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6 人力资本投资
t1 1 rt
美国人口经济学家恩格尔曼认为,人口投资时间比较长,难
于根据已知的“投资期限”来计算投入量与收入量。为此,他把
投资期限限定在一个时期(例如十三年),而把收益扩展到其他
时期带来的收入,用来分析教育(正规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公
式为:
C
X0
n k i
Yi X i 1 r i
式中,C--受过第十三年教育的直接费用 X0--受过第十三年教育面放弃的收入 Xi--受过十二年教育的人的收入 Yi--受过十三年教育的人的收入 n--受了十三年教育之后可以赚取收入的总年数 r--第十三年教育的收益率 i--观察的年份。
代效应。 当前一些学者: • 内部效应:需求拉动效应
和收入提升效应 • 外部效应:可以增加其他
要素生产率的贡献。 • 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实现
物质资本的吸收与消化。 • ——德国、日本 • ——伊朗等发展中国家
我国学者陆根尧:人力资本在 经济增长中的十大效应:
• ①要素效应 • ②资源配置效应 • ③溢出效应 • ④互补效应 • ⑤再生产效应 • ⑥收入引致效应 • ⑦推动科技进步的效应 • ⑧吸纳效应 • ⑨改善结构效应 • ⑩升华精神、意识的效应
微观教育投资:指家庭或个人花费在教育上的 支出。
(一)教育投资的成本
⒈教育的直接成本
政府直接拨出的教育经费 受教育者个人负担的学习费用,直接成本包括学杂 费、书本费以及其他一些费用。
⒉教育的间接成本(继续上学的机会成本)
计算教育的机会成本的两种不同方法。 (1)舒尔茨的计算方法。 (2)费希洛的计算方法。
• 2. 个人间接收益
• ①未来较高的收入 • ②未来较合理的支出 • ③未来健康的身体 • ④未来的职业机动性
• 3. 社会收益
• 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也是巨大的。社 会收益分为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人力 资本投资的经济收益,表现为提高劳动生 产率,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生活与劳动条 件,扩大就业,增加人均收入等等。
(三)教育投资决策模型
教育投资分析模型
推论
• 其他条件相同,投资后的收入增量越多(即收益 时间越长),那么一项教育投资的净现值就越可 能为正,即投资越具有经济合理性
• 其他条件相同,一个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之 间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于大学教育的人就 会越多,来自美国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见下表。
若r<S时:人们将当然不会选择人力资 本投资。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市场均衡(自学)
⒈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
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是指人力资本投资 与该项投资的边际机会成本之间的组合轨迹。
利率i
i3 i2 i1
S4
S5
S3
S2
S1
O
h1
h2 h3
h4
人力资本投资额
h
⒉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曲线
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曲线:是指人力资本投资
t
Bi
n
Cj
i1 1 ri j1 1 r j
因为Bi,Cj,t和n为投资者预期确定的, 是已知值,所以可以根据上式求出折现率r, 该折现率r即为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
4.做出投资决策
设S为个人时间内生偏好率:指一个人关 于货币时间价值的偏好,即个人愿意接受 的最低利息率。
当r≥S时:人们才会选择人力资本投资。
• 其他条件相同,接受教育投资的成本越低,就越 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教育
(2)费希洛的计算方法
• 第一步:从学生总人数中分离出10岁及10岁以上 的学生人数,并确定其中可能在非农业部门就业 和在农业部门就业的人数。
• 第二步:学生可能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收入=可 能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学生人数X一年内放弃收 入的时间所占的比例X非农业部门就业者的平均 年收入。
• 第三步:计算学生可能在农业部门就业的收入= 可能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学生入数X放弃收入的月 数X农业就业者的平均月收入
• (2)人力资本的形成来自教育、保健以及劳动力 流动支出。
贝克尔与明塞尔
• 贝克尔——微观,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应用 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并提出一套理论分 析框架。
• 《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他把人 力资本理论引入家庭经济分析。
• 明塞尔——收入函数,在收入分配和劳动 力市场行为特征等问题研究过程中开创人 力资本方法。
管理资本 统、网络系统、金融关系等
品牌、顾客忠诚度、供货商信誉、公司名称、未交订 市场资本 货累积、营销渠道、业务合作、许可协议、有利合同、
特许权协议等
三、人力资本的类型(自学)
⒈按照人力资本的差异性
同质型
异质型
⒉按照Hale Waihona Puke 的能力一般型技能型
管理型
企业家型
⒊按照人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层次
技能型
市场营销型(客户经理)
• 第四步:将第二,三步计算的结果相加,即得学 生一年放弃的总收入。
(二)教育投资的收益
1.个人直接收益——主要考虑
如果用n表示工作年限,Yt1表示大学毕业后
个人未来第t年的货币收入,Yt0表示没有上
大学的个人同期的收入水平,假定影响收入
的其他条件相同,所以大学教育投资的个人
收益之现值为:
n Yt1 Yt 0
组织管理型
企业家型
四、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⒈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 资的收益率
舒尔茨认为(1958),半个多世纪的经济增 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 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
⒉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
舒尔茨: •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替
理解人力资本要点:
①是一种长期性投资或投资产物的资 本,是一种能带来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
②是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者团体身上 的,由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知 识、技能和健康状况等所构成。
③可以从个体与群体定义。
(二)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关系
• 1. 相似性 • (1)都是投资的结果 • (2)都是生产性资本,对经济发展有促进
(二)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
⒈人力资本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⒉向落后地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反 贫困的有效途径。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
• 一是供给方面,“低收入→低储蓄能力→ 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的恶性循环;
• 二是需求方面,“低收入→低购买力→投 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 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⒈计算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
设某项人力资本在t年内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投资完成后每年投资收益为Bi,设折现率为r,t年 内投资收益现值为PV,那么,根据现值计算公式:
人力资本收益现值PV=
B1 B2 Bt
1 r1 1 r2 1 rt
t
Bi
i1 1 r i
(i=1,2,…,t)
2.计算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成本的现值
二、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
•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 • 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 • 物质资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积累起来,用于生产
其它消费资料或生产资料的耐用品,体现为产品 的物质形态,例如:厂房,机器,设备,各种基 础设施,原材料,半成品等等。
•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人身上,可以被用来提供未 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指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 获得的收益并不断增殖的能力,包括个人所具备 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力。
与该项投资的边际收益之间的组合轨迹,反映了
在既定的机会成本下,个人对该项投资的最优数
量。
利率i 报酬率r
i2、r2
i1、r1 O
D
h1
h2
人力资本投资
额h
⒊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
利率i 报酬率r
i2、r2 i*、r*
O
S E
h1 h* h2
D
人力资本投资 额h
二、 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
宏观教育投资: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和其他部门、 团体、组织花费在国民教育上的支出,包括校舍建 设、教学设备购置、教职人员工资、图书资料等。
设人力资本投资C,平均分布在n年内完成, 每年投资成本为Cj,投资成本现值为PVC,根据 现值计算公式:
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现值PVC
==
C1
1 r1
C2
1 r2
1
C
n
r
n
==
n Cj
j1 1 r j
(j=1,2,…,t)
3.计算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
令投资总收益现值等于投资总成本现值, 即:PV=PVC,则有:
作用 • (3)都能通过投资带来收益(短期和长期) • (4)都有风险性和收益不确定性
2. 特性
• (1)私有性 • (2)依附性 • (3)递增性 • (4)可变性 • (5)不可视性和难以度量 • (6)投资主体多元化 • (7)收益多重性 • (8)社会性
3.互补性
• 用较少的物质资本和较多量的人力资本, 或用较多量的物质资本和较少量的人力资 本,往往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
3.教育的心理成本
(1)舒尔茨的计算方法
• 第一步:以某年为基期,把14岁及以上学 生分为两组。
• 第二步:职工周平均工资乘以11,等于该 年中学生平均每人年放弃的收入;职工周 平均工资乘以25,等于该年大学生平均每 人年放弃的收入。
• 第三步:把上述计算结果分别乘以该年学 生和大学生人数,得出该年学生放弃收入 总额。
第六章 人力资本
第一节 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考察
早期阶段 形成阶段 体系完善阶段
•欧·费雪 •雅各布·明塞尔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萨伊 •李斯特 •马克思 •马歇尔 •H·冯屠
•西奥多·W.舒尔茨 •贝克尔 •爱德华·丹尼森 •明塞尔 •丹尼森 •斯杰斯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