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丈茶文化简介

古丈茶文化简介

古丈茶文化简介一、基本情况概述古丈种茶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最早文字记载见著东汉《桐君录》。

南北朝《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唐代杜佑著《通典》记载:“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

”可见古丈茶在唐代就已被列为皇家贡品。

公元939年,因不堪税负,土司王彭士愁率部与楚王马希范为茶争战,久战无果,后立溪州铜柱起誓为盟方结束战事。

1929年,古丈“绿香园”毛尖茶参加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西湖博览会,获得金奖,同年参加法国国际博览会,荣获国际名茶奖,从此开创了古丈毛尖品牌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古丈茶业获得长足发展,茶叶品质进一步提升,连获殊荣。

1957年古丈毛尖荣获西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1982年商业部评选全国30大名茶时,古丈毛尖名列第九,入选中国十大名茶之列;1983年被外经贸部评为全国优质出口产品;1988年获北京·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年被列入北京第11届亚运会指定产品;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并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99湖南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和“99湖南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 2001、2002年连获中日韩国际名茶金奖,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2008年被评为中国绿茶高峰论坛金奖。

同年,“古丈毛尖”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2011年5月,“古丈毛尖”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古丈毛尖制作有其独特的工艺流程,其加工工艺分为摊青、杀青、初揉、炒二青、复揉、炒三青、做条、提毫收锅等八道工序。

在制作过程中,道道工序都要求精细操作,不可疏忽。

特别是要掌握杀青和做条两道关键技术,非言传身授的茶师很难把握其要领,制作出精品。

古丈毛尖生长于独特的自然环境。

古丈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型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温和湿润,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气候的地域分布不匀,小地形气候复杂,垂直变化大,山地逆温效应明显,具有山地森林小气候的特点。

土壤腐殖质及土层厚度微域分布明显,土壤质地多为壤土或砂壤土。

其中含氮量大于1%的面积占83%。

全磷含量在0.5%-0.2%之间,全钾含量平均为2.2%,硒含量极为丰富,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特定自然生态条件下,相对丰富的土壤养分,尤其是茶园土壤母质多为紫色板页岩,含磷量高,极宜茶树生长,为古丈毛尖名优茶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古丈毛尖选用适制的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制作而成,具有紧直多毫、色泽翠绿、嫩香高悦、滋味醇爽回甘、耐冲泡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芳香,被誉为“绿茶中的珍品”。

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古丈毛尖的独特品质。

早在1955年,古丈精制毛尖就已被敬赠入中南海,毛主席品后连赞“好茶!”,我县人民深受鼓舞,种茶热情空前高涨。

随着我县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古丈毛尖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古丈视察期间,对“古丈毛尖”的独特品质大为赞赏。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在湘西视察时,对“古丈毛尖”给予了高度评价。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在喝了古丈毛尖后挥毫题词“古丈毛尖,极品绿茶”。

美术大师黄永玉特为古丈茶产品设计竹篓包装,并挥毫题写“古丈毛尖”。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题写了“中国名茶,古丈毛尖”。

何纪光《挑担茶叶上北京》、宋祖英《古丈茶歌》唱响了大江南北。

这些都增加了古丈茶文化的内涵,丰富了古丈茶文化的底蕴。

古丈毛尖茶是湖南省内销售量最大的名优茶。

1999年以来,古丈不断扩大良种茶基地面积,建设生态型茶园,推广机械化茶叶加工,使全县茶叶单产量和品质迅速提高,规模迅速扩大。

茶产品品牌受到国家保护。

2005年古丈毛尖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地方证明商标”,2007年湖南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了“古丈毛尖茶地方标准”(省标准)以及“原产地认证”、QS认证等。

建成了大湘西最具民族特色和商业竞争实力的茶文化一条街,建立了专业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茶叶质量得到保证。

2007年,作为全国22个基础实验站之一,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湘西综合实验站落户古丈;2008年,我县成功承办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并当选为武陵山区茶叶集团联谊会理事县,我县茶叶产业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1.81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4.6万亩。

现已建立茶叶专业村组65个,发展种植大户280户。

建成绿色食品茶叶基地2万亩,有机茶基地2000亩,全县茶园已实现了无公害化。

目前全县有注册茶叶开发、销售企业55家(其中2家企业取得了自营出口权,15家企业办理了QS认证),个体经营户40户,有茶叶合作社、茶叶协会等协会组织31个。

2011年,全县茶叶生产加工总量达2509吨,实现产值1.64亿元。

二、古丈茶史战国时期,巴人种茶,制茶和饮茶习俗因楚巴战争传入古丈。

东汉时代,《桐君录》记载:“永顺之南(今古丈县境),列入全国产茶地之一。

”南北朝时期,《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唐代杜佑《通典》记载:“溪州(今古丈县罗依镇会溪坪)等地均有茶芽入贡。

”后晋天福四年(939年),溪州刺史彭士愁不堪连年献贡茶之累,带领五溪民众“侵暴辰澧”。

1874年,甘肃提督杨占鳌卸任回乡,倡导乡亲开辟茶园,以茶养乡。

1906年,《古丈坪厅志》载:“茶之利大矣哉。

古丈坪厅之茶,清香馥郁,有洞庭君山之胜,夫界亭之品。

”1920年,杨占鳌之子杨琢臣在古丈坪青云山种茶,外销号“青云银峰”,又称古丈毛尖。

1929年4月,古丈毛尖参加西湖博览会,取得优质奖。

随后参加法国的国际博览会,获得国际名茶奖。

上世纪30年代,古丈茶特受官场青睐,为时人馈赠时髦珍品,“饮者以美味相传,推为茶类之冠”。

1950年,古丈茶叶远销苏联。

1955年,古阳镇思源桥茶叶社茶农精制毛尖茶敬寄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获高度赞赏。

1957年,古丈毛尖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出。

1959年,韶山指名要古丈绿茶招待外宾。

1964年,我国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和社会活动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吴觉农撰写文章论证古丈茶溪是茶的原始产地之一。

1978年,湘西州首届名茶评比会在大庸(今张家界)召开,古丈毛尖获一等奖。

1980年,古丈毛尖以78美元的斤价行销香港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古丈绿茶批量出口吨价达7800美元。

1982年6月全国名茶评选会上,古丈毛尖跻身全国十大名茶之列。

1986年,古丈毛尖载入《中国名优特产大辞典》。

1996年,古丈毛尖获北京亚运会畅销产品证书。

2000年6月,古丈第一届“茶王杯”斗茶会在县城十字街举行。

2002年4月,第一代机制“古丈毛尖”茶在高峰乡试制成功。

2002年5月,古丈第二届“茶王杯”斗茶会在县茶叶总厂举行。

2002年8月,古丈县民族茶艺表演队代表湖南参加“刘三姐杯”全国第一届茶道茶艺大奖赛,获优胜节目奖。

2005年5月,古丈第三届“茶王杯”斗茶会在我县城石板街举行。

2007年4月,古丈第四届“茶王杯”斗茶会在小背篓茶苑举行。

2007年,古丈毛尖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07年,在日本静冈举行的第一届世界绿茶评比会上,古丈毛尖荣获金奖。

2008年,在中国绿茶(古丈)高峰论坛上,古丈毛尖从全国数十种绿茶品种中脱颖而出,获名茶金奖。

2009年,在长沙举行的湘西•古丈毛尖新茶上市暨商务签约新闻发布会上,古丈毛尖受到诸多商家的热捧。

2010年4月,2010中华茶祖节•古丈毛尖万人品评会在县城体育广场举办,第五届“茶王杯”斗茶会茶王评选,古阳镇向春辉获“金茶王”称号。

2011年4月,2011中国(古丈)首届茶文化节•古丈毛尖万人品评会在县城体育广场举办,第六届“茶王杯”斗茶会茶王评选,双溪乡向先情获“金茶王”称号。

2011年5月,“古丈毛尖”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漫谈古丈茶文化当与同学或好友喝茶聊天时,谈起家乡古丈,总是把家乡的茶叶挂在口上,赞美不决。

的确,家乡的茶非同一般,喝过它的人都能感受到“香芽嫩蕊清风骨,茗汤玉液净心身”。

古丈主要以生产绿茶为主,绿色带给人一种四季如春的画意,春天让人陶醉、夏天让人凉爽、秋天让人滋润、冬天让人暖和。

走进古丈山城,春、夏、秋、冬都能感受到浓浓茶香散发出的丝丝情缕。

近年来,古丈随着地方民族文化的发展,茶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尤其是为拉动当地旅游经济、茶农经济、市场经济发挥了链条式作用。

如2010年4月28日古丈成功举办的“古丈毛尖万人品评会”就是通过大型“茶饮”活动,把古丈茶文化推向了高潮,走向世博、走向国际。

古丈茶现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谈到古丈茶文化,应当追溯古丈茶的发源地。

据有关资料记载,古丈茶发源于巴川,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

最早文字记载,见著东汉《桐君录》记载:东汉时代永顺以南,似列入全国产茶之地。

南北朝《荆州土地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

”唐代杜佑著的《通典》记载:“溪州等地均有茶芽入贡。

”可见古丈茶源远流长,在唐代就列为皇家贡品。

近代以来,古丈茶更是飘洋过海,誉响全球。

据古丈大事记史料中记载,古丈毛尖茶曾远销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享誉五湖四海。

1929 年,古丈毛尖荣获法国国际博览会国际名茶奖;1950年时,销往过苏联。

1957 年荣获德国莱比锡国际展览会金奖;198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83年被外经贸部评为全国优质出口产品;1988年获北京.中国首届食博览会金奖;1990年被列入北京第11届亚运会指定产品;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2001、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中日韩国际名茶金奖;2005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2008年被评为中国绿茶高峰论坛金奖。

尤其是2010 年首界“古丈毛尖万人品坪会”茶文化展,“古丈毛尖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名牌茶。

古丈的茶名甚多,目前主要形成有“古丈毛尖茶、绿(眉)茶、七叶参(绞股蓝)茶、茉莉花茶、茶多酚、速溶茶”等6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产品群。

古丈茶文化底蕴很深,文化内容丰富多彩。

其饮茶习俗也独具特色,与民族文化习习相融。

传统民族文化习俗茶饮,主要有土家族四道茶:土司擂钵茶、土家油汤茶、苗族的八宝油茶汤、苗族米虫茶。

再就是得名渊源、历史悠久、又有很深的现代茶文化气息、至今常饮的绿茶——古丈毛尖茶。

古丈茶饮的一大特点,是家家有茶、人人泡茶,生活中常常有一种“饭后一杯茶如同赛神仙”之说法。

用茶饮待客更是古丈人必不可少的上上礼节,凡来过古丈的宾客们都会被这浓浓的盛情为之所感。

从“饮茶事典”等有关茶文化知识中了解到,茶的发现是神农,种茶、茶饮最早也是始于朴实的茶农,并早在3000年前,聪明智慧的神农和先人们,就给我们找到了一条通往蕴藏深厚的能创造经济财富的黄金之路,那就是茶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