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苏州市模拟试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

(12 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令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乙】单于欲降武①,使卫律治其事。

律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②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③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⑤草实而食之。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武留匈奴几十九岁,始议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武:苏武,汉朝的使臣:②膏(gào):滋润。

③旃:通“毡”,一种毛织品。

④羝(dī):公羊。

⑤去:通“弃”,收藏。

7.解释下列加点词。

(4 分)(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 (2)攘除..奸凶( )(3)单于欲降.武 ( ) (4)武不应. ( )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故.五月渡泸既克,公问其故.B.单于愈益欲降之.愿陛下亲之信之.C.匈奴以.为神以.塞忠谏之路也D.还于.旧都所欲有甚于.生者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10.甲、乙两文都体现大臣的忠诚.但诸葛亮和苏武忠诚的表现不同,请加以概括。

(2 分)7.(1)去世(2)铲除(3)使…投降(4)答应 8.B9.(1)早晚忧愁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2)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年出使时身强力壮。

等到回来时,胡须头发都白了。

10.诸葛亮的忠诚表现在竭尽全力辅佐后主来实现先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遗愿,苏武的忠诚表现在面对匈奴威逼利诱宁死不投降,不背叛汉朝。

苏州市区一模试卷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冀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醒心亭记 (节选) 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①《北湖》之诗云。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材且良,夷狄②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注】①韩子退之:指韩愈,字退之。

②夷狄:边远地区。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名.之者谁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C.野芳发.而幽香D.而名之以见其实..征于色,发.于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①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②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10.【甲】文中有多处照应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11.【乙】文第②段提到公与州之宾客“久而忘归”,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其中的原因。

(2分)12.【甲】文中有“醉翁之意不在酒”,【乙】文中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你觉得两篇文章中欧阳修所寄之“意”相同吗?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吴中、吴江、相城区4月模拟试卷阅读下面古诗文,然后答题。

(18分)【甲】寇准传(寇)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

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徴也。

”天禧三年,真宗得风疾,刘太后预政于内,贬准为道州司马。

帝初不知也,他日,问左右曰:“吾目中久不见寇准,何也?”左右莫敢对。

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选自《宋史·寇准传》,有删改)【乙】江南春②寇准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丙】读(寇准)《江南春》,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③庙堂,决澶渊④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

盖人之难知也如此!(选自《苕溪渔隐丛话》,有删改) 【注】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

②此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

诗人在澶渊之盟后不久,就被王钦若排挤罢相。

晚年复相,又被丁谓排挤去位。

后贬死雷州(今广东海康)。

③端委:朝服端正宽大,这里指朝服。

④澶渊:地名,辽犯宋兵临澶州城(澶渊郡),宋军在寇准带领下战胜辽,后结澶渊之盟,宋辽百年无战事。

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4分)A.或.教准增年B.通.《春秋》三传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 政通.人和《岳阳楼记》)C.年十九,举.进士D.真宗得风疾.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E.多临.轩顾问临.溪而渔(《醉翁亭记》)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②帝崩时亦信惟准与李迪可托,其见重如此。

8.【乙】诗的前两句写了江南春日黄昏的美景,请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加以描绘。

(2分)9.请简要赏析【乙】诗最后一句“愁情不断如春水”的妙处,并写出与你学过的李煜哪句词有异曲同工之处。

(3分)10.苏轼语“文如其人”,但【丙】文评价寇准“全与此诗意不相类”。

请结合以上诗文,说说“不相类”体现在哪里。

(2分)昆山4月调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乙】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如齐之田忌、田婴、田文,韩之公仲、公叔,赵之奉阳、平原君,魏王至以太子为相。

独秦不然。

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也。

其他若楼缓赵人,张仪、魏冉、范雎皆魏人,蔡泽燕人,吕不韦韩人,李斯楚人。

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燕昭王任郭隗、剧辛、乐毅,几灭强齐,辛、毅皆赵人也。

楚悼王任吴起为相,诸侯患楚之强,盖卫人也。

(节选自南宋洪迈《容斋随笔》)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A.管夷吾举.于士B.然.后知生于忧患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然.六国所用相C.独.秦不然D.诸侯患.楚之强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2)其始与之谋国以开霸业者,卫人公孙鞅也。

11.乙文作者认为秦国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12.甲、乙两篇短文,都列举了多位历史人物,其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3分)高新区模拟试卷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8-10题。

(12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②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靖郭君:齐国大臣田婴。

城薛:在薛地修筑城墙。

②谒者:通报者,通传者。

8.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4分)加点字《古代汉语词典》常用义字义选项(1)益一言 A.利益,好处。

B.增加。

C.渐渐地。

▲(2)客趋而进 A.快步走。

B.趋向,奔向。

C.同“促”,催促。

▲(3)亡,更言之 A.逃亡,死亡。

B.失去,丢失。

C.同“无”,没有,不。

▲(4)君长有齐阴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B.暗中。

C.庇荫,庇护。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