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者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
在这个全球传播的时代,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手机、网络每时每刻无处不在,新闻与传播正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据了解,我国目前有两千多家日报,还有九千多种杂志,两千多个广播电台,三千多个电视频道,一百多万个网站。
所有这些,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媒体从业者,包括编辑、记者、媒体经营/管理人员等等。
众所周知,舆论监督是人民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新闻记者行使采访权、监督权,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代表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是为了公众获得知情权而进行的信息采集。
如果记者的正当采访权和人身权得不到保护,就无法实施党和人民交给的舆论监督的责任。
记者的采访权和人身权屡遭侵害,无非是因为一些部门、一些个人做了丑事,害怕曝光,才对记者的正当采访百般刁难、继而谩骂、殴打乃至诬告。
在每一起记者采访权和人身权遭侵害事件的背后,都有更多见不得人的黑幕和“猫腻”,有关强硬的后台作支撑。
挖出这些黑幕和后台,也许比处理侵权事件本身更有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记者是活跃的“一群”,在大街小巷,在村镇社区,总能留下他们的脚印;记者是危险的“一群”,在灾害发生现场,在事故发生第一线,总能浮现他们的身影;记者是辛苦的“一群”,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在烈日烘烤的晌午,总能留下他们的疲惫身影……我国的记者现在面临着诸多问题:胃病蚕食记者肠胃,扛“枪”扛成肩周炎,人身安全受威胁,所见惨烈场面入梦来等,记者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因此,特做一份调查研究问卷,以反映记者生存现状,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对记者的理解与支持。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有利于将调查目的和调查要求具体化为一系列有机联系着的提问项目和可测指标,以便进行相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和确定各种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
本次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
问卷发放地为北京、上海、广州三地。
三、数据分析
1、您是否知道记者的职业使命是为公众提供资讯,传播信息?
A.知道
B.不知道
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被访者认为记者最为重要的职业使命是“为公众提供资讯,传播信息”。
认为记者的职业使命是“舆论监督”、“为弱势群体说话”和“国家的喉舌”的比例数据依次是59.5%、44.4%和23.0%。
京沪穗三地认为记者是为公众传播信息的回答比例比较接近,没有达到统计结果上的差异,三地比例依次为76.2%、84.3%和86.1%。
2、您是否认为记者的使命完成得一般?
A.是 B.否
根据被访者自己对记者职业使命的界定,每个人心中的衡量标准都不同,那么在公众心目中,现阶段的记者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的情况如何呢?京沪穗三地被访者中,认为“完成得一般”的比例数据是59.2%,占据较大的比例。
认为完成得很好的比例数据是14.8%;完成了极小的一部分的比例数据是13.2%;基本没完成的比例数据是12.8%。
值得一提的是,有70.3%的北京人认为现阶段的记者们对自己的职业使命“完成得一般”,这一比例要显著高于上海和广州(60.8%、46.5%)。
现阶段的记者亟待提高的是职业道德。
84.2%的被访者认为现阶段的记者亟待提高的是“职业道德”。
提及“敬业精神”、“个人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专业知识”的分别是57.2%、26.6%和21.4%。
统计结果说明公众颇为注重现阶段记者的职业道德。
值得关注的是,在京沪穗三地的回答中,对于“职业道德”的回答比较集中,比例数据依次是89.1%、
85.3%和78.2%;对“敬业精神”的提及率最多的是北京的被访者(78.2%),上海和广州分别是46.1%、47.5%;对“个人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及率依次是15.8%、23.5%和40.6%,广州人对此的关注最多;对“专业知识”最为注重的是上海,提及率是38.2%,高于北京和广州(13.9%、11.9%)。
3、您是否认为"话语权"是记者行业最突出的职业特征?
A.是
B.不是
北京有41.6%的市民认为“话语权”是记者行业最突出的职业特征,上海有81.4%,广州有88.1%。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上海与广州的比例是相接近的,而与北京相距甚远。
总体来说有70.4%的群众认为"话语权"是记者行业最突出的职业特征。
4、当您看到社会上的不平等事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吗?
A.会
B.不会
64.1%的被访者表示,“当看到社会上的不平事”会想到找记者、媒体;有24.3%的被访者“在生活中遇到依靠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15.8%的被访者“当遇到有意思的事”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
统计表明,公众心目中的记者是社会正义、公平的化身,当遇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平等事时,绝大多数的人会想到找记者、媒体。
比较京沪穗三地,被访者对此项的回答趋于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别,三地对“看到社会不平事”的提及率依次是67.3%、67.6%和57.4%;对“生活中遇到依靠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的提及率依次是21.8%、41.2%和9.9%。
5、您认为记者是否属于高危职业?
A.是 B.不是
统计结果显示,58.4%的被访者认为记者行业属于高危职业,41.6%的被访者持否定态度。
京沪穗三地在此项调查上没有达到统计结果上的差异,回答比例数据比较接近。
认为记者行业属于高危职业的比例依次是:61.4%、55.4%和58.4%。
6、您认为是否有必要推出“记者险”?
A.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不好说
据调查数据表明,65.5%认为保险公司有必要推出“记者险”;17.4%持否定态度;17.1%对于此项回答是“不好说”京沪穗三地的被访者的回答较为一致,认为有必要的比例依次是
63.4%、66.7%和66.3%,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比例分别是19.8%、16.7%和15.8%。
四、总结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人们对记者这一行业的认识并不深入,对记者的关注并不多。
记者的生存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目前我国保护人身权的法律法规已相当齐备,人身权被置于宪法、民法、行政法、刑法诸多法律的全面保护之下,制裁这类非法侵犯行是有法可依的。
然而,我国至今在新闻采访、舆论监督方面,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健全的法律(尽管中央办公厅制订了有关支持新华社记者采访突发事件的文件,但这样的文件并不具备法律效应,且没有惠及所有记者),没有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权予以明确的法律规定,以至于在记者和受访者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责、权、利关系。
因此解决记者的生存现状问题任重而道远,希望通过这次调查问卷能够引起人民和国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