸易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私法关系。

根据国际法的主权平等原则,无论大国小国、穷国富国、弱国强国,在国际贸易领域国家之间相互给予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是平等互利原则在国家层面上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国家间经济贸易活动的基本原则。

①它要求一国对所有在其领域内从事正当贸易活动的外国人和外国企业一视同仁,不得以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或社会制度的不同,不得因国内贸易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差别或将国内法适用于国际贸易而使外国人处于不公平的受歧视的地位。

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中,发达国家应按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为其提供更为有利的非互惠条件;
③在处理国家之间贸易争端的问题上,首先是通过平等协商,在互利互让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办法,而不能动辄以贸易制裁、报复相要挟。

④无论在货物、技术还是服务贸易领域,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权利义务相应对等。

⑤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实行不同国家所有制的平权原则,相互尊重和承认对方依据其国内法律享有的民事权利和财产所有权。

任何一方不得享有特权和豁免,也不能接受不公平、不合理的、片面追求单方利益的条款,其合法正当权益应当得到充分保护。

3.国际贸易法的渊源有哪些?
答:赵承壁教授认为:“国际贸易法律的渊源是指赋予这种法律规范效力的法律文件形式。

”按照外国学者塞尔蒙德的观点,法律渊源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主权国家适用的法律规则;二是这些规则的来源。

在这两种含义上归纳起来,国际贸易法的渊源主要有:
(1)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国际条约,包括多边条约和双边条约。

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欧洲共同体的《罗马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都是有影响的多边条约。

(2)国际贸易惯例
如国际商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惯例规则》等。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通用的习惯做法和通例。

其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