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众社会理论变迁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5
三、大众社会理论与大众传媒
清水几太郎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拷贝支配”的社 会,而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的扩大和 社会生活的间接化。 受众是一种被动存在。 “拷贝的支配”也会转化为“心理的暴力”
利润原理 政治或宣传原理
清水几太郎的分析在揭示大众传播的单向性及其社会 影响力方面是有说服力的,但是他把受众看做绝对被 动的存在的观点则失之于偏激。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8
10
2.李斯曼 现代人的典型社会性格是“外向型”,即总是 顾及周围的状况以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这种社会性格意味着现代人的行为具有过多的 “趋同”倾向,其结果便是社会成员自主性的 降低和均质性的增加,成为无个性的一般大众。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1
3.孔豪瑟 现代大众社会具有双重性质:非精英的大众容 易受到精英的操纵,而同时精英人物又容易受 到非精英大众的压力和影响。 中间社会群体的衰退、人际关系的淡漠和孤立 性、社会权力的集中性、大众传播导致的文化 的均一性和流动性是现代大众社会的主要特点。
9
(三)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1.密尔斯 美国白领阶层虽然在人口中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在 本质上是被排斥在统治势力之外的:他们与蓝领劳动 工人一起,构成了美国社会中的“大众”。 大众的状态以及他们与少数居支配地位的权力精英的 矛盾,是美国各种社会病理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社会组织中的官僚化的发展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4
(四)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1、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种看问题的视 角或方法。 2、所有的大众社会论者都把现代社会作为原子化的大 众社会来把握,其观点各不相同,有的是出于贵族立 场对人民大众的攻击,有的是对法西斯体制的批判, 有的是为了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 3、其主要问题是其精英史观。即将权力精英看作是历 史的主导者,大众则是软弱无力的,散沙似的存在, 只能被动的接受权力精英的操纵。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7
“受众即市场”观点的问题:
1.容易把传媒与受众的关系固定为“卖方”和“买方”的关系。 2.更多地着眼于受众的购买能力与消费特点相关的人口统计学属性, 不能反映受众内部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 3.容易把“商品销售量”——收视率或发行量作为判断传媒成功与否 的唯一标准,而把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标准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4.把受众视为“市场”的观点只能使人从传媒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而不是从受众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7
(二)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 1、产业化导致人们对功能合理性的追求 2、民主化赋予大众参与政治的机会,同时大众传 播为权力精英提供了操纵大众的手段。
2014年秋季《大Leabharlann 文化与大众社会》8
原子化的、不定形的大众的存在是法西斯专制 政治的社会基础: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2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3
(四)如何评价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社会理论认为大众社会的成立有六个基本条件:
产业化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存在 社会的平权化或民主化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发达和大量信息、娱乐产品的提供 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传统中产阶层的衰退和以白领为主的“新中产阶层”的扩大
3
现代社会的两个构成部分: 一部分是广泛的大众; 一部分则是少数权力精英,包括政治精英、经济 精英和传媒精英。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4
二、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变化
(一)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 1、托克维尔(法) “阶层的平等”只是“打着人民旗号的多数人专制”, 认为大革命后的法国正在不断把人物质化,大批不顾 正义只求功利的人纷纷登场,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和民主制度的危机。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6
四、作为“市场”的受众
即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 市场,是一种很普遍的受众观。
大众传媒是一种经营组织,必须把自己的信息产品或服务以商品交 换的形式在市场上出售。 传媒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交换价值,即能够满足消费者各种需求。 传媒活动是市场活动,存在激烈竞争,竞争对象即为消费者。
第5讲 大众社会理论的变迁
孙健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1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的概念
注意与以下几个概念的差异: 初级群体 群集 公众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
大众的主要特点:
规模的巨大性
流动性 无组织性 同质性
分散性和异质性
匿名性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5
2、勒朋 法国大革命中的群众,是一群受到暗示和感染机制支 配、无视理性和法律的暴徒,如果这种人群成为政治 的支配力量,则必然会使迄今由少数贵族阶层所创造 的文明遭到破坏。 阿Q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
6
3、奥特伽
工业革命和大众传播造成了一种缺乏历史感、自 我意识和义务意识,只有强烈的欲望和权利意识 的平庸者的集合体——大众,而大众的崛起将会 导致对“有理性”、“有创造力”的少数社会精 英的压迫,从而引起道德的颓废和国家的没落。 早期的大众社会论充满了正在失去权力和影响力 的贵族阶级对崛起的大众的仇视心理和偏见。
法西斯势力破坏了包括家庭在内的所有中间群体,使 人们变成孤立的、分散的“大众人”,并通过暴力强 制和宣传动员加以操纵,使他们变成了法西斯主义的 狂热支持者。 这个时期的大众社会理论,主要着眼于产业化和资本 主义大众民主制的内在矛盾,分析大众的“异化”及 其社会结果。
2014年秋季
《大众文化与大众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