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宁德市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宁德市质检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年宁德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22分)1.默写。

(12分)(1)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3)。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4))(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6)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7)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相同。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现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8 分)宋元时期,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①(A.衍生 B.繁衍)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至今仍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起着②(A.默默无闻 B.潜移默化)的作用。

璀.璨的花灯,祥和的鼓乐,清脆的快板、摇yè ( )的秧歌——正月前后,一场场xuàn()烂多姿的民俗文艺在宁德大地上演,福鼎沙埕的铁枝、霍童二月二的花灯、屏南的香火龙——这是闽东的山海文化交织而出的美丽画卷.()。

它不仅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却引发人们对多彩民俗的热议与追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①璀.璨 ( ) ②画卷.()③摇yè ( ) ④xuàn()烂(2)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只填序号,2分)①②(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3.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

B.《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即他们是同乡人,“桑梓”指家乡。

D.“社稷”的“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二、阅读(68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5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 发挥联想和想象,描写“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2分)5. 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诗人用浓辞丽藻描绘战争场景,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誓死杀敌的英雄气概。

B. 首联“压”字把敌我两军人马众多、气势凶猛的场面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C. “临易水”使人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视死如归。

D. 尾联诗人用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4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乙】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战国策·楚策》)注释: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6.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臣之妻私.臣私:(2)王之蔽.甚矣蔽:(3)群臣莫.对莫:(4)兽见之皆走.走:7. 与“臣之妾畏臣”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由此观之 B.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虎求百兽而食之8. 翻译下面句子。

(4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译文:(2)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妈妈偷吃曾颖①母亲在童年时期,看过太多“吃者生,不吃者死”的例子。

这些记忆,深深地镌刻入她的基因,以至每每在她人生岁月里发挥着作用。

②我要讲的这件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物质供应虽然也紧张,但已不至于饿死人了。

当时我五岁,弟弟一岁多,每当家里吃肉,母亲自己总是挑个没肉的骨头。

然而,偷嘴事件,就发生在这时。

③那一年,我母亲打零工的厂里来了一位叫青姨的同事,她和我们住在同一条街上,自然与母亲一起上下班。

工厂在小城的东边,家在小城的西边,上下班穿城而过。

县城仅有的几家国营食品店,都在这条路上:酸香味的臊子米粉,蒸笼里的牛肉和肥肠,大锅煮起的烩面……这些可爱的尤物,施尽魅力勾引着人们疯狂地进行味觉想象。

特别对于每天只就着一个菜吃点饭,半个月左右才吃一顿肉的人来说,这种香味,既是诱惑,也是折磨。

青姨提议吃点东西,母亲想着一上午只挣了四五毛钱,就有些舍不得。

而且,这样背着自己的家人一个人在外面吃东西的事,她从没干过,也完全不符合她的道德观。

④青姨是个擅长做思想工作的人,她给母亲讲了一个故事,说是“粮食关”时期,她老家有两家人,一家父母把所有食物都给孩子,而另一家父母则把自己照顾好,然后再照看孩子。

结果,前一家父母死掉了,孩子自然也没落个好;而后一家全家保全了。

由此得出结论:大人自己吃,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

⑤这个不知是否真实的故事让母亲放松了警惕,她看着路边食品厂的热卤摊的汤锅里煮着的排骨、猪蹄和尾巴。

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在卤汁里被煮得金黄锃亮、香气四溢。

她终于忍不住了,拿出8毛钱和半斤肉票,和青姨合伙买下了一只油光闪闪的猪蹄。

⑥荷叶中包着的半只猪蹄,如同一件绝美的艺术品,青绿的背景下,白净的骨头、透明的蹄筋、油亮的白肉被一层金黄的肉皮包裹着,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恨不能让它直接闯过口舌和牙齿的关口,直接纳入腹中,连骨头都不吐。

⑦青姨拿起猪蹄,到摊后一处无人的电线杆下,背着大街,狼吞虎咽起来,一副轻车熟路的样子。

不一会儿就把那半个猪蹄给干掉..了,不但把骨头嚼.得稀烂咽.了下去,还意犹未尽地舔.着荷叶上面的卤水和油水。

⑧我的母亲,却远没有那么潇洒和自在,她捧着猪蹄,却犹如尿急在集市上找厕所的感觉,东找也觉得不合适,西找也觉得不自在,仿佛大街上所有的人,甚至卤肉摊上的猪头,都在嘲笑她,仿佛她的额头上写着大大的两个字——偷嘴。

集市还是那个集市,人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根本无暇搭理这个捧着猪蹄被内心的价值观折磨得一脸惶惑的女人。

这让母亲的心情稍稍放松下来,怯生生、小心翼翼地对着猪蹄,啃了一口。

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比家人先下口吃好东西。

瞬间,惭愧和自责涌上心头,仿佛猪蹄上的牙印也在嘲笑她。

无法再咬下第二口,她忍不住丢下青姨,飞快地跑回家。

那天中午,我们全家人的饭碗里,都多了一块香气扑鼻的猪蹄,只是谁也没有如母亲担心的那样,发现牙印。

⑨之后,母亲再没有和青姨同路,但偶尔会看到青姨狼吞虎咽的背影,也看到过青姨的丈夫同样姿态的身影,还听说过青姨的儿子偷东西换吃的,没吃完绝不回家的事情。

她觉得,一家人不应该这样。

她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啃完那只猪蹄。

⑩这件事是在我47岁生日时听母亲讲的,虽然事过四十多年,母亲的歉意仍溢于言8期(1)这些可爱的尤物,施尽魅力勾引着人们疯狂地进行味觉想象。

(赏析修辞方法,3分)(2)不一会儿就把那半个猪蹄给干掉..了,不仅把骨头嚼.得稀烂咽.了下去,还意犹(背面还有试未尽地舔.着荷叶上面的卤水和油水。

(品析加点词,3分)(3)文中都是用“母亲”这一称呼,题目却用“妈妈”,这是为什么?(4分)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小说以“妈妈偷吃”为标题,这既设置了悬念,也点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所以这个标题很有意味。

B. 在困难时期,母亲买猪蹄打算自己吃,但最后还是带回去给家人吃,可见母亲是个关爱家人、朴实的人。

C. 回家路上,母亲决定买猪蹄吃,是因为她认为吃者生,不吃者死,只有自己吃好,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

D. 本文描写细腻、生动,通过青姨和母亲对偷吃猪蹄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寓意深刻,读了让人感慨不已。

13.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也有人认为是歌颂母亲的伟大。

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14分)火山喷发①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更是一种自然灾害。

②猛烈的火山喷发可高达数万米,会吞噬、摧毁大片土地,导致人员和牲畜大量死亡。

喷发时所产生的大量火山灰会弥漫空中,遮天蔽日,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农作物减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6500万年前恐龙之所以灭绝,很有可能是火山喷发导致的。

③可是令人惊讶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烟稠密的地区,如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周围是西西里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尽管埃特纳火山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居民们还是不愿撤离故土,远走他乡。

原因是火山喷吐出来的火山灰铺积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火山灰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可以作为地质科学研究的标本。

此外,火山地质总是能形成壮美奇特的景观,成为旅游胜地。

火山还为一些国家增加了领土。

1973年,在日本西之岛附近,因海底火山喷发而从水下冒出一块陆地,日本人马上正式命名为西之新岛,一次增加了0.24平方千米的领土,这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④火山喷发是怎样造成的呢?原来,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当岩浆受到巨大的压力时,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喷发。

⑤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的唯一办法。

科学家对火山爆发问题的研究,常常得益于动、植物的某种突然变化。

许多动物往往在火山爆发之前就纷纷逃离远去,似乎知道大祸即将临头。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在火山爆发之前会开花,当地居民把它叫做“火山报警花”。

科学家们正深入研究火山活动的规律,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尽可能降低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危害。

(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4.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火山喷发这一地质现象?(5分)15.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6.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在人类能够控制火山活动之前,加强预报是防止火山灾害的唯一..办法1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恐龙灭绝,是因为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弥漫空中,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