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第21卷第3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01.21No.32012年9月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NaturalScienceEdition)Sep.2012
doi:lO.3969/j.issn.1007—0834.2012.03.007
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张永强1’2,杨长春1
(1.郑州大学化学系。

河南郑州450001;2.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46)
摘要:以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将硝酸银溶液通过化学还原来制备纳米银粉.讨论了加料方式、分散荆用量、温度以及硝酸银浓度对银粉粒径的影响.通过优化反应条件。

制得了平均粒径
最小为50nm左右的银粉.
关键词:抗坏血酸;硝酸银;纳米银;制备
中图分类号:06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834(2012)03—0019—03
银粉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粉末,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抗菌材料、医药材料、电子浆料等领域.银粉是乙烯环氧化催化剂的主要成分H3;把银纳米微粒加入到织物中可以消除异味;医用纱布中渗入纳米银粒子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心1;由于金属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银粉还是制作电子浆料、导电涂层等的主要原料.超细银粉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大体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b3主要有气相蒸发凝聚法、研磨法和雾化法等.化学法¨3是制备银粉的最重要的方法,现在工业上所用超细银粉大多采用此法制备,该法就是用还原剂把银离子从它的盐或配合物水溶液中以粉末的形式沉积出来.
本文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将硝酸银溶液通过化学还原来制备纳米银粉.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得了平均粒径最小为50nm左右的银粉,比文献[5]制得的平均粒径0.3—1¨m、文献[6]制得的0.8—1.2斗m的银粉都要小.
1实验
1.1试剂及仪器
试剂:硝酸银、抗坏血酸、水合肼、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

仪器:烧杯、磁力搅拌器、球形滴液漏斗、DZF一6050型干燥箱、ALC一110型电子天平、SIZION20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D一3AX射线衍射仪.
1.2实验原理
实验表明,用还原性较强的水合肼做还原剂时,反应速度快,生成的银粉团聚成较大的颗粒.因此本实验采用还原性相对较弱的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我们分别比较了分散剂PEG、PVA和PVP的分散效果.在用量相同的情况下,用PEG时,银粉发生了团聚;PVA分散效果虽好,但在室温下不易溶于水;PVP分散效果好,且室温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高,因此本实验选PVP为分散剂.硝酸银被还原成银颗粒后,自然沉降一段时间,银粉与上清液分离后,先后经水洗、乙醇洗至无杂质,烘干,即得纳米银粉.抗坏血酸与硝酸银反应原理如下
2AgN03+C6H806=2Ag+C6H606+2HN03.
2结果与讨论
2.1银粉的形貌
图1和图2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得的银粉的XRD图和SEM图.图1的衍射峰与银的标准图谱中的一致,没有其他物质的峰,表明我们制得的是纯银.衍射峰窄而尖锐,说明银的结晶性良好.由银粉的SEM图可见,银粉分散均匀,设有团聚,平均粒径在50Ill左右.
收稿日期:2012—06—07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230041002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2011A150011)
作者简介:张永强(1977一),男,河南焦作人,郑州大学化学系在读博士研究生、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讲师
万方数据
20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0102030405060708090
20,。

图1银粉的XRD图
Fig.1XRDpictureofsilverpowders
图2银粉的SEM图
Fig.2SEMpictureofsilverpowders
2.2反应条件对银粉粒径的影响
2.2.1加料方式的影响
我们比较了两种加料方式对银粉粒径的影响.一种是先将硝酸银与适量的PVP混合,溶液温度为27℃,磁力搅拌至PVP溶解完全,逐滴加入Ve;另一种是先将Vc与PVP混合,溶解完全,其他条件不变,再逐滴加入硝酸银.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第一种方法制得的银粉颗粒要比第二种方法制得的小.这是因为逐滴加入Vc时,Vc被反应液稀释,与硝酸银反应较慢,生成的银颗粒被及时分散.因此,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制取银粉.
2.2.2PYP用量的影响
图3为硝酸银、抗坏血酸浓度各为0.05mol/L,等体积混合,PVP与硝酸银的质量比从左到右依次为0.6、1.0和1.5时所得银粉的SEM图.由图可见,左图PYP的含量最低,银粉团聚得最厉害.随着PVP含量的增加,银粉的分散性越来越好.但右边两个图中单个粒子的粒径大于100nm,没有明显变化.可见,PVP的含量影响的主要是银粉的分散性.PVP的最佳用量为能使银粉均匀分散即可,用量过大时,一方面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有限,另一方面将对后期银粉的洗涤造成困难.

|=二二:!≥型
图3不同PVP含■的银粉的SEM图
Fig.3
SEMofsilverpowdersobtainedatdifferentPVPdose
2.2.3温度的影响
图4为硝酸银、抗坏血酸浓度各为0.05mol/L,等体积混合,PYP与硝酸银的质量比为1.5,反应温度从左到右依次为30℃和60℃时所得银粉的SEM图.硝酸银被还原时,一部分用于形成新的晶核,另一部分用于晶核的生长.由图可见,反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晶核的生长,因此银粉的平均粒径在增大.
2.2.4硝酸银浓度的影响
图5为PVP与硝酸银的质量比为1.5,反应温度为30℃,硝酸银和抗坏血酸浓度从左到右依次为0.001mol/L和0.01mol/L时所得银粉的SEM图.由图可见,随着硝酸银和Vc浓度的增加,银粉的粒径分布变宽,平均粒径增大.这是由于硝酸银和Vc的浓度高时,还原得到的银增多,将有更多的银用于晶核的生长.
万方数据
第3期张永强等: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2l
图4不同反应温度下银粉的SEM图
Fig.4SEMpictureofsilverpowdersobtainedatdifferenttemperatures
la,【AgN03]=OuuImol/L,lVcJ=ULJuImol/L(b)lAgN03]=0.01mol/L,lVc]=OOlmol/L
图5不同硝酸银浓度下银粉的SEM图
SEMpictureofsilverpowdersobtainedatdifferentsilvernitrateconcentrations
Fig.5
3结论
逐滴加入还原剂比逐滴加入氧化剂时,制得的银粉粒径要小.随着PVP含量的增加,银粉的分散性越来越好.温度升高,银粉的平均粒径在增大.硝酸银和Vc的浓度小时,将制得粒径较小的银粉.
参考文献
[I]卢立义,李应成.顾国耀.乙烯环氧化反应的银催化剂:中国,CNl377731A[P].2002—1I一06.
[2]董维国,陈岁元,张继良,等.微细银粉的制备与应用[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2,l(3):17I—174.
[3]何发泉,李勇军.银粉的用途和制备[J].中国粉体技术,2011,7(3):45—47.
[4]杨玉旺.刘敬利.纳米银研究和应川新进展[J】.丁业催化,2003.11(12):7—12.
[5]梁敏,唐霁楠,林保乎.电子材料用球形超细银粉的制备[J].中国粉体技术,2006(3):16—20.
[6]孟淑嫒,吴海斌,吴松平,等.超细银粉的制备及其导电性研究[J].电子元件与器件,2004.23(7):35—40
ResearchthePreparationTechnologyofNanosilverPowders
ZHANGYong.qian91一,YANGChang—chun1
(1.DepartmentofChemistry,ZhengzhouUniversity,Zhengzhou450001,China;
2.DepartmentofChemistry,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Zhengzhou450046,China)Abstract:ThesolutionofsilvernitratewasreducedtopreparenanosliverpowderswithVcasreductantandPVPasdispersant.Theeffectsofchargingmode,dispersantdose,temperatureandsilvernitrateconcentrationonsilverparticlewasdiscussed.Thesilverpowdersoftheminimumaveragediameter,50am,wereobtainedbyoptimizingreactionconditions.
Keywords:ascorbicacid;silvernitrate;nanosilver;preparation
万方数据
纳米银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张永强, 杨长春, ZHANG Yong-qiang, YANG Chang-chun
作者单位:张永强,ZHANG Yong-qiang(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01;河南教育学院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46), 杨长春,YANG Chang-chun(郑州大学化学系,河南郑州,450001)刊名: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2,21(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hnjyxyxb-zrkxb201203007.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