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二十七)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二十七)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

考点集训(二十七) 第一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发展阶段对应学生用书p293
一、选择题
都市圈区(是)指由其核心作用的中心城市和周边受到中心城市强烈辐射、有着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城市经济区域。

它是城市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

都市圈区(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图为山东都市圈区(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山东省都市圈(区)的形成,得益于(D)
A.城市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
B.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
C.跨区域的人口迁移
D.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
[解析]由都市圈(区)的涵义可知,都市圈(区)内的各个城市之间联系密切,信息、资金、人口、物质流动交换频繁,得益于快速化交通通信方式的兴起和发展。

选项D正确。

2.山东省六大都市圈(区)的形成,有利于(A)
A.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形成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与协作
B.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郊区城市化
C.减轻大城市的土地承载压力,有效遏制环境恶化
D.中小城市服务等级提高,建立多层次的城市空间网络
[解析]都市圈(区)的最大特点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密切,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存在产业分工与合作。

选项A正确。

武汉享有“江城”的雅名。

“江城”出处可以追溯到唐朝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
五月落梅花”的千古绝句。

长江将武汉分割成南北,汉水将江北分成了汉阳与汉口。

下图示意武汉市交通概况。

读图完成3~4题。

3.汉水两侧的汉阳和汉口(C)
A.按综合指标划分B.没有明确的界线
C.地形以平原为主D.为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汉水两侧的汉阳和汉口是按行政指标划分的,有明确的界线,处于江汉平原,故汉阳和汉口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选C。

4.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体现了长江对武昌和江北(B)
A.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B.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C.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D.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
[解析]桥梁起沟通作用,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说明武昌和江北间因长江阻隔,联系不便,故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体现了长江对武昌和江北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并不是对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自然地理分异是指自然要素的差异变化,武昌和江北自然地理环境有诸多相似之处,故该建设不能体现长江对武昌和江北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地域文化差异因多种因素形成,武昌和江北的地域文化既有相似也有差异,这并非仅仅因长江的阻隔而成,多座长江大桥的建设,会促进两地间文化的融合,并不体现长江对武昌和江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

故选B。

读全球石化产业扩散模式图(图中带阴影的圆的大小表示对应量所占比例的大小),完成5~6题。

5.图示三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A.生产集聚阶段、产品出口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
B.产品出口阶段、生产集聚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
C.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生产集聚阶段、产品出口阶段
D.生产集聚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产品出口阶段
[解析]生产集聚阶段原油生产能力和原油加工能力都聚集在核心经济体内,该阶段是石化产业兴起阶段;生产的全球扩散阶段,原油生产能力集中在外围经济体内,原油加工能力集中在核心经济体内,该阶段为石化产业的第三阶段;产品出口阶段为石化产业的第二阶段。

6.产品出口阶段,核心经济体在外围经济体内建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的(D)
A.劳动力B.市场
C.科技D.资源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出口阶段,外围经济体原油生产能力增强,即核心经济体在外围经济体内建的主要是原油生产厂,其目的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

读2013年我国三个临近省级行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表,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①省区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B.②省区产业结构最优
C.①省区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增强
D.③省区处于低水平的平衡阶段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①省区产业结构最优、交通便利,应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③省区处于加速发展的不平衡阶段,选A。

8.未来三个省区将会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则(C)
A.②省区因交通时间距离最短,产业优先转移到①省区
B.③省区因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只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
C.三个省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
D.因交通拥堵,三个省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大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②省区交通时间距离并不是最短;③省区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并不丰富;伴随着三个省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三个省区未来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小;随经济发展,三个省区之间的交通时间距离将不断变小,选C。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图完成9~11题。

9.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C)
A.矿产资源不足B.人口密度较大
C.水资源短缺D.洪水灾害频发
[解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尤其是春旱严重,水资源成为制约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故选C。

10.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是(B)
A.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B.光热条件好
C.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解析]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适合棉花的生长。

11.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条件是(A)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市场前景广阔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水源、动力充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环渤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这里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环渤海经济圈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故
①②正确,选A。

二、非选择题
12.学习不同尺度的区域地理,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探究性学习,掌握学习和研究不同尺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小组的研究案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课题:区域的主要特征、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

研究思路:
阶段Ⅰ阶段Ⅱ阶段Ⅲ
确定研
―→收集图文资料,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究区域
确定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
下面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阶段Ⅱ收集到的图文材料。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
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下图为喀什经济区图。

友情帮助:完成阶段Ⅱ和阶段Ⅲ的相关课题。

(1)有关喀什经济特区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B.区域内部自然环境完全一致
C.具有明显的优势区位特征
D.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推动力不大
(2)填表对比图中喀什市与央布拉克良种场的空间结构差异。

(3)下图为2013—2017年新疆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图。

读图,分析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__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且比重最低;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__
13.下图为皖南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皖南地区的地形特征。

__以低山丘陵为主,集中分布在中南部,北部有平原分布,地势南高北低,中南部地表起伏较大。

__
(2)说出皖南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并分析其发育的有利气候条件。

_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纬度低,年均温较高。

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温度不低于0℃),夏季炎热。

年降水量大,主要集中在夏季。

雨热同期,特别有利于植被的发育。

冬季降雨虽少,但不存在明显的旱季。

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