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实践(附小 凌丽萍 )
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实践(附小 凌丽萍 )
[案例2] 在学习完统计后,学生以星期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 方法,统计每个星期自己用了几块橡皮、几支铅笔、还有 几本练习本,一个星期汇报一次统计的结果,并把统计的 情况做成条形统计图,把选择代表性的条形统计图张贴在 图书角。被选到的学生以次为荣,没被选到的学生会继续 努力。通过调查统计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 学生的统计意识、参与意识。这样的作业,每个学生都能 完成,而且不觉得是负担。
[案例3] 在学习完 5 个 3 加 3 个 3 等于 8 个 3 后,设计了比较开放的 题目()×6 +()×6 =()×6,学生想出来的答案很多, 这样的作业可以扩展学生思维,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在 学习完有余数的除法后,让小朋友自己出题目,并写出答案 来,学生太想做小老师了,兴奋得很,有同学出了这样一道: ()÷() =6……4 ,答案写的很全,而且写的很工整, 34÷5=6……4 , 40÷6=6……4 , 46÷7=6……4 , 52÷8=6……4,58÷9=6……4,64÷10=6……4。 作业不在于多,而是要精,要能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二)内容的针对性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根据他的年龄特点,比较容易受 外界事物的吸引,注意力容易受到干扰,要让他在家里能 够安安静静地坐好做功课,这早已经成为广大家长都非常 头疼的一件事了,因此,常有不少的家长就向老师提出: 能少布置点作业吗?我家孩子晚上做作业做到10点都还没 做完。作业减负的声音随之而来。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要合 理有效,首先布置的量要适宜,就一个数学学科而言,教 师布置低年级的作业量最好能让学生在半小时左右完成, 最多不能超1小时。 在作业完成的时间的限制下,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 业时要有针对性,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学 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的范围。
内化,体验这一步不可缺少。因此,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在课后
的作业中,也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探 究、应用所学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是正处于以
动作、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布置一
些实践操作性强的课外作业,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案例1
小学数学第一册要求刚入学的孩子学习有关“分类”的
[ 案例2 ] 在“比多少”的教学后,可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用 3 个杯子装同样多的水,然后分别放入1,2,3,块方糖, 再猜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糖最多的那杯水 最甜。第二天,请学生汇报作业的情况,学生基本上都举 起了手,因为有亲身的体验,还能说___________得有条 有理呢!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体验了水一样多,糖越 多就越甜的道理,而且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 强了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 点,在新的内容前后安排了学生感兴趣的观察作业。观察 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本 质规律。
[案例] 如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茶壶图的情境图,指导学生自己 体验,改变观察方位,感受观察到的形状的变化,使学生 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 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 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 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课余时间,从正面、上面、 侧面三个方面观察自己的文具盒,把看到图形画下来;小 组内共有4个积木,位置随便放,还是从三个方向看,把看 到的图形画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
事情。 在这样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生活 中的数学信息,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学习了“认识时分”后,对于接近整时的时刻老是分不
太清楚这样情况, 布置了一道这样的家庭作业:每个学生回 家(或在父母的帮助下)自制一个钟面。 这样,学生通过动
手操作,不仅温习巩固了钟面上有 12 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平
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并能学以致用,体现“人人 学有用的数学”这一理念,从而达到知识、能力、感悟三方 面均衡发展。
作业内容 (1)“我带爸妈去购物”——家长列出购物清单,由孩
子带领家长到商场采购。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整理自己的书包。 (3) 参观图书馆或书店“ ,与同伴说一说图书是怎样分 类的。 (4)“我帮爸妈来打包”——与家长在超市购物后,把 物品分装在袋子中,想想怎样放合适。
(五)内容的创造性
在设计作业要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 神,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闪现求异思维。 [案例1] 在学习完巧算后,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比赛,比谁的方法 多,谁的方法好。加法巧算的题目,方法好多,例如, 28+39= (),可以把第一个加数 28 变成 30 ,为了最后的和 不变化,第二个加数就减去 2,变成 37 ;还可以先把第二个 加数39变成40,那第一个加数得减去 1,变成27;还可以先 把28变成20,那39就要加上8,变成47;还可以先把39变成 30,那28就要加上 9,变成37,四种方法都可以。一题多解,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案例6 在学习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时,让 学生先在纸上描下各个图形,再在家里、学校、放学路上 等找一找自己描的图形,还可以用小棒搭一搭,搭一个长
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呢?
案例7 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初步认识之后,可以发给学生颜色
不同,长短不一的小棒,还有大小不同的小球,让每个学 生动手搭正方体,看到好看的小棒,学生很开心,但由于 小棒的长短不同,无法搭成正方体,这就需要小组间的配 合,根据长短把小棒分分类,这样的作业学生在获的知识 的同时,还享受到合作的乐趣。
实践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孩子们对于这样的“作业”非常雀跃。
首先,对他们来说,这与其是作业不如说是游戏,其次,
这些活动使他们有很强的自我认同感(“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独立整理自己的书包)。另外,这些活动能满足 孩子们与他人(父母、同伴)交流的需要,提高交际能力; 还可以“带”、“帮”别人,使学生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因此,这些活动能吸引学生参加,使之在“趣中学、 “动中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案例5 在学习了《分一分》的知识后,建议学生把自己的零食
分给家人,但是有个条件,每人分到的数量要同样多,把
你的分法写下来。第二天学生汇报时,很有成就感,由于 时间关系,有的小朋友没机会汇报了,学生发自内心的跟
我说,老师,我准备今天回家给家人瓜子吃,明天带同样
多的瓜子给你吃,好吗?听到这样的话,我真开心,我相 信学生肯定懂得平均分的真正含义了。
它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动机,支持学生的创新,使
困难学生也能有成功的体验。它还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 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作业的设计与实践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作业,也应该成为 实现三维目标的途径,只有这样,作业设计才有意义,设计的作业 才是有效的。
(一)内容的观察性
(三)内容的生活性
数据已成为一种重要信息,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已成为每个人应有的基本素养。 “课标”指出:“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 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
统 计 “低碳生活”的公益广告
每个月的家庭用电、用水情况 每个学期,每个学生用去或丢失铅笔、橡皮擦的数量 班级中家里有汽车、机动车的学生的人数
(四)“做数学”的实践 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如果切断 了思维与动作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利用已有知识动手实
践,体验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体验将知识升华内化为自己是实际能
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有了生长点,这也是课外作业设计的一个 思路。因为书本学习无法替代动手体会和学生的感悟,外部知识的
知识,能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把同一类的事物按照 其相似程度再细分为不同的类别,能按照自己提出的分类依
据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根据初
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以体验为主的实践 活动作为课后作业,力求体现问题与情景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与思考,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
课标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丰富作业内容、形式,促进学生发展 ●作业首先应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注意形式的多样化, 重视作业设计的活动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其次要紧扣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要求,结合 课堂教学改革,加强作业设计的人文性、差异性和开放性。 要力求通过适当的作业设计,既达到减轻学习负担,又 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均分成 5 个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 一小时的知识,而且也清楚知道了 9 点 55 分比 10 点差 5 分
的位置, 10 点 5 分比 10 点多 5分的位置,难点也就迎刃而
解了。
案例3 在学习完《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布置学生利用课余的 时间,统计班上的小朋友做好事的次数。学生在做这个作 业的时候,不仅复习了统计的知识,还从心底受到了教育, 觉得应该多做好事,做个活雷锋。。 案例4 在学习了8的乘法知识后,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一只螃 蟹几条腿?4只螃蟹共有几条腿? 这样的作业既帮助学生复习了知识,还用到了知识。知 识得到了应用,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原动力。
案例2 如教学“时间”后,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以下课外作业: 1.你平时在家锻炼身体吗?请你选择一项活动,具体做一做, 记录一分钟内的次数(拍球、跳绳、跑步),或者在学习方 面(写字、阅读、口算)。 2.了解你们家庭成员在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
3.查阅有关数学资料,了解各行各业在一分钟内都能做哪些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凌丽萍 2016.10.14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仿例题做的题目太多,创新运用的题目少,很多学 生简单重复地应付完成,不求甚解,因此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 很难推陈出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单纯计算的题目较多,应用表达的题目少,缺少对 数学应用价值的体现。作业内容乏味重复,学生态度消极,不利 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与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数学素质发 展相去甚远。 ●第三,要求单独完成的题目多,关注合作互动的题目少, 忽视学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没有充分地利用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大 环境,没有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