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徐悲鸿励志学画

7、徐悲鸿励志学画


7、指导朗读: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我们的想法吧。 8、自由读第 4 自然段,学习这一过渡段的写法。讨论: ⑴比较句子,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与文中原句比较体 会。 提问:①这两个句子,你觉得那个句子更能反映出“被激怒的徐悲鸿” 的样子? ②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⑵指导朗读,强调“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这几个词语。 理解它们的意思,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默读课文 5、6 小节,思考:哪些地方的描写突出了徐悲鸿的“不 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分别勾画下来,在边上写出自己的 体会。 10 、组织交流。 11、结果呢?出示文中的句子“功夫不负有心人” 。 提问:①这儿的“功夫”指什么?这个词语还有什么意思? ②徐悲鸿花了怎样的“功夫”?默读 5、6 自然段,自由勾画讨论。 (抓住“每逢” “画呀、画呀” “常常” “一整天” “只用、省下”等词 句,通过读、评、议悟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真正含义。 ) ③联系徐悲鸿想一想, “有心人”又是什么样的人? 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觉得这话还可以用来形容谁?为什么? 12、三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了呢?默读第 8 小节,思考:徐悲鸿取得 了哪些成就? 13、讨论归纳出:a 成绩优异,引起轰动。B 外国学生震惊,佩服。 14、出示这次外国学生说的话。 提问: ⑴与第一次语言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说话的内容、神态、语 气等分析)
备课时间 2011.9.19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教学 课题
7、 徐悲鸿励 志学画
课时安排 累计 25 课时
课时:3 主备人:范明柱
第 1-3 课时 复备人:
1、学会 17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 6 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要理解。 2、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 文。 1、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学习他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 文。
修改与反思
有解决? 二、 初读课文 1、轻声自读课文,要求: ⑴认读生字表中的字,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⑵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读顺句子。 ⑶将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最后再自由读。 ⑴正音:提醒学生读准“励”边音; “怒”鼻音; “租”平舌音。 ⑵词语释义:互相交流,已通过什么方法了解了那些词义,还有那些 词语不理解? 3、指导写生字: ⑴出示生字词,齐读再次正音。 ⑵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写字。 ⑶学生描红,教师巡视。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自由读,要求比较熟练,有一定速度,读完后思考:徐悲鸿的“志” 是什么?他是怎么“励志”的?结果怎样?尝试连起来用一两句连贯、 通顺的话说说。 2、默读课文,要求按刚才的归纳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3、小结:一(1-3)二(4-7)三(8)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现在,你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2、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 ②听写词语。 ③用一两句连贯通顺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当时中国的世界上地位。
⑵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这句话通常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⑶外国学生这么说,说明了什么? ⑷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⑸现在,徐悲鸿此时内心可能有什么想法 呢? 15、谈话:是呀,只有用事实才能让他们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出 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小结: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2、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3、4 题。 (3)为“真正的中国人”主体班会搜集资料。 第三课时 一、听写: 二、辨析,组词: 努( 怒( 租( 祖( )列( )烈( )倦( )港( )栋( )练( )陈( )阵( )试( )式( )负( )付( ) ) ) )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组织反馈。 3、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细读课文 1、小声读 1-3 自然段,思考:徐悲鸿留学时发生了什么事?为此,他 立下了什么志向? 2、那位外国学生说了什么?默读外国学生的话,思考:⑴这段话有几 层意思? ⑵哪一句话最使徐悲鸿和我们气愤?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⑶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讨论: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 读除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 ) 3、 提问: 那么, 这个外国学生为什么敢这么说呢?谁能结合资料谈谈。 4、提问: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 5、徐悲鸿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 下真正的中国人。 ” 提问:①“激怒”是什么意思?“激怒”的人会怎么做? ②徐悲鸿被激怒了,说明了什么? ③激怒的徐悲鸿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会这样? ④你支持他这么想吗?为什么? ⑤ “真正的中国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⑥他打算用什么样的 “事实” 来让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人重新认识 “真 正的中国人”? 6、谈话:是呀,徐悲鸿也是这样想的。我想每一个真正有骨气,有民 族自尊心的中国人都会这么想,这么做的。
教学准备
1、徐悲鸿的图片及介绍 2、课件 3、要求同学们了解徐悲鸿的资料,要求至少能比较详细地介绍一幅他地 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由图导入,出示徐悲鸿《奔马图》 ,提问:这是一幅国宝级作品。 谁见过,并且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它? 2、谈话:它的作者就是——(板书课题) 3、简介徐悲鸿。提问:还有谁有补充? 4、组织解题: ⑴“励志”是什么意思?通常什么时候需要“励志”?指名连起来说 说题目的意思。 ⑵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经过预习解决了哪些?还有哪些没
三、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尽量用上这些词句: 嫉 妒 激 怒 励 志
不知疲倦 陈 列
日夜奔驰 临 摹
勇往直前 震 惊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眼不识泰山。 四、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 和“有眼不识泰山。 ” ” 的理解。
五、中国人中,像徐悲鸿这样“为国励志”的“有心人”还有很多, 你能列出几位并简要写出他们的最大成就来吗? 如:徐悲鸿 世界知名画家
教学板书: 学画受辱 轰动 7、徐悲鸿励志 学画 震惊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 下真正的中国人。 ” (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