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社会背景
晚明以来,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呼声。反映在小说创作的方面, 就是明末清初出现了大量的色情小说,而且能够大行其道。色情小说的大量刊行,固 然有书贾牟利的因素,但主要是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即扯破所谓伪善的道德面纱,还 人以人的本来面目。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个性解放乃至性解放实际上是一股颠覆社会规范的反社会力量, 只能出现在社会规范力量不强的时代,而明末清初正是其时也。可惜的是,这股个性解放 的潮流维持不了多久。随着满清政权站稳脚跟后,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社会就上了清廷的 议程,而康熙帝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向程朱理学借兵。
详论曹家的衰败
刘心武先生说“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终于败落,直接原因之一,是查出了曹雪 芹的父亲曹頫替雍正的政敌塞思黑藏匿了寄顿他家的一对‘本身连座五尺六寸’的金狮子。 允禟明明已经失势,逾制私铸的金狮子明明是一种标志着夺权野心的东西,曹頫为什 么肯敢于替其藏匿。。。”
刘先生接着又说:“如果所藏不仅是金狮子更是活人,比如说塞思黑的女儿,那就 不仅是家道中兴,而是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了!”“但我以为第七十五回所写的 荣国府替被罪的甄家藏匿财物一罪,确实还不是整个贾氏家族的首罪,更非造衅的开 端,因为宁国府的贾珍藏匿的不是一般的罪家,也不是其财产,而是大活人——秦可 卿。
与周汝昌先生和刘心武先生的政治说相对的是“经济原因说”。他们认为,曹家经济 的巨大亏空是曹家被抄的主要原因。而曹家的亏欠,主要是在曹寅任上逐渐积累起来的。 曹寅任内曾经四次接驾康熙,每次的排场自然极其奢华,曹家不断修建和扩建行宫、花 园,甚至开挖河道供皇帝的游船出入,花费已经远远超出了曹家的承受能力。如康熙五 十一年,,《内务府奏详核乌罗图查算西花园工程用银不实应予议处摺》称,曹寅在西 花园修建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项工程用银十一万余两,修建房屋、亭子、船只、雨搭、 帘子等项,用银七万七千余两,从中可见一斑。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六回通过赵嬷 嬷之口,说出了甄家(即曹家)接驾花费的情况:“嗳吆吆,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 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
显然,《红楼梦》是描写了一整个时代的。这个意义并不因为它带有自传的性质而又毕 竟不是家谱式的自传,而是刻划了一个时期社会的典型面貌的。
我们自然也不能不看到这部作品和它的作者的思想是有弱点的。由于作者出身于一 个封建贵族的大家庭,他所处的社会环境限制了他的世界观,给它蒙上了虚无主义和宿 命论的色彩。他对于封建制度的罪恶虽有强烈的憎恨,却找不到出路。
然而,正是这股逆时代潮流而行的反动力量成了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而它所要对付 的主要敌人就是晚明以来的个性解放思潮。在这两股势力的夹攻下,当时文人的精神苦闷 可想而知。一方面,他们内心深处对个性解放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生 存又不得不苦读经书,勤练八股,以求能够一举成名天下闻,而考科举的主要动机就是混 口饭吃。可以说,这是当时社会中所有男性读书人的共同心态。相反的,无缘赴考,也无 需担当太多社会责任的女性可就潇洒多了。她们不用读经书,不必练八股,可以读西厢、 读老庄,也能按自己的兴趣填词作诗,一切都可以凭个人的喜好去学。也就是说,当时的 男性文人是为了生活而读书,女性却可以为读书而读书。
曹家的亏欠,在康熙时已是十分严重的问题。曹家和康熙都已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它 的严重性。曹家更加意识到它与自己的身家性命攸关了。但是只要康熙在位,靠老皇 帝的恩典曹家还能勉强过关,但是康熙驾崩雍正即位后,曹家就难逃被抄家的厄运了。
雍正通过查抄曹家这件事,既执行了当时自己制定的反腐倡廉的经济政策,又帮助 曹家摆脱了后代根本无法归还的积欠债务,可谓一石二鸟,非常巧妙。根据现存档案 记载看,曹家被抄没后,其家族和亲友,不仅没有受到株连,而且曹頫的堂伯父曹宜、 堂兄曹颀还有了升迁,曹颀几次得到雍正帝赐予的御笔“福”字,恩宠有增无减。
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倒顾不得了。” 曹家亏欠的数额可能是相当巨大的。曹頫在康熙五十二年的奏折中说:“窃奴才父
寅去年身故,荷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怜念奴才母子孤寡无依,钱粮补欠未完,特命 李煦代任两淮盐差一年,将所得银共五十八万六千两所以织造各项钱粮及代商完欠, 李煦与奴才眼同具已解补清完,共五十四万九千六百余两。”康熙五十五年,又发现还 有曹寅在世时所欠债务计二十六万三千余两,而这些亏空是当时的曹家根本无力偿还 的。
还应该提到的是,曹雪芹毕竟是汉人,他的祖上虽然入了旗籍,在清朝统治者民族歧视 和压迫的政策之下,这位充满着个性自由思想和人道主义的作家,是不能无所感触的。
《红楼梦》写成之后,清朝宗室弘旿评称;“《红楼梦》非传世小说,余闻之久矣, 终不欲一见,恐其中有碍语也。”弘旿所说的碍语,有人加以种种不同的解释,其实最 主要的应该是以下两方面的意思:一则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汉人大兴文字之 狱,前后有十七起之多,并且到处搜集成千成万的“违碍书籍”,这当然会使弘旿对于曹 雪芹的作品存着顾虑,二则是雍正以来清朝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复杂化,阿其那、塞思黑 的案子牵涉很广,曹家被抄与此不无关系,这同样使弘旿有所顾虑。但是,《红楼梦》 并不因为当时的清朝宗室怕它有碍语而不得传世,相反的,它是不踁而走和深入人心的 伟大作品。
职是之故,笔者认为《红楼梦》作者的创作动机,应是通过“崇女贬男”此一特 殊艺术手段,来反映当时男性文人的精神苦闷状况。
时代背景
在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是由于新兴的市民社会力量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于封建农村的阶级分化和农民的离村,由于西洋资本主义势力开始逐渐侵入,这才 给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以多方面的威胁。而在当时一部分经营官办的工商业的贵族官 僚和地主阶级中,也逐渐地产生了思想上和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的分子,这也是很 自然的。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 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 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 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 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
事实上,刘心武先生的结论代表了曹家被抄的“政治原因说”,只不过刘先生把政治 原因做了文学的联想和发挥罢了。与刘先生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周汝昌先生,周先生在他 的红学普及读本《红楼小讲》中写道:
“谁想数年之后,即有一场大难临头,家破人亡,几乎遭到灭门之祸。原来,康熙 帝的诸位皇子早有预谋嗣位人的暗争,最后由其第四子胤禛以阴谋手段取得帝位,是为 雍正帝。他得势后一力铲除异己的党派,包括皇室骨肉手足、康熙的亲任、内务府知情 的包衣,最后连助他谋位的功臣也难逃厄运。因此,曹家以内务府包衣、先朝亲信、与 雍正的敌党多有旧谊等关系,遂以琐故借口抄家、获罪、逮问枷示的严酷惩治。”
如果说曹家因藏匿金狮子被抄家是刘先生根据后来发生历史事件推断的结论的话, 那么曹家藏匿塞思黑的女儿以及此人就是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这个推断就是刘心武先生 文学家的艺术想象了,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
如果说曹家因藏匿金狮子被抄家是刘先生根据后来发生历史事件推断的结论的话, 那么曹家藏匿塞思黑的女儿以及此人就是红楼梦中的秦可卿这个推断就是刘心武先生 文学家的艺术想象了,没有任何的事实依据。
曹雪芹就是属于贵族官僚家庭出身而受了新兴的市民思想影响的一个典型的人物。 人们都看到了《红楼梦》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但更重要的是 要分析:曹雪芹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反封建的呢?应该说他基本上是站在新兴的市 民立场上来反封建的。必须从这一点来分析,才能更清楚地认识《红楼梦》的历史意 义。
《红楼梦》描写的历史悲剧所留给读者的消极方面的影响,其根源就在这里。然而, 这决不是作者的过错,这同样是反映了十八世纪上半期的中国代表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 态的新兴市民社会力量的脆弱性和它的历史命运啊!
程朱理学诞生于宋代,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确实是新兴思潮,也不失为一股推动社会 发展的进步力量。可是,当程朱理学在后来被统治者利用之后,就开始变质了。到了明朝 中叶,程朱理学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否则也不会轻易地被阳明心学取而代之。换言之, 清廷以程朱理学作为御定的官方哲学,其实并不具备指导社会发展的资格,除了作为强势 政权装饰门面的点缀之外,毫无价值可言。
人们大概都不否认,《红楼梦》里的许多正面人物,是代表着那些没落的封建贵 族官僚地主的家庭中向往自由生活的一群青年人。他们一方面对于日趋腐败的封建制 度发出了动人的控诉和强烈的反抗呼声,揭穿了以贾政、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为 代表的行为伪善、实则残酷不仁的封建家庭统治者的面目,另一方面也无情地揭露以 贾珍、贾琏、凤姐、薛蟠等为代表的唯利是图、肆意暴虐的当权派的丑恶。作者的思 想就是要反对这压抑个性自由的封建恶势力,而追求着符合于个性解放的目的的新的 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
深刻理解红楼梦的社会背景(以下内容参考了部分学者的论文)
创作动机:
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要了解作者和世界的关系,主要是要探讨作者如何根据生 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即所谓的文学创作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课题,在此 不予全面讨论,只准备把焦点集中在作者的创作动机上面。
巧的是,这也是各派红学家们喋喋不休的老问题。索隐派认为是排满,考证派认 为是写家事,马列派认为是反封建,另外还有爱情说、解脱说等等说法。笔者认为, 《红楼梦》作者的真正创作动机,由于文献缺乏,史不足徵,无论今日之红学家如何 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都是戏论! 要比较妥当地解决这个问题,大概只有两个方法,一是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反观作者所 可能有的创作动机,一是与同时期的其他作品做比较研究,看看这些作品所共同反映 的总主题或主旋律是什么。
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 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 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曹雪芹自 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 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