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帝内经思考题整理

黄帝内经思考题整理

《黄帝内经》概论
复习思考题
1、《内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2、《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如何看《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4、试述《内经》理论体系的特点。

5、试述《内经》理论的现代价值。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阳化气,阴成形”、“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飧泄、胀、清阳、浊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厥气、七损八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权衡规矩、“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2.背诵:
“阴阳者,天地之道——重热则寒。


“风胜则动——湿胜则濡泻。


“故喜怒伤气——冬生咳嗽。


“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之使也。


“故邪风之至——半死半生也。


“善诊者——以诊则不失也。


3. 理解:
(1)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如何运用阴阳观点去解决医疗实践中的问题?
(3)怎样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
复习思考题
1.词解:(1)藏象(2)封藏之本(3)罢极之本
2.列表归纳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五体、五华的通应关系;
3.理解:
(1)如何理解“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2)试比较本篇与《灵兰秘典论》所论内容的异同。

素问·五脏别论
复习思考题
1.脏和腑各有哪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特点?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指导意义?
2.为什么说“魄门亦为五脏使”?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3.为什么说“气口独为五脏主”?
4.解释:(1)魄门亦为五脏使;(2)满而不能实,实而不能满;(3)气口
素问·太阴阳明论
复习思考题
一、词解:1.阳道实,阴道虚2.阴阳异位3.四肢不用4.肠5.飧泄
二、背诵:
1.“阳者,天气也……阴受湿气”。

2.“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故不用焉”。

三、理解:
1.脾与胃“生病而异者,何也?”
2.“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观点有何意义?
3.脾胃之病,为何出现“四肢不用”?
4.“脾不主时”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灵枢·本神
复习思考题
1.背诵:“故生之来…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熟读:“肝藏血…谨而调之也”一段。

2.为什么“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3.试述精神魂魄的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4.试述情志致病的机理、症状及一般规律。

5.试述五脏虚实的病候及治疗原则。

6.解释:(1)本于神;(2)经溲不利;(3)胸盈仰息。

素问·生气通天论
复习思考题
1、词解:
生气通天、四维相代、煎厥、薄厥、偏枯、足生大丁、肠澼
2、背诵:
“阳气者,若天与日—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凡阴阳之要—发为痿厥。


3.理解:
(1)试述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2)如何理解阴精和阳气的关系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含义?
(3)怎样理解五味入五脏的理论及其意义?
素问·至真要大论
复习思考题
1、词解:病机、掉眩、逆者正治、从者反治、暴注下迫、瞀瘛。

2、背诵:病机十九条。

3、理解:
(1)分析病机十九条?
(2)何谓正治法、反治法?举例说明?
(3)怎样理解“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有何意义?
素问·热论
思考练习题]
1.为什么称外感热病为“热病”,又称其为“伤寒”?
2.为什么“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且“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
3.说明热病的病机、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和病候.
4.热病的治疗大法是什么?如何理解?
5.遗热和复病的病机是什么?如何治疗?
6.如何区别暑病与温病?治暑的大法是什么?
素问·评热病论
[小结]
1.本篇所论阴阳交、风厥、劳风、风水四种病证,均有发热症状(或恶风振寒),且病因均与感受外邪有关,虽与《热论》所言热病有不同之处,但仍属广义热病范畴,故合为一篇,并命名为“评热病论”.
2.“阴阳交”病机说明了邪正盛衰消长对外感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在辨证论治上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关于阴精与邪热的消长关系的论述,对温病学说影响尤大.
3.篇中所言“风水”证,是肾风误治后变证,与后世据《金匮要略》所言,指身体面目浮肿而兼骨节疼痛、恶风脉浮的“风水”证不同.后世所言“风水”,病状颇似《内经》之“肾风”,而本篇所言之“风水”,则颇类《金匮要略》之“正水”证,须注意区别.
4.“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反映了中医发病学的鲜明观点,为后世所常引用者.
[思考练习题]
1、“阴阳交”的病因、病机及预后如何?
2、说明热病过程中邪正之间的消长关系及其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3、说明风厥、劳风的病候、病机和治法.
素问·咳论
小结
一,本篇是系统论述咳嗽的病因、病机、症状、治则的专篇。

二,本篇认为咳嗽虽主于肺,但与五脏六腑亦皆有关,其中尤以肺与胃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对于咳嗽的病因,本篇从外感和内伤两方面进行认识。

并且提出“外内合邪”这一重要的发病学概念。

四、从对五脏咳和六腑咳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咳嗽的大致病程转归。

同时体现了脏腑辨证的特色,为后世脏腑辨证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依据。

五、在治疗上提出了具有分经论治思想的针刺治咳原则,这不但对后世治疗咳嗽有所启发,而且对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建立也有重大指导意义。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
2.“聚于胃,关于肺”说明什么问题?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3.解释:(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聚于胃,关于肺.
素问·举痛论
复习思考题
1.试述形成痛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2.如何理解“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
3.试述九气致病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论治则治法部分
[复习思考题]
1、词解: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决之。

2、试述本文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特点。

《素问•汤液醪醴论》
小结
1.本篇着重讨论了机体“神机”和疗效之间的关系。

认为治病之所以不能取得效果,都是因为“精坏神去”,因而治疗措施不能发挥作用所致,这种现象就叫“神不使”,体现了《内经》“治病重神”的思想,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2.本篇确立了治水肿的原则和基本大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词解:汤液醪醴、形弊血尽、病为本,工为标、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缪刺、巨气。

2.背诵:“其有不从毫毛而生……巨气乃平。


3.理解:
(1) 根据《素问•汤液醪醴论》,试述神机对治疗的重要意义。

(2) 根据《素问•汤液醪醴论》,何谓“标本不得”,有何危害?
(3)《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述水肿病的病机及治疗原则和方法?
第六节素问·痹论(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痹证基本病机及临床意义。

【掌握】行、痛、著痹的具体病机及证候特点。

【了解】五脏痹、六腑痹、五体痹的病机,了解其病候及预后。

【了解】营卫之气与痹证的病机关系。

【熟悉】痹证各种兼症的机理和痹证的针刺治疗法则。

【背诵】(1)“风寒湿三气杂至……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2)“荣者,水谷之精气……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教学内容
1、痹证的病因病机和行、痛、著三痹。

2、五体痹、五脏痹、六腑痹的病机、病候及预后。

3、痹证的针治大法。

4、营卫气的生理特点、功能及其与痹证的关系。

5、痹证各种兼证的病机。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
2、讨论
第七节素问·痿论(2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五脏使人痿”及五体痿的病因、病机、病候。

【掌握】“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了解】各类痿证的症状及辨证要点。

【熟悉】痿证的针刺治疗法则。

【背诵】(1)“五脏使人痿……著则生痿躄也。


(2)“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故足痿不用也。


教学内容
1、“五脏使人痿”及五体痿的病因、病机、病候。

2、痿证的五脏辨证要领。

3、“治痿独取阳明”及痿证的针刺治疗大法。

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
2、讨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