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直觉主义文论●唯直觉主义与唯美主义是两种主要的非功利评论方法论。
●所谓非功利,即否认文学有任何功利目的。
●文学就是美,就是形式,就是直觉,就是体验和表现。
●直觉主义文论是“倾向于主体的关注”的评论,反对理性主义,反对逻辑主义,强调无意识的力量。
●广义上的直觉是指包括直接的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在内的一种心理现象。
●狭义上的直觉是指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当把直觉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时,便称之为直觉思维。
●特征:直接性、快速性、跳跃性、坚信感、或然性。
●内容:直觉的判别、直觉的想象、直觉的启发。
二直觉主义文论的理论形态(一)叔本华(Schopenhauer 1788—1860),是德国唯意志论者和直觉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2、主要著作《充分根据律的四重根》《视觉与色彩》《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性爱的形而上学》3、理论核心(1)生存意志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不在于外在的规定,主要是人的内心或意志的产物。
所以人的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核心。
这里的人的意志主要指“生存意志”,就是追求生存的强烈欲望。
可见,唯意志论和悲观主义是叔本华哲学的基本内容。
(2)出路叔本华企图解决的是人的生存困境问题,这就带有了现代主义哲学的意味。
他认为,“人最大的罪恶就是,他诞生了”,既然人无法选择是否出生,生而为人又要解除痛苦,怎么办?他指出两条路:1.第一条路:根本解决办法,立刻去死或象佛教一样修练,达到六根清净、清心寡欲。
2.第二条路:通过哲学的沉思和艺术的观照得到暂时地解脱。
4、文艺观(1)艺术本质论:无利害、超功利、抓理念(2)艺术价值论:艺术是意志的暂时休歇和否定A.叔本华认为,艺术之所以有价值在于它能导引人们步入上述境界,诱发那种摆脱意志束缚的物我两忘的感觉。
由此,所有的艺术都有解脱生存痛苦的功能,尤以悲剧为最。
B.意志的暂时休歇就是指在观赏自然和艺术作品时由于消除了物我之间的差别而获得了忘我的境界,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在这种体验中暂时忘却了欲望对自己的折磨,忘记了求生意志对自己的压迫,获得了一种不知不觉的超然感受。
正是在这一刻,人们的私心随之消失,强有力的生存动机失去了它的威力,这一刻带来了清心寡欲。
叔本华在这里没有夸大艺术的功能,指出艺术的观照只能是对生存意志暂时地忘却。
(3)审美过程论——直觉(又译为“直观”)A.在叔本华看来,功利和理性、求生意志使人丧失了直觉的能力。
这是人类的损失,也是人类痛苦的根本原因。
要想消除痛苦,必须抛弃理性而依赖于非理性的直觉。
艺术是最好的直觉方式。
B.直觉就是直观的认识,即“观审”。
对此叔本华从两个方面界定:(a)主体成为纯粹无意识的感知(b)对象成为意志客观化的理念(4)悲剧理论——悲剧的类型与本质:三种类型一种本质强烈的悲观主义和无是非色彩,是叔本华悲剧理论的突出特点。
(二)尼采的直觉主义文艺观尼采(Nietzsche 1844——1900),狂傲的德国哲学家和直觉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一度沉迷于神学,后思想受叔本华巨大影响,成为反基督教、反理性最激烈的人。
2、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瓦格纳事件》《偶像的黄昏》《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3、文艺观(1)艺术本质论:艺术与人生①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悲剧世界观和悲观主义,是尼采的艺术本质论。
日神——阿波罗;酒神——狄俄尼索斯。
②日神精神——趋向“幻觉之迫力”,它所要获取的是美的外观,而美的外观实际上又是人的一种幻觉;酒神精神——“趋向放纵之迫力”,它所要获取的是解除个体存在、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
日神精神——逃避人生痛苦;酒神精神——超越人生痛苦。
日神精神:趋向于理性精神;酒神精神:趋向于非理性精神。
(2)艺术种类论与悲剧观①艺术种类论:诗和音乐②尼采的悲剧观——把个人的悲剧化作世界的喜剧。
尼采的悲剧观的核心则是:从悲剧中看到由于个人的毁灭而解除了一切痛苦,并且消除了痛苦的根源,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获得狂喜,又察觉到个体的毁灭并不影响生命现象的不可遏止和层出不穷,顿然生出由衷的快感。
(3)审美过程论——核心是“直觉”直觉理论是尼采整个艺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尼采认为,以审美的态度洞察人生并促成艺术分娩的冲动与过程,就是直觉。
A 直觉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呢?尼采认为是醉。
B 直觉与理性、道德的关系。
①直觉与理性无关,直觉时的最大特点是无意识,它在平常状态下无由发生,只有借助进入审美状态才行。
②直觉与道德无关,尼采认为,道德同样是直觉的对立面。
(4)艺术发生论:天才、灵感A.尼采的微观的艺术发生论与生理学有密切的联系。
他把自己的这一理论称为艺术生理学。
B.尼采认为,艺术家必须是一些生命力极其旺盛,受内在的压力的逼迫,不得不给予表现的人。
C.艺术的产生(创作过程)就是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爆发的结果,越是生命力旺盛的人越是能产生艺术。
所以,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精力旺盛的天才。
肉体的活力是艺术的原动力。
(三)柏格森1、生平柏格森(Bergson 1859—1941),法国哲学家、直觉主义美学家。
柏格森生平有两大特点:一是从研究自然科学转到哲学,一是从学校生活转向书斋生活。
前者使他对物质与生命、物质与时间的关系发生兴趣,后者即与现实生活的脱离又使他有可能对生命的广延性与时间的延续性作深入的思考。
2、主要论著《时间与自由意志:论意识的直接材料》(1889年)《笑:论喜剧性的意义》(1899)《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进化论》(1907)3、文艺观①直觉是柏格森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他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
以所谓“生命冲动”的绵延性否定物质,用艺术的直觉否定逻辑理性,可以说是柏格森哲学的基本要点。
②时空观——“心理时间”柏格森强调只有心理时间才能体现人的心理世界,真实“存在于意识的不可分割的波动之中”,作家要跟着人物的“意识流”去刻画性格的观点,对意识流小说很有启发。
(1)艺术本质论:艺术与直觉a.直觉和理性两种认知世界的方式b.柏格森的“直觉”:非理性c.“帷幕说”——直觉与艺术家。
(2)艺术特征论:独特、个别、不可重复a.艺术作为直觉意味着鲜明的个别性,它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
b.柏格森认为,艺术不是一般的事物、符号和类型,而“总是以个人的东西为对象的”。
(3)喜剧因素研究:笑与滑稽柏格森认为,笑与滑稽是两个紧密联系又稍有差别的概念:●喜剧所表现的是滑稽。
●滑稽引发的效果是笑。
●笑的心理基础是:以缓和紧张为前奏,而以自我发现后的悲哀为结果。
●滑稽●对于滑稽人物来说,是他的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可笑),即“当局者迷”,而对于读者与观众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优越感,即“旁观者清”。
世界的人看见他的可笑,他也看见世界的人,但不知道自己的可笑。
这就是产生滑稽的奥秘。
(四)克罗齐直觉主义文艺观1、生平克罗齐(Croce,1866——1952)是意大利继桑克蒂斯之后有很大影响的哲学家、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2、主要著作《美学》(1902)《逻辑学》(1903—1909)《实践哲学》(1909)《历史学》(1914)《美学纲要》(1912)《诗论》(1936)3、文艺观(1)艺术本质论:艺术即直觉●克罗齐的直觉。
1、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2、一种是来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
艺术即直觉1、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2、艺术不是实际的功利活动。
3、艺术活动不是道德活动。
4、艺术不具有概念知识的特性。
(2)艺术发生论: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形式,形式即抒情,因此,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
如何理解克罗齐关于艺术与直觉的关系?从以下三方面:1.艺术是直觉、幻象。
2.艺术是意象、幻影。
3.艺术如何在喜欢艺术的人那里再现——由外向里,得到意象。
由这段话推论出,在克罗齐那里:艺术=直觉=幻象,艺术=意象和幻影。
所以,艺术=直觉=意象=幻象=幻影●艺术发生论1.直觉与表现。
克罗齐的直觉和表现是等同的。
直觉===表现2.直觉与形式。
我们可以把克罗齐的艺术理论用公式这样表述:艺术=直觉=意象(幻象、幻影)=表现=形式(3)艺术批评与艺术地位论●艺术欣赏与批评:再造1.判断一个艺术品是美还是丑,批评家必须站在艺术家的立场,借助于艺术家所提供的物理符号和自己的想象力,循原来的程序走一遭,就是再造。
2.文学批评在克罗齐看来是一种“二度创造”活动。
●艺术的地位1.克罗齐认为,艺术不是伦理学的女仆,不是政治学的部长夫人,不是科学的女翻译,艺术有自己的独立性。
2.克罗齐的这一论述是建立在辨析“为艺术而艺术”和“为生活而艺术”两种观点的基础之上的。
三、唯直觉文论的操作途径以及常用概念●(1)艺术(文学)即直觉。
●(2)艺术(文学)的独立性。
●(3)艺术(文学)有最高的价值。
●常用概念直觉、意志、理念、帷幕、悲剧、喜剧、表现四、对唯直觉文论的评价●1、唯直觉评论中所灌注的非理性、无意识精神,和生命冲动、意识的绵延等观点,对于心理学的评论、意识流的评论、和把生命冲动看作艺术本质的评论产生过直接影响;●2、唯直觉评论中所渗透的对于人生、社会或悲观或达观的深沉思考,经由存在主义、弗洛依德主义等,对西方社会思潮发生过难以估量的作用;●3、唯直觉评论中强烈的反现实主义、反自然主义内核,与唯美主义的形式论结合,给后世的唯形式派、符号主义等以深刻的启示。
●4、但其主观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唯直觉是从的世界观则应给予批评与抛弃。
五、应该注意的问题●1、唯直觉评论与道德评论和社会评论的区别。
●2、非功利评论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