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 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还 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 司法建议。
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修改为:“ 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对个人的罚 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 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
(四)时间上的效力
时间上的效力指民诉法在什么时间之内适 用以及民事诉讼法有无溯及力的问题 我国现行民诉法自 1991 年 4 月 9 日颁布 起生效。 修改后:
三、民事诉讼法的发展
(一)民事诉讼法的宪法化 (二)民事诉讼法的国际化 (三)民事诉讼法的多元化 (四)民事诉讼法的社会化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四、对修改条款的浅析
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修改为:“ 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修改为:“人民法院对 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 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 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 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 的司法建议。
四、修改条款对照分析
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修改为:“ 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修改为:“人民法院对有前款 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 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 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 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原条文为第一百零三条,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 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除责令其履行协 助义务外,并可以予以罚款:(1 助义务外,并可以予以罚款:(1 -4略)
程序保障说---从正当程序的观念出发,认 程序保障说---从正当程序的观念出发,认 为民事诉讼的正当性来自其程序的正当, 因此,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 因此,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为实现 当事人自律性的纷争解决提供程序的保 障”。 程序保障说” “程序保障说”则反映了宪政国家对宪法 所规定的基本人权的关注。 所规定的基本人权的关注。
二、修改的重点
明确再审问题;
破解执行难问题;
完善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三、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十大变化
明确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具体事由。 明确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具体事由。 明确了特殊情形应延长当事人申请再审期间 明确了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再审的审查期间。 明确了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再审的审查期间。 完善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 。 立即执行”的制度。 增加了 “立即执行”的制度。 增加了财产报告制度。 增加了财产报告制度。 加大了执行联动机制。 加大了执行联动机制。 提高了对不履行判决、裁定的罚款数额。 提高了对不履行判决、裁定的罚款数额。 增加了执行异议制度。 增加了执行异议制度。 延长了申请执行的期间。 延长了申请执行的期间。
注意: 注意: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 的区别。 的区别。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关系示意图
诉讼主体
法院、检察院和 法院、 当事人( 当事人(包括共 同诉讼人、 同诉讼人、诉讼 代表人、 代表人、诉讼第 三人) 三人)
其他诉讼参与人
(包括诉讼代理 包括诉讼代理 证人、 人、证人、鉴定 翻译人员、 人、翻译人员、 勘验人员和协助 执行人) 执行人)
(二)对事的效力
对事的效力指哪些案件适用民诉法的规定 进行审理。民诉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 进行审理。民诉法第三条规定,人民法院 受理公民之 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 以及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 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主要有以下几类: 1、因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等实体法律调 整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 关系所发生的民事纠纷案件。
民事诉讼法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与相关部门法的关系
第一节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及特点
民事纠纷也叫民事争议, 民事纠纷也叫民事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 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民事诉讼法 律关系主体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 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 的诉讼义务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 律关系主体之间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所 指向的对象。 指向的对象。
民事诉讼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 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 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 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 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 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 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 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我国民事诉讼的目的
一、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二、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案件 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三、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 法行为, 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四、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 整的法院、 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 存在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 存在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特征 审判法律关系与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 由审判法律关系与争讼法律关系构成的特 殊社会关系 体现了法院审判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对 立与平衡
诉讼参加人
当事人: 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共同诉 讼人、诉讼代表人、诉讼第三人 上诉审程序中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 再审程序中的申请人或申诉人以及被 申请人 其他诉讼参与人:证人、鉴定人、翻译 其他诉讼参与人:证人、鉴定人、翻译 人员、勘验人员和协助执行人
诉讼主体
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中能够引起诉讼程 序发生、 序发生、发展和终结的人
(二)民事诉讼的特点
1、诉讼对象的特定性 2、当事人处分权利的自由性 3、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上对抗的特殊性 4、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规范性与正当性 5、纠纷解决的强制性、最终性与权威性 纠纷解决的强制性、
二、民事诉讼的目的
是指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所期望达 到的目标和结果 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是民事诉讼中的 一个基本理论 学说:私权保护说;维护私法秩序说; 学说:私权保护说;维护私法秩序说;纠 纷解决说;程序保障说;权利保障说; 纷解决说;程序保障说;权利保障说;多 元说;搁置说…… 元说;搁置说……
狭义的民事诉讼法,指国家制定的民事诉 讼法典, 广义的民事诉讼法,还包括宪法和其他法 律、法规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范, 以及最 高人民法院作出的有关民事诉讼的规范 性 文件。
(二)民事诉讼法的特征
1. 民事诉讼法是调整一定领域社会关 系的部门法 2. 民事诉讼法是保证民事实体法贯彻 实施的程序法。 3.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七十五 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 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 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 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 现予公布, 日通过, 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 2008年 日起施行。 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10月28日 2007年10月28日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一)空间效力 (二)对人的效力 (三)对事的效力 (四)时间效力
(一)对人的效力
对人的效力指民诉法对哪些人适用。民诉 法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 民事诉讼, 必须遵守本法。因此,我国民 诉法对人的适用范围是:我国公民、法人 和其他组织,在我国领域 内居住的外国人、 无国籍人、在中国的外国企业和组织,申 请在中国进行民事诉讼的外国人、无国籍 人以及外国企业和组织。
私权保护说---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成 私权保护说---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社会成 员的私法权利。 私权保护说”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私权保护说”是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与 当时所奉行的“个人主义”理念相一致. 当时所奉行的“个人主义”理念相一致. 维护私法秩序说---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 维护私法秩序说---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 在于维护实体法所确立的私法秩序以满足社会整 体的需要。 维护私法秩序说”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维护私法秩序说”是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 与当时奉行的“社会本位主义”理念相适应. 与当时奉行的“社会本位主义”理念相适应. 纠纷解决说---国家运用强制力解决当事人之间的 纠纷解决说---国家运用强制力解决当事人之间的 纠纷才是民事诉讼的目的。 纠纷解决说” “纠纷解决说”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扩大民 事诉讼解决纠纷功能的需要. 事诉讼解决纠纷功能的需要.
审判法律关系 法院
诉讼契约
诉讼参加人 诉讼参加人
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
原告
被告
其他诉讼参与人
争讼法律关系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民事诉讼权利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的享有者和民事诉讼义务的承担者。 的享有者和民事诉讼义务的承担者。 诉 人民法院 讼 人民检察院 主 主体 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体 其他诉讼参与人
权利保障说---从宪法上权利保障的角度阐述 权利保障说---从宪法上权利保障的角度阐述 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保障这种“实质权” 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保障这种“实质权” 多元说---对于民事诉讼的目的的认识应站在 多元说---对于民事诉讼的目的的认识应站在 制度设置、运作者的国家和作为制度利用者的 国民双重立场下进行。纠纷的解决、法律秩序 的维护及权利的保护都应当视为民事诉讼制度 的目的 搁置说搁置说- 太抽象,不谈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