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

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


选择主视图:遵循形状特征原则和加工位置原则或工作位置原则 选择主视图
⒊ 选择其它视图 对于结构复杂的零件,主视图中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必 须选择其它视图。 注意:
1)所选择的表达方法要恰当,每个视图都有明确的表达目的。 2)在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内、外结构形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 形个数,以方便画图和看图。 3)对于表达同一内容的视图,应拟出几种方案进行比较。
一、极限与配合
1.零件的互换性
互换性:同一批零件,不经挑选和辅助加工,任取一个就可顺利地 装到机器上去,并满足机器的性能要求。 保证零件具有互换性的措施:
2.基本术语
基本尺寸:它是设计给定的尺寸; 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它是以基本尺寸 为基数来确定的。
尺寸偏差(简称偏差):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分 别称为上偏差和下偏差。
凸台 凹坑 凹腔
§8-4零件图中的尺寸标注
1.合理选择尺寸基准
零件图中标注的尺寸是加工和检验零件的重要依据。
设计基准——根据零件的结构、设计要求及用以确定该零件在机器 中的位置和几何关系所选定的基准。常见的设计基准是:
1)零件上主要回转结构的轴心线; 2)零件结构的对称中心面; 3)零件的重要支承面、装配面及两零件重要结合面; 4)零件的主要加工面。
一、零件图的作用
用于表示零件结构、大小与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 图。它是制造零件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是指导生产机器零 件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二、零件图的内容
一组视图——一组恰当的视图、剖视图、剖面图等,完 整、清晰地表达出零件结构形状。 全部尺寸——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标注出组成零 件各形体的大小及其相对位置的尺寸,即提供制造和检验零 件所需的全部尺寸。 技术要求——用规定的代号、数字和文字简明地表示出 制造和检验时在技术上应达到的要求。 标题栏——在零件图右下角,用标题栏写明零件的名称 数量、材料、比例、图号以及设计、制图、校核人员签 名和绘图日期。
A

B
EI
C
CD D E EF F FG G
0
+
基本尺寸
零线
H J JS K M N P
-
0
U R S T V Y Z ZA ZB ZC
A~H(a~h)的基 本偏差用于间隙配合; P~ZC(p~zc)用于过 盈配合;J(j)~N(n) 用于过渡配合。
z p r s t vx y u m n j k g h js ef f fg d e
第八章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
§8.1 §8.2 §8.3 §8.4 §8.5 §8.6 零件图的概述 零件图结构形状的表达 常见的零件工艺结构 零件图中的尺寸标注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 读 零 件 图
§8-1 零件图的概述
零件—— 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 根据零件的作用及其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轴套类 盘盖类 叉架类 箱体类
3.钻孔结构
用钻头钻盲孔,在底部有一个120ο的锥角,钻孔深度指的是圆柱 部分的深度,不包括锥角。 在阶梯形钻孔的过渡处,也存在锥角120度的圆台。 d d h h 做出凸台 H 对于斜孔、曲面上的孔,为使钻头与钻孔端面垂直,应制成与钻 头垂直的凸台或凹坑。 80° °
做出凹坑
4.凸台和凹坑 为了使配合面接触良好,并减少切削加工面积,在接触 处加工成凸台或凹坑等结构。
零线:在公差带图(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确定偏差的一 条基准直线,即零偏差线。通常以零线表示基本尺寸。 尺寸公差带(简称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 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区域。
3.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 系,称为配合。 根据使用的要求不同,孔和轴之间的配合有松有紧, 因而国标规定配合分三类:即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 渡配合。
α
倒角尺寸系列及孔、轴直径与倒角值的大小关系可查阅手册
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零件在切削加工中(特别是在车螺纹和磨削时),为了便 于退出刀具或使被加工表面完全加工,常常在零件的待加工面 的末端,加工出退刀槽或砂轮越程槽。 b b 砂轮
b
b——退刀槽的宽度; 退刀槽查阅GB/T3—1887 φ——退刀槽的直径。 砂轮越程槽查阅GB6403.5--86
三、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择优原则: ① 在零件的结构形状表达清楚的 基础上,视图的数量越少越好。在多种方案 中比较、择优。 ② 避免不必要的细节重复。
小 结
一、掌握零件图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并 注 掌握零件图视图选择的方法及步骤, 意以下问题: 意以下问题 了解零件的功用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①了解零件的功用及其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以便在选择主视图时从表达主要形体入手。 以便在选择主视图时从表达主要形体入手。 确定主视图时, ② 确定主视图时,要正确选择零件的安放位 置和投射方向。 置和投射方向。 零件形状要表达完全, ③ 零件形状要表达完全,必须逐个形体检查 其形状和位置是否唯一确定。 其形状和位置是否唯一确定。
0
基准轴 公差带图 0
过盈 配合
过渡 配合
过渡 配合
间隙 配合
基准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h”。
二、公差与配合的标注 1.零件图中的标注形式
标注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值(常用方法)
数值直观,适 应单件或小批量生 产。零件尺寸使用 通用的量具进行测 量。必须注出偏差 数值。
+0.038 0
Φ50
Φ50
-0.050 0.050 -0.025 0.025
基本偏差是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 或下偏差,一般指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 本偏差为下偏差;反之为上偏差。 轴与孔的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为孔,小写为轴,各有 28个。其中H(h)的基本偏差为零 的基本偏差为零,常作为基准孔或基准轴的偏差代号。 H
0 11-0.018
1×45
-0.016 -0.034
ο
0.8
3.2
10 3 φ13
-0.016 -0.034
0.8
A
26
φ13
13
17
2×0.5 37 120
0 5 -0.03
3.2
1×45ο A
φ16
0 -0.015
A-A 10
3.2
0 13 -0.1
技术要求 1. 调质处理230~280HB 2. 锐边倒角1.5×45ο 材料 数量 45 比例 图号
过盈 孔径 轴径
最小过盈
孔的公差 带在轴公差 带之下。 最小过盈为零 轴公差带 最大过盈 孔公差带
轴公差带 最大过盈 孔公差带
最大过盈
孔径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轴径 最大间隙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为过渡配合。
最大过盈
轴和孔的 公差带相互 交叠。
最大间隙
4.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过渡线
两圆柱相交
肋板与平 面相交
连杆头与 连杆相交
连杆头与 连杆相切
二、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结构
1.倒角和倒圆 为了去除零件加工表面的毛刺、锐边和便于装配,在轴 在 或孔的端部一般加工成45ο倒角;为了避免阶梯轴轴肩的根部 因应力集中而产生的裂纹 ,在轴肩处加工成圆角过渡,称为 倒圆。
C R C×45º ×
间隙配合:孔与轴配合时,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 于零)的配合。
+0.053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20
间隙
φ30
φ30
-0.020 +0.041
孔的公差 带在轴的公 差带之上。
最小间隙为零
孔公差带 最大间隙
最小间隙
孔公差带 最大间隙
轴公差带 轴公差带
过盈配合:孔和轴配合时,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 的尺寸,其代数差是负值为过盈。具有过盈的配合称为 过盈配合。
公差带由“公差带大小”和“公差带位置”这两个要素组成。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位置。
标准公差
标准公差是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的大小的任一公差。标 准公差分为20个等级,即:IT01、IT0、IT1至IT18 。IT表示公差,数字 表示公差等级,从IT01至IT18依次降低。
基本偏差
铸造圆角半径一般取壁厚0.2~0.4倍,尺 寸在技术要求中统一注明。在图上一般不标 注铸造圆角,常常集中注写在技术要求中。
3.铸件壁厚 铸件的壁厚应保持均匀或逐渐过渡。
缩孔
裂纹
壁厚均匀
逐渐过渡
壁厚不均匀产 生缩孔和裂纹
4.过渡线
铸件及锻件两表面相交时,表面交线因圆角而使其模糊不清,为了方 便读图,画图时两表面交线仍按原位置画出,但交线的两端空出不与轮廓 线的圆角相交,此交线称为过渡线。
φ50
表示基本尺寸为50, 基轴制,6级基准轴与公差 等级为7级,基本偏差代号 为P的孔的过盈配合。 标注形式也可写成: φ50P7/h6
上偏差 = 最大极限尺寸 - 基本尺寸
代号:孔为ES,轴为es。
下偏差 = 最小极限尺寸 - 基本尺寸
代号:孔为EI,轴为ei。
尺寸公差(简称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 公差 = 最大极限尺寸 – 最小极限尺寸 = 上偏差 – 下偏差
例:一根轴的直径为 Φ30±0.010 30± 上偏差 = 30.010 - 30 = 0.010 下偏差 = 28.880 – 30 = -0.010 公 差 = 30.010-28.880 = 0.020 或 = 0.010-(-0.010)=0.020
既注公差带代号又注上、下偏差
Φ50f7( -0.050)
注公差带代号 此注法能和专 用量具检验零件尺 寸统一起来,适应 大批量生产。零件 图上不必标注尺寸 偏差数值。
Φ50H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