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高考满分作文的3种经典结构总结
一、缺乏逻辑无所谓层次结构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
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
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
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
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
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
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
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
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
年“文化散文”的影响。
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
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
居然还是“通顺”的———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
无所谓结构———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
俗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
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易错实例分析:
?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
请看《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中间主体部分: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
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
虽有昭昭明
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
是朝廷的闲花……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
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
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
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
人的诗词。
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
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
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
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
证。
?伪层次(看似有几个层次,但没有拓展和演进)
请看湖南的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间主体
部分:
诗意地生活,世事烦扰不再。
泰戈尔说过,死之烙印将生命本真烙在生之硬币上,使它去购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惟有诗意地生活,才能清明淡然地看待纷争的世界,让烦扰不再。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
诗意地生活,生之价值彰显。
康德说……
穿越庄周梦蝶的翩跹……
书破万卷的杜甫,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于是……
似乎是从不同角度来证明论点,各个分论点看起来是各自独立的,其实是紧密相关甚至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层面。
这在一些“并列式”议论文的考场作文中问题特别严重。
真正有逻辑性的“并列式”议论文在本论部分,它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
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并列式的分层论证的特点是,论证的层次作横向展开,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也就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对中心论点或论述的中心问题展开论证。
备考点津:讲理要一步一层抽丝剥茧
怎样的议论文才算得上有逻辑思维?怎样的论证才是
有效论证?
福建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余岱宗教授认为:“议论文不是论点文,也不是论据文,而是论证文,议论文就要看论者
如何论证。
论点是靠论证‘辩’出来‘逼’出来的……议论文要深入,就要有议论的层次性……论证是一环扣一环的工作。
第
一论点为第二论点服务,以此类推。
论证就是主动寻求漏洞
与不足,利用漏洞或不足为弹跳点,跃入下一个层次。
”
讲究议论文的思辨性,就是使论证分析更加合理,更加
符合客观规律,符合逻辑,而不沦为文字游戏,堕为诡辩。
因为议论文是“讲理”的,“讲理”要一步步,一层层,甚至“抽丝剥茧”。
没有层次感的论证是无效论证,是“蛮不讲理”论证,
是不以理服人的观点强加。
巧设结构的技巧
这里,给考生推荐几种能体现论证思维逻辑的有层次感
的议论文结构模式:
1.材料作文:“引、析、提、联、结”论证结构。
: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引”
:分析材料,突出感点。
围绕议论的中心对引录材料“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