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八章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第八章


6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三、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优点:1)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 2)可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减小构件重; 3)可提高构件的抗剪能力。 缺点:1)工艺较复杂; 2)预应力反拱度不易控制; 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设计较复杂。
7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第二节 预加应力的方法
锚具–––用于永久固定钢筋、作为构件的一部分。 预应力筋的常用锚具如下图:
13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墩 头 锚 具 精 轧 螺 纹 钢 筋 锚 具
14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夹 片 式 锚 具
钢 质 锥 形 锚 具
15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第四节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一、张拉控制应力con
11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第三节 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及锚夹具
一、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 高强度 收缩、徐变小 快硬、早强 高强度 较好的塑性 良好的加工性能 应力松弛损失低 较好的粘结性能
12
预应力钢筋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二、锚具和夹具
夹具–––构件制作完后,可取下重复使用。
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5 先张法:
45 + 280
pc
f cn
l5
l5 =
45+280
pc
1+15
f cn 1+15
后张法:
35+280
pc
f cn
35+280
pc
l5
1+15
l5
f cn 1+15
26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注意:此项预应力损失是各项损失中最大的一项,在 直线预应力配筋构件中约占总损失的50%,在曲线预应 力配筋构件中约占30%左右。 减少措施: 1) 采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和水泥,控制水泥用量和水灰 比; 2)采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增加骨料用量,同时加强振捣, 提高混凝土密实性; 3)加强养护,使水泥水化作用充分,减少混凝土的收缩。 有条件时宜采用蒸汽养护; 4)尽量使混凝土压应力pc和′pc小于0.5f ′cu 。
53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2.后张法构件
1)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所需锚具的形式和质量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预留孔道应符合下列 规定:①对预制构件,孔道间的水平净间距不宜小于 50mm;孔道至构件边缘的净距不宜小于30mm,且不 宜小于孔道直径的一半。②在框架梁中,预留孔道在 垂直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的净距 不应小于1.5倍孔道外径,从孔壁算起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梁底不宜小于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③ 预留孔道的内径应比预应力钢丝束或钢绞线束外径及 需穿过孔道的连接器外径大10~15mm。④在构件两端 及跨中应设置灌浆孔或排气孔,其孔径不宜大于12mm。 ⑤凡制作时需要预先起拱的构件,预留孔道宜随构件 同时起拱。
27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6.用螺旋式预应力钢筋作配筋的环形构件由于 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6
采用螺旋式预应力钢筋作配筋的环形构件,采用
后张法直接在构件上进行张拉。由于预应力钢筋对混 凝土局部挤压,使构件直径减小而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d ≤3m, l6 = 30N/mm2 d > 3m, l6 = 0
54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3)在预应力钢筋锚具下及张拉设备的支承处,应在构件 端部不大于1.2h(h为构件端部截面高度)范围设置竖向附 加的焊接钢筋网、封闭式箍筋或其他形式的构造钢筋,附加 竖向钢筋宜采用带肋钢筋。
4)曲线预应力钢丝束、钢绞线束的曲率半径不宜小于4m, 对折线配筋的构件,在预应力钢筋弯折处的曲率半径可适当 减小。 5)在预拉区和预压区中,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纵向非预应 力构造钢筋。在预应力钢筋弯折处,应加密箍筋或沿弯折处 内侧设置钢筋网片。 6)当构件在端部有局部凹进时,为防止在施加预应力过 程中,端部转折处产生裂缝,应增设折线构造钢筋或其他有 效的构造钢筋。
后张法: l4 ≥ 80N/mm2
29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第五节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
1. 先张法构件
1)当先张法预应力钢丝按单根方式配筋有困难时, 可采用相同直径钢丝并筋的配筋方式。
2)预应力钢筋的净距不应小于其公称直径或等效直
径的1.5倍,且符合下列规定:对热处理钢筋及钢丝, 不应小于25mm;对三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0mm;对 七股钢绞线,不应小于25mm。
1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2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第一节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一、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1.基本概念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通常是带裂缝 工作的,导致构件刚度降低,不适应于采用高强钢筋;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在构件承受荷载以前,用某种 方法预先在构件的受拉区施加压应力的构件。
5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有限预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允许
截面上混凝土出现拉应力,但不能超过混凝土的 抗拉强度。属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相当 于裂缝控制等级为二级的构件。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允许出现裂缝,但最大裂
缝宽度不超过限值的构件。属允许出现裂缝的构
件。相当于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的构件。 3)根据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是否有粘结力分为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和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混土。
55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当通过对一部
分纵向钢筋施加预应力已能使构件满足裂缝控
制要求时,所需的其余纵向钢筋可采用非预应
力钢筋,非预应力受力钢筋宜采用 HRB335 、
HRB400,也可采用RRB400级钢筋。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箍筋设置的构造要求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1.了解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施加预应力的方 法。
2.理解张拉控制应力的概念及其确定原则 。 3.理解预应力损失的概念、种类及减小措施 。 4.熟练掌握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各阶段应力 分析及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计算与验算。 5.了解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一般构造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可明显提高构件的抗裂性能和刚度。
3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2.基本原理
4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二、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1)根据张拉钢筋与浇筑混凝土的先后次序分为
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2)根据预应力对构件抗裂度的影响分为三种类
型:
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荷载作用下,不允许截 面上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的构件。属严格要求不出现 裂缝的构件,相当于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的构件。
10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2)施工工序
1)制作无粘结预应力钢筋;
2)将无粘结预应力钢筋象普通钢筋一样按
设计位置敷设在钢筋骨架内,并与普通钢筋 一起绑扎形成骨架,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养护; 3)当混凝土强度达到预期强度后,利用构 件本身作为台座张拉预应力钢筋,张拉到设 计应力后,用锚具锚固在构件上。
22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特点:1)张拉控制应力越高,应力松弛越 大, 同时松弛速度越快。
2)24小时完成50% ~80%。
3)松弛量与钢筋的品种有关。
4)钢筋松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
对预应力钢丝、 钢绞线: (a)普通松弛
σcon σ l 4 = 0.4ψ ( - 0.5)σcon fptk
52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3)对预应力钢筋端部周围的混凝土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对单根配置的预应力钢筋,其端部宜设置长度不小
于150mm且不少于四圈的螺旋钢筋,当有可靠经验时,也
可利用支座垫板上的插筋代替螺旋钢筋,但插筋数量不应 少于4根,其长度不宜小于120mm;②对分散布置的多根 预应力钢筋,在构件端部10d范围内应设置3~5片与预应 力钢筋垂直的钢筋网;③对采用预应力钢丝配筋的薄板, 在板端100mm范围内应适当加密钢筋时,
张拉设备所显示的总张拉力除以被张拉预应 力钢筋的截面面积所得的应力值。
张拉控制应力 con 取值:主要与采用的张
拉方法和预应力钢筋种类有关。取值见《规范》 或教材表所列。
16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二、预应力损失及其组合
(一)预应力损失 预应力损失: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预 应力钢筋从张拉开始直至构件使用的整个过程
中,张拉控制应力逐渐降低,同时混凝土所建
立的预应力也逐渐降低的现象。
六种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及计算如下:
17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1. 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1
直线:
a σl 1 = Es l
曲线:
μ x σ l 1 = 2σcon lf + k 1 - rc lf
28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二)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先张法构件: 砼预压前 lI = l1 +l3 +l4 砼预压后 lII = l5 后张法构件: 砼预压前 lI = l1 +l2
砼预压后 lII = l4 +l5 +l6
总损失: l = lI +lII
先张法: l4 ≥ 100N/mm2
24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
对热处理钢筋: (a)一次张拉
(b) 超张拉 当con≤0.5 fptk 时 减小措施: 1)采用应力松驰损失较小的钢筋作预应力钢筋; 2)采用“超张拉”工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