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云鬓.(bìn) 百媚.(mèi)
粉黛.(dài) 骊.宫(lì)
B.萤.飞(yíng) 飘飖.(yáo)
金钗.(chāi) 人寰.(wán)
C.罗衾.(qīn) 马嵬.(wéi)
耿.直(gěng) 搔.头(nāo)
D.鼙.鼓(pí) 霓.裳(ní)
钗擘.(bò) 迤.逦(yǐ)
答案 D
解析A.“骊”读lí;B.“寰”读huán;C.“搔”读sā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金屋妆成霓裳羽衣缓歌慢舞
B.鸳鸯城阙楼阁玲珑犁园弟子
C.踌躇金钗排空御气音容渺茫
D.绰约青娥春霄苦短蜀江水碧
答案 A
解析B.犁—梨;C.御—驭;D.霄—宵。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可怜
..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
B.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纵横
C.雪肤花貌参差
..是参差:不一致
D.耿耿
..星河欲曙天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答案 C
解析参差:差不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
答案 D
解析A.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B.苦:意动用法,以……为苦。
C.云、花: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5.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六宫粉黛无颜色
.. B.其中绰约
..多仙子
C.遂教方士殷勤
..
..觅 D.云鬓半偏新睡觉
答案 B
解析A.古义:姿色。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C.古义:反复多次。
今义:热情而周到。
D.古义:睡醒。
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6.下列对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夸张)
B.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夸张、借代)
C.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比喻、夸张)
D.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对偶)
答案 C
解析没有夸张,用的是象征和比喻。
7.名句默写。
(4分)
(1)《长恨歌》中点明题旨,照应开头的一句是:“,。
”
(2)“,”两句通过视觉形象来描写杨贵妃的痛苦心情,玉容寂寞,泪水纵横,都是从脸上表现出来的内心苦楚。
(3)《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一笑倾城,使得唐玄宗后宫之中的其他妃子都黯然失色的句子是“,”。
(4)《长恨歌》中使得天下百姓都羡慕不已,恨不得自己也有这样的女儿,可以跟着沾光得福,至于历来让人看重的男孩,倒不放在心上的句子是“,”。
答案(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阅读达标]
阅读《长恨歌》选段,完成8~9题。
(11分)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
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8.下面对节选部分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把唐玄宗的仓皇之逃说成“千乘万骑西南行”,但“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B.“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在四川逃难期间,对在马嵬坡下赐死杨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以至在行宫里望见月亮,在雨夜里听到风铃声就伤心不已,悲痛欲绝。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意思是在马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贵妃,只见她的死处。
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和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念之情。
D.“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采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唐玄宗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杨贵妃的深切思念之情。
E.“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挑尽”是说夜已很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
这两句诗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以致夜不能寐的孤寂凄苦。
答案BD
解析B.“对在马嵬坡下赐死杨贵妃的行为追悔莫及”的说法无据。
D.这句诗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的修辞。
9.节选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展现人物的内心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①通过景物渲染烘托人物情感,有时景中见情,有时融情于景。
如“黄埃散漫风萧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②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
③通过直接描写心理,如“思悄然”“谁与共”等,表现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解析题干是诗句如何抒情的变换问法。
首先,由诗句内容看,有写景的句子,如选段中的“夜雨闻铃肠断声”等,使用的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其次,诗句中有许多人的动作,所以应想到借动作抒情,如“踌躇”“信马归”等。
最后还要注意诗句中的直抒胸臆的字词,如“伤心色”“思悄然”等。
这些描写均表现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语言运用]
10.学校举办古典诗歌朗诵大赛,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三首诗之间添加串联词。
(每处不超过60字)(4分)
(1)第一首诗《木兰诗》朗诵完毕,串联词:
(2)下面请欣赏5班选手朗诵白居易的《长恨歌》,串联词:
(3)下面请欣赏4班选手朗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答案(示例)(1)女子可胜男,巾帼赛须眉。
告别了英姿飒爽的花木兰,让我们再来领略一段缠绵悱恻、凄哀伤感的爱情故事。
(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在美好的爱情之外,还有美妙自由的桃花源人。
解析串联词起过渡作用,要能够链接前后两首诗歌,所以(1)处应体现《木兰诗》和《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或主旨,(2)处应体现《长恨歌》和《归园田居》的主要内容或主旨。
串联词语言要优美,要有激情。
1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单句。
(4分)
我们可以从陈鸿同时创作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
陈鸿的《长恨歌传》中说他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
答:
答案我们可以从陈鸿的创作意图为“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中看出白居易的创作意图。
解析改写时,可将第二句中的“创作意图是:‘不但感其事,……将来也’”作为第一句中“《长恨歌传》”的一个长定语,插入到第一句中“传奇小说”前,插入时注意做到文从字顺。
12.下面这幅图片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插图,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图片中的情景。
要求:语言鲜明、生动,50字左右。
(5分)
答:
答案浔阳江头,月光如水,琵琶女端坐船头。
她怀抱琵琶,纤纤玉手拨动琴弦,悠扬的乐声如潺潺流水,与清风明月相应和。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琵琶行》中诗人对当时环境以及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描写,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组织语言时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注意句式整散结合,力求语言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