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界水循环说课

自然界水循环说课


二、说学情
13综合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 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已 经具备但比较薄弱。本节知识比较形象直观, 与生活联系紧密,应该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 生多分析、推理,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 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学生不喜欢平铺直叙的说 教,可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从已有 的经验出发,探究感悟新知识。
3、学会合作:
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六、说教学设计
Ⅰ、情景导入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冰川、湖泊、河流 等,并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让学生了解地球上 水存在的形式,对水有个大体的了解。同时留给 学生一个问题:评价千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 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合理性?黄河之水 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以问题来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
常见的陆地水体类型







湖 泊
江 河


Ⅱ、新课点拨: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各种水体及其所 占比例。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全球储量最大的水体是什么? (2)陆地上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是什么? (3)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来自哪些水体? (提醒学生,自然界中水的总量很大,但人类能够 直接利用淡水的所占比重极小,要有节水意识。)
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 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 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丰水期
枯水期




洞庭湖
洞庭湖
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示意图
湖沼水
枯丰
水水
期期
降雨
大气水
河流水
蒸发


水水
期期
地下水
融化 冰 川
降雪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过程:
点拨:读图3.3“水循环示意图”,(课件展 示“水循环”示意图)。并思考: (1)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建议学生 将图中降水部分添加箭头) (2)这些主要环节都经过了哪些圈层? (3)图中箭头大小区别是否有特殊原因? (4)结合图3.3和教材相关内容在草稿纸上分 别画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示意图。(老师展示水循环动态示意图) (5)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中,人类能够加以影 响的有哪些?
承接:认识了水循环这个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下 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在地理环境中它具有怎样的意义。
教师可以把一些直观的图片和数字资料,通过多 媒体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五、说学法
1、学会析图、绘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 相关性,并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2、学会探究:
通过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运用具体的实 例探究水循环的意义,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地 理事例,共同分析探讨,进而进行提炼、概 括。
水循环示意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气输送
植物蒸腾
降水
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
基岩
下渗
降水
蒸发
海洋
解决预留问题
小组活动:评价千古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 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合理性? (温馨提示:1、请注意场合——地理课堂 2、“评价”不等于“批判”) 给出结果:“天上来”基本合理--降水补给
“不复回”不合理--水循环
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说课内容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设计 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组成的, 这些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自然因素——水。不断 进行的水循环运动将自然界的四大圈层紧密相连,并 深入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水循环是自然 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这节内容的学习有 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 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我们自然界 中的水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Ⅰ“自然环境中 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内容要求中提出: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课标”要求, 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 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 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 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2、读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并思考 课本中“读图思考”的两个问题。"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 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 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分析结束后,课件展示河流与湖泊相互补给示意 图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图)
(五)教学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四、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
探究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 循环过程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 水循环到底有哪些意义?
2、小组讨论合作教学
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的相关资料,讨 论出现的原因并去归纳总结。
3、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 补给关系。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 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 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由黄河断流现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分析黄河 断流带来的危害、断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解决黄河断 流的方法和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 关系和相互转化。
(四)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环节、类型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 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 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两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 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的学习作铺垫;第二个 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 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 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 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