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的基本含义
5、下列关于区域空间分布的形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 ① ② ③ B ② ③ ④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④
6、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 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 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 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2.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配置情况 劳动力素质
产业 结构
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 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
二、三、一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浙江 杭州
2、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空间差异)
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 社会综合体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人口状况
城市化水平
区域空 间结构社会经济源自动对外联系 区域开放程度探究: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出现铁路,交 交通网络密集 通运输线密集 线路四通八达 社会经济的发展 该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原因 主要动力:生产力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乡村地域减少 乡村地域广 农业用地减少 城市区域扩大
C
)
13、中国经济具有活力的 长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第 一大城市群。杭州湾跨海 大桥、洋山港、沪崇苏通 道三大工程的相继启动,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 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长三角”地区的 杭州 、 核心城市是_______ 南京 、_________ 上海 。 _______ (2) “长三角”城市群 的空间分布形式是 岛状 ,交通线表现为 ______ 网络状 。 线状 ______ 和_______
B
洞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C
2000年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思考: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农业比重较小,但是农业很 发达。
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区域 发展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产业的产 值比重
早期 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 一 三 二 、 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二三 中期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 二 一三、 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二三一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服 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 三 二 一 晚期 渐超过第二产业,先进科技和信息、 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随着 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 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 业转移的趋势。
以商务和服务 活动为主
建筑物高大密集,白天人 人口昼夜 流和车流不息,经济活动 差别大 繁忙
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水文、土地、矿产
区域 要素
(自然资源)等
社会经济要素:人口、工业、农业、
商业、交通等
二、区域空间结构
1.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 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 • • • 农业 交通运输 城市和工业 城市群和工业区 点状 线状和网络状 面状 岛状
9、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这说明( C ) A.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11、 长城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哪 些现象的分布以此为界( A ) A. 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 B. 大陆性气候与季风气候 C. 小麦与水稻 D. 内流区与外流区 12、 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①干湿地区 ②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③文化区 ④温度带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4、联系: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 发展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开放性)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
有的明确(州界、国界、省界等) 有的模糊(气候区、植被区、地形区、文化区)
昆仑山
第一阶梯
第 二 阶 梯
太 行 山
巫 山 雪 峰 山
第 三 阶 梯
大 兴 安 岭 贺 兰 巴颜喀拉山 山 冈底斯山 阴山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
一、区域概念及主要特征
1.概念: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2、区域的主要特征:
1、界线:界线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模糊的
2、异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 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整体性和差异性)
3、特色: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②、 区域内部:相似性和连续性 区域之间:差异性。
思考: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部 存在差异吗?
③、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矿区 桂林山水
上海陆家嘴
• 采矿区有矿产资源优势
• 旅游区有自然景观和文 化景观特色 • 中心商务区有商业和 服务功能
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开放性)
例:全球环境问题 生产全球化 国际经济联系
区域产业结构
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00C等温 ①气温:1月份__ 线大致分布线; 亚热带 地区 ②温度带: ______ 暖温带 地区的大致分 和_______ 界线; ③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 _______ 温带季风气候大 气候和________ 致分界线; ④自然带: 常绿阔叶林带 和 落叶阔叶林 带;
区域
传统的农业区域、发展水 平较低的区域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 业化的区域
特点(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比重大
第一产业比重较小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 第二、三产业比重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探究:
读图分析:A、B、C依次代表的区域或区域发展 的时期,并讲出理由。
70
A
6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50 40 30 20 10 0
7、 在一个区域的内部往往表现出( B ) A. 显著的差异性 B. 明显的相似性 C. 基本的不连续性 D. 完全的相同性
读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8---9题。
草原放牧区 半湿润区 旱地农业区 400mm 800mm 湿润区
水田农业区
8、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 是( B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 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 致 C.区域无大小之分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产业分布 特点 产业结构 特点 对外经济 联系
面状 以第一产业 为主 不太密切
对生态环 境的影响
小
大
大
小结
概念 区域的主要特征
具有一定的界线。
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主要特征
概念
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划分及空间分布形态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概念
800 ⑤ 年降水量:____mm 等降水量线大致分布线; 湿润 地区和半湿润 ⑥干湿地区:_____ _______地区的大致分界线; ⑦耕地类型:水田 和旱地 的大致分界线.
1. 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区域都是按一定的指标来划分的 B. 同一级别的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C. 区域的分布位置都是非常明确的 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 下列区域中有明显界线的是( A ) A.行政区域 B.文化区域 C.植被区域 D.气候区域 3. 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的政策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C)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开放性 D. 综合性 4、关于江苏省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与西部省区相比,江苏省矿产资源的优势明显 B.江苏省与临近省区的界线不很明确 C.江苏省南部与北部属于不同的自然带和温度带 D.上海市的经贸发展对江苏省的影响不明显
观察三幅图,说明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 等方面,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异?
区域
农业 区域 工业 区域 商业 区域
景观特征
聚落规模小,以平房为 主,周围农田环绕,一派 田园风光 聚落规模较大,楼房 林立道路交错
人口分布
产业活动
人口较少, 以农业活动为主 分布较稀疏
人口规模大, 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分布密集
比较图1-1、1-2、1-3、1-4所示四个自然区域的差异
地点 景观特征(气候 、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 热带沙漠 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短缺 植被缺少,沙漠广布,沙丘连绵 热带雨林 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 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季和湿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 然,干季枯黄,一派衰败景象 高山地区 水热随海拔高度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 显
交通方式单一 线状、没形成网络 从该区域空间结构组成上看: 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核心范围不断扩大,外围空间缩小 ,城市 化水平不断提高
探究:说明湖南省空间结构的变化 空间结构分布变化: 1、交通网络越来越稠密 2、城市数目不断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3、城市分布趋于平衡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三次产业及内部的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生产力的推进
迁移运用:
综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并完成下表
农业地区
分散,第一产 人口分布 业人口占绝对 特点 优势
工业地区
相对密集,第 二产业人口比 重大 点状或岛状 以第二产业 为主 密切
城市地区
非常密集,第 二、三业人口 比重大 点状或岛状 第二、三产业 都发达 非常密切
(3)
“长三角”城市群的形 成原因是: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气候 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 社会经济条件:工农业发 达,人口稠密,水陆交通便利, 历史悠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