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延安表格式教案

回延安表格式教案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18年3月3日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






作业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褛(Iou3)白羊肚子巾(du3)糜子(mei2)
黍类(shu3)馍(mo2 )喘(chuan3 )眶(kuang1)
2.解释下面词语。

(1)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
字,表示数量多。

课文中另有“一口口” “几辈辈”等, 都有
“一……又
... 一”的意思。

(2)二十里铺:
延安城东二十里的一个村。

1945年作者
和其他革命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
送到那里。

(3)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的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 )脑畔上:课文指窑洞的顶上。

(5)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似表示需要迅
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6 )留脚印:课文中意思是,毛主席在哪里住过,留下了革命的足
迹。

(7)赤卫军:就是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
据地里不脱离生产的人民武装组织。

四、听录音朗读
用简洁的语言理清思路,概括作者的感情变化。

(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兴奋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感激
(3)话延安,欢聚话今昔喜悦
(4)看延安,旧貌换新颜赞颂
(5)祝延安,圣地大贡献热爱
五、再读诗,有感情地朗读
1•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回延安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兴奋
忆延安, 圣地养育我感激
话延安, 欢聚话今昔喜悦
看延安, 旧貌换新颜赞颂
祝延安,圣地大贡献热爱
读准下列加点
字的音
解释词语
学生交流思考
学生交流思考
听录音朗读
组长查阅




武威第十四中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
编写时间:2018年3月3日 学期总第
课时 修改时间:

擅用比兴和夸张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一、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
1 •提问:本诗计五个自然章(即部分),请分别用一两 句话概括这五 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触。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

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

3. 提问:试想想诗人写作这首诗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 什么
讨论、明确:全诗以诗人离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 情为线索。

4 •提问:诗的第一小节,是如何新颖地写出作者临近延 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讨论、明确:作者离别延安已达 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 想念她。

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思乡近更切”越是 接近,心情越是激动占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 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

改一开头便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要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

进一步展示 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干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种深沉 的爱和眷念的表现。

5•读诗,想想第一部分中动词使用的表现了逼真的情景。

讨论、明确:一 “抓” 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 人见到时的激动情景。

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一个“搂”
教学资源 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调整与思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朗读课文。

(学 生齐读)
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记好笔记
教学过程设计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怀念之情。

“唱”“笑”“招”
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最后一个“扑” 字,则更加
洗炼,表达情意更加强烈、准确。

6.读诗、想想第二部分的比喻修辞运用、与众不同。

讨论、明确:
“亲山亲水有亲人”这一比喻密不可分,尤如看到家乡的山、水,
家乡的人。

一个“亲”字,突
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

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更是绝好
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

是延安母亲的
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

诗句活脱脱写出了
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7.提问:第三章是如何描绘诗人和亲人热烈欢聚的动人情景的。

讨论、明确:
(二)炽热的阶级感情一一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

写亲人欢
聚的场面。

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热上加热,选取有地方
特色的物、既亲切、又真实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亲人的情
景。

(2)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

老一代乡亲是“气喘得
紧”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怎能让作者不追忆那些用鲜血和生命保
卫了延安,在战斗中立功的老英雄过去的英雄事迹,眼前这些老英
雄们老当益壮、焕发革命青春,更令诗人欣慰。

“团支书又领进社
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表明了中、青年人在党的教育
下、培养下迅速成长,延安少年儿童继承革命传统,正发扬着延安
精神。

亲人欢聚,窑洞里升腾着团团欢乐的浪花。

(3)夸张、比喻
连用。

“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话题由延安而
飞跃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由延安看
到全中国, 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提问:第四部分运用哪种修辞,描绘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

讨论、明确: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
纸上。

此外还用了夸张和比喻修辞,表明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
和喜悦。

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溢于言表。

9.提问:第五部分诗人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
贡献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
讨论、明确:这一部分诗艺术地概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呼应前
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革命战士继承
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10.提问: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
的,有表情态和表颜色的,请从诗中找出十几个叠字词语,按上述
类别加以分类。

学生交流思考
学生交流思考
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讨论、明确:(1)表事物的有:树根根,羊羔羔,眼眶 眶,娃娃等。

(2)表数量的有:几回回,几根根,一口 口,一条条,一排排,一座座等。

(3 )表情态的有:紧 紧儿,飘飘;团团,高高地,滚滚等。

(4)表颜色的有: 白生生等。

练习
(一) 下面句子中说法正确的只有一项请选择。

A.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流行于陕西的一种民歌。

B. 贺敬之是一个严谨创作的诗人, (回延安)是他的饱 满的政
治热
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怀念之 情的优 秀诗篇。

C.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这一 节诗句只运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二) 按下边的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诗句。

1. 通过对话和动作的描写来抒情: 2. 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 3.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 4. 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 四、拓展探究
1、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延安人民的什么特点
练习
拓展探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