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共21分•其中1〜6小题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第7〜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多选、选错不得分,漏选得1分)注意:第1〜6小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甲、乙两种物质质量相同而比热容不同,当他们升高相同温度时,则()A. 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多B.比热容大的吸收热量多C.初温低的吸收热量多D.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2、下列关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其中错误的是()A. 柴油机的上部是喷油嘴,汽油机的顶部有火花塞B. 在做功冲程中,柴油机的点火方式叫点燃式,汽油机的点火方式叫压燃式C. 柴油机比汽油机笨重,但燃料便宜D. 柴油机吸入汽缸的只是空气,汽油机吸入汽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
燃料的质量相同,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甲丙两图B. 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可以选择乙丙两图C.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可以选择乙丙两图D.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不可以选择甲乙两图4、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D. 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5、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 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A.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 ;C.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6 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撕开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细丝张开的原因是带了异种电荷互相吸引B. 细丝张开的原因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C. 细丝带了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 细丝带上电的实质是分子在物体间的转移7、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B. 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热机工作的过程中,压缩冲程是将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D.6月栀子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8、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凡是物体温度升高,就一定吸收了热量,没有其他方式和途径B.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D.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9、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下列对电路的分析正确的是()A. L i与L2并联B. 电流表A i测L i的电流C. 电流表A2测L i和L2总的电流D. 当开关S断开时,通过L i的电流变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0. 我们感到冷时,有时会搓手,有时会使用暖水袋,前者是通过■勺方式取暖,后者是通过____ 的方式取暖。
两种方式都能增加物体的内能。
11. 汽车四冲程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一般分为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在这四个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________ 冲程。
某单缸四冲程内燃机飞轮转速为1200r/min,该内燃机每秒钟对外做功的次数为_______ 。
12..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地热资源,已发现的温泉就有 2 000处以上,温泉水的温度大多在60 C以上。
有100 kg的温泉水从60 C降到20 C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 J3[水的比热容c水=4.2 X0 J/(kg °C)]13.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三个开关一、,如果仅将开关必闭合,%、鼻断开,则灯L r L2________ ;如果将开关S:、%闭合,矗断开,则灯L]、L: __ 联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电源”“ _”或“「”)的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 A。
15.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电流表,其零刻度不在表盘的最左端。
当导线「、.分别与标有“ 一”和“3”的接线柱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图所示,此时,-().6 3电流是从导线_______ (选填或“»”)流入电流表。
为了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从而减小读数误差,应将导线0与标有“______ ”的接线柱相连,B与标有“_ _____ ”的接线柱相连。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器中的电流很小,大约为loo訥,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雷电时的电流高达2xl03 A,相当于__________ mA。
17、两滴水银相互接近时,能自动地汇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表明水银分子间存在着___ 力;将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与酒精的总体积将小于100ml,上述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________ 。
18、将质量初温相同的铝、铜、铁三个球,浸没在沸水中煮较长的一段时间,则三个球的末温度____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从沸水中吸热最多的是__________ .(已矢口C铝> C铁> C铜)三、计算题(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主要的运算过程、数值和单位)19、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2g,放出920J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20C, 求铁钉的初温.[c 铁=0.46 >103J/ (kg?C)].20、已知煤气的热值为3.6 > 107J/m3, 0.28m3的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若这些热量的50%被温度为20C,质量为30kg的水吸收,则水温升高多少?20.王刚同学和家人在郊外野餐,用木炭烧水.铁锅内装有5kg水,把水从18C 加热至98C,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 X03J/ (kg?C).如果木炭的热值为3.4 X07J/kg,它燃烧放出的热有10%被水吸收.求:(1)在这个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2)在这个过程中用掉多少木炭.四、实验、作图题(共22分)22、如图是探究物质吸热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
(1)下表是实验记录的数据。
请分析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液体名称实验次数液体质量m/g液体初温t〃C液体末温t2/ C升高的温t2-t 1/ C通电时t/min水1100203818421002056368煤油3100202991 41002056364①比较1、2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②比较1、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_______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③比较2、4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___ 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3)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吸热能力( )(选填“强或弱”)23、某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某一灯泡的电流的实验中,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于是他立即断开开关。
则:(1)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为了完成实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24、小汇(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旷或“[”)处的电流丁甲乙(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一处的电流。
在移动的导线上画“X”,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
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 ,:”“?”或“厂)处的电流匚(3)测出山化「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只写表达式)。
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
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置A C电流“A0.300.240.5425、根据下图所示的实物图画出对应电路图.(2 分)26、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一组同学做了如S iflO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的记录,根据记录回答问题:(1)、用同样加热器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比1、2两杯的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其实验目的是:(3)、比较1、3两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4)、结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者E有关。
(5)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综合应用题(共6分)27. 芳芳家里有一盏电灯不亮了,是停电了还是灯泡坏了?芳芳采用了以下两种办法进行判断,请你分析每一种办法的理由:(1)打开电视机可以正常观看电视节目,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取下灯泡,用电池做电源,连接灯泡、电池和电流表,组成电路观察电流表发现指针无偏转,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让你来判断,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如图是小明“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电路图。
实验中,他将一只电流表分别接在打策三处,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完成此实验至少需要根导线;请指出小明就此得出结论的不科学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可做出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