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
第八章
零件图的识读与绘制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2.掌握典型零件的表达方案和尺寸标注方法; 3.了解常见工艺结构; 4.掌握零件图上常见技术要求的含义及标注方法; 5.能看懂中等难度的零件图、画简单零件图。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 零件图的识读。
难点: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标注。
内
4
(b) 不 合 理
15
20
15
35
31 35
加工顺序:
(1)车4×φ15退刀槽 (2)车φ20外圆及倒角
20
不容易测量
容易测量
不容易测量
容易测量
A L
B A L
B B L
C B
C L
五、毛面与加工面的尺寸标注
对铸、锻件,同一个方向的加工面和非加 工面应各选一个基准分别标注有关尺寸,且两 基准之间只允许有一个联系尺寸。 A:加工面 B、C、D:非加工面
C
8 34 48
C D
B A
8
A
合理 不合理
8
34 42 48
D
B
例:如图所示标注传动轴的尺寸。
轴承 挡套 32 +0.05 0 齿轮 弹簧挡圈 轴承
按 设 计 主要基准 基 准 (设计基准) 标 (工艺基准) 注 的 辅助基准 尺 寸 (工艺基准)
2 1 2 1 30 主要基准 (设计基准) 106 2 1 1.3 1 0 32 -0.05 67 17 30
设计基准
例:
零件图
设计基准
22 15 10
F
18 26 52 70
F
18 26 52 70
工艺基准
二、主要尺寸应直接注出
零件上凡是影响产品性能、工作精度和互换性的 重要尺 寸(规格性能尺寸、配合尺寸、安装尺寸、 定位的尺寸),都必须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
A
L 90
B
90
L、A为正确的标注形式
选择原则: 所画主视图能较明显地反映该零件主要 形体的形状特征
二、其他视图的选择
1. 主视图确定以后, 分析该零件还有哪些结构、形状 需要辅以其他视图来表达清楚。
a.优先选用基本视图以及在基本视图上作剖视。 2. 其他视 b.首先考虑看图方便,在充分表达清楚零件结构形 图的选择 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视图数量,力求制图简便。 c.每个视图都有表达重点。
★ 盘盖类: 齿轮、端盖 ★ 箱体类: 泵体 ★ 标准件: 螺栓、销等 齿轮轴 螺钉
右端盖
销
螺母
垫圈
左端盖 泵体 传动齿轮
二、零件图的内容
1. 一组图形—用一组适当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将零件的内、外形状正确、 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 2. 齐全的尺寸—正 确、齐全、合理地 标注零件在制造和 检验时所需要的全 部尺寸。 3.技术要求—用规 定的符号、代号、 标记和文字说明等 简明地给出零件制 造和检验时所应达 到的各项技术指标 与要求。 4.标题栏—填写零 件名称、材料、比 例、图号以及制图、 审核人员的责任签 字等。
零件图
作 用
装配图表示机 器或部件的工 作原理、零件 间的装配关系 和技术要求。
关 系
读绘零件图必须考虑 零件在装配图中的位 臵、作用及其与相邻 零件的装配关系
加工制 造零件
装
配
根据装配图将零件 组装成机器或部件
如图所示为齿轮油泵的轴测分解图,根据零件的 作用及其结构,通常分为以下几类: ★ 轴套类: 齿轮轴
例:如图所示轴。
1.选择主视图
安放状态:
加工状态,轴 线水平放臵。 投射方向: 如图所示。 A
2.选择其他视图
用断面图表达键 槽结构。
例:如图所示轴套。
表达方案为:
表达键槽形状
A
A-A
A
表达键槽深度 主要表达内部 结构情况 表达开口 槽情况
(2)轮盘类零件
包括齿轮、手轮、皮带轮、飞轮、法兰盘、端 常见零件 盖等。 其主体一般也由直径不同的回转体组成,径 结构特点 向尺寸比轴向尺寸大。常有退刀槽、凸台、凹 坑、倒角、圆角、轮齿、轮辐、筋板、螺孔、 键槽和作为定位或连接用的孔等结构。
例:
三个视图是否已将 支架的结构形状表 达清楚了呢
? !
B
B
底板形状不确定
必须增加一个 补充视图
三、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
1. 回转体类零件
(1)轴套类零件
常见零件 各种轴、丝杠、套筒、衬套等。 结构 特点
表达 方法
大多数由位于同一轴线上数段直径不同的回转体组成,轴向 尺寸一般比径向尺寸大。常有键槽、销孔、螺纹、退刀槽、越 程槽、中心孔、油槽、倒角、圆角、锥度等结构。 1.非圆视图轴线水平放臵(加工位臵)作为主视图。 2.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等作为补充。 3.对于形状简单而轴向尺寸较长的部分常断开后缩短绘制。 4.空心套类零件中由于多存在内部结构,一般采用全剖、半剖 或局部剖绘制。
表达方法
例:如图所示支架。
1. 分析零件
功用:支撑轴及轴上零件。
轴承孔
支撑板 底 板
形体:由轴承孔、底板、 支撑板等组成。
结构:分析三部分主要形 体的相对位臵及表 面连接关系。
支撑板两侧面与轴承孔外表面相交等。
2. 选择主视图
● 安放状态:
支架的工作状态。 ● 投射方向: B 比较A、B两方向后,定 为A向。 主视图表达了零件的 主要部分:轴承孔的形状 特征,各组成部分的相对 位臵,三个螺钉孔的分布 等都得到了表达。
一、合理选择尺寸基准
任何零件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 少要选择一个尺寸基准。一般常选择零件结构的对称面、回 转轴线、主要加工面、重要支承面或结合面作为尺寸基准。
1. 设计基准
用以确定零件结构的位臵所选定的基准。
2. 工艺基准
为便于零件加工和测量所选定的基准。
例: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E、B、C为错误的标注形式
B
E
E
C
设计基准
设计基准
三、避免出现封闭尺寸链
首尾相连的链 状尺寸组称为封 闭尺寸链 将尺寸链中最不重 要的那个尺寸作为封闭 环---不注写尺寸
B
C A
D
B A
D
一般不允许 这样标注
一般应这样 标注:避免注成 封闭尺寸链
四、符合加工顺序和便于测量
C2 C2
(a) 合 理
过渡线
(2)平面与平面相交
(3)圆柱与肋板组合时
从这点开始有曲线
相交
相切
相交
相切
3. 铸件壁厚
缩孔 裂纹 壁厚不均匀 壁厚均匀 壁厚逐渐过渡
二、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 倒角与倒圆
为了便于装配和安全操作,轴和孔的端部应加工成倒 角,为避免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轴肩处应圆角过度。 C2
R1
2. 退刀槽和越程槽
2.选择其他视图
用左视图表达孔、槽 的分布情况。
例:如图所示手轮。
表达方案为:
主要表达轴 向结构情况 表达轮辐 断面形状
2:1
表达局部 详细结构
表达轮辐 分布情况
2. 非回转体类零件
(1)叉架类零件 常见零件 各种拔叉、连杆、摇杆、支架、支座等。
结构特点
此类零件多数由铸造或模锻制成毛坯,经机械加工 而成。结构大都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工作部分(与其他 零配合或连接的套筒、叉口、支承板等)和联系部分 (高度方向尺寸较小的棱柱体,其上常有凸台、凹坑、 销孔、螺纹孔、螺栓过孔和成型孔等结构)。 1.零件一般按工作位臵放臵,选择零件形状特征明显的 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 2.除主视图外,一般还需1~2个基本视图才能将零件的 主要结构表达清楚。 3. 常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表达零件上的凹坑、凸台 等。筋板、杆体常用断面图表示其断面形状。用斜视图 表示零件上的倾斜结构。
按 工 艺 基 准 标 注 的 辅助基准 尺 寸 (工艺基准)
主视图
3. 选其他视图
选半剖的左视图 ,表达阀体主体 部分的外形特征 、左侧方形板形 状及内孔的结构 等。
B
B-B
B
选择俯视图表达 阀体整体形状特 征及顶部扇形结 构的形状。
例:如图所示减速箱箱体。
表达方案一:
表达方案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如图所示蜗轮减速箱箱体
基本视图
D B D A-A A
C B C
A
A
主视图
3. 选其他视图
还需选择什 选全剖的左视图, 么视图呢? 表达轴承孔的内部 结构及两侧支撑板 形状。
A B B
A
选择B向视图表达 底板的形状。 选择移出断面表达 支撑板断面的形状
A-A
表达方案一
表达方案二:
选全剖的左视图, 表达轴承孔的内部 结构及两侧支撑板 形状。 俯视图选用B-B剖 视表达底板与支撑 板断面的形状。
B
B
B-B
4. 方案比较
A
A
B
B
B
B
A-A
B-B
方案一 方案二 分析、比较两个方案,选第二方案较好。
例:如图所示叉架类零件。
拨叉工作部分
支架联系部分
C A
支架工作部分
A-A
B A A
B
A
B-B C
拨叉联系部分
(2)箱体类零件
常见零件 各种箱体、外壳、座体等。 结构特点
箱壳类零件大致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容纳运动零件 和贮存润滑液的内腔,由厚薄较均匀的壁部组成;其上 有支承和安装运动零件的孔及安装端盖的凸台(或凹 坑)、螺孔等;将箱体固定在机座上的安装底板及安装 孔;加强筋、润滑油孔、油槽、放油螺孔等。 1. 通常以最能反映其形状特征及结构间相对位臵的一 面作为主视图的投影方向。以自然安放位臵或工作位臵 作为主视图的摆放位臵 。 2. 一般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才能将其主要 结构形状表示清楚。 3. 常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等来表达 尚未表达清楚的局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