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下面是按不同标准评价的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排序。
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中的排序体现出运速由快到慢的是()A.甲B.乙C.丙D.丁2.四种运输方式中灵活性最好的是()A.航空B.铁路C.公路D.水运3.上海需从旧金山进口一批CPU,最佳运输方式是()A.水运B.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D.管道运输4.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社会经济(2014•浙江)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5〜6题。
5.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I: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的海拔不断上升7.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从自然因素考虑是因为欧洲西部()①经济发达②地形平坦③水能丰富④降水充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西安市的商业街主要分布在市中心,其体现的布局原则是()A.交通最优B.资金最优C.资源最优D.市场最优9.一些城市在城区外环路附近建大型批发市场,这样做的原因是()①地价相对较低②环境相对僻静③交通比较方便④人口密度大,商业活动范围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下列城市位于京广线上,且其兴衰与京广线有关的是()A.石家庄、郑州、株洲B.石家庄、郑州、宝鸡C.郑州、株洲、宝鸡D.阜阳、株洲、武汉2013年铁路春运从1月26日起至3月6日止,为期40天,春节前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出现重叠。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铁路干线中,春运期间最为繁忙的是()A.京广线B.滨洲一滨绥线C.包兰一兰新线D.宝成一成昆线12.学生、务工人员及探亲者大多选择铁路的主要原因是铁路运输()A.直达性强B.速度快、运费较低C.乘坐方便D.安全性高、连续性强13.我国东部地区交通网络密集,不是因为( )A.地形平坦开阔B.地形崎岖C.经济发达D.人口稠密14.下列城市属于沿河分布的是()A.哈尔滨B.郑州C.徐州D.株洲15.下列有关交通运输线、点、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南昆铁路在选择线路走向时把自然因素列在首位②上海港作为中国第一大港,重要区位因素之一是其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③亚历山大放射状铁路枢纽,对城市能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④交通运输网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同步进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6.扬州、济宁从古代繁荣的商业贸易城市到后来的逐渐衰落,这表明()①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③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④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7.山区的下列地区最适宜商业网点布局的是()A.河岸B.鞍部C.山丘D.河岸的居民点18.形成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A.在社会发展中有一定的政治历史地位B.环境优美,名胜古迹多C.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商品的储存D.交通便利,便于商品集散19.有关我国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古代南方城市沿河设城是一般规律B.古代北方城市大都位于大道相交处,而不与河道相邻C.阿拉山口是作为铁路的边境口岸而兴起来的D.京九铁路的建成,必将促进沿线地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20.在现代铁路建设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地形、气候因素B.水文、气候因素C.社会、经济因素D.水文、地质因素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十五”期间建设的四大工程之一,它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上海,它的建设会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并对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21〜22题。
21.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下列选项中的哪种资源问题?()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相协调D.木材短缺22.下列因素中,属于修建西气东输工程必须考虑的经济因素是()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气候条件D.河流状况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回答23〜24题。
23.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24.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货源充足B.人口集中C.交通便利D.金融市场活跃二、综合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分)材料一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通车,中国铁路正逐步迈入高速时代。
截至2012年7月底,我国已建成投入运营的高铁共有21条,总里程达6894千米。
整体的高铁网络将在2020年形成,高铁正积极参与城市群的整合。
材料二部分城市高铁通车后3小时可到达城市数与时间变化分析表。
城市1小时2小时3小时到60个地级市总时无高有高无高有高无高有高无高有高变伯天津26612923449.4220.7.5济南381171733308.0174.9•南京591119233335.6184.3.4⑴简要分析建设京沪高铁的有利区位因素。
(4分)(2)简述京沪高铁建设的重要意义。
(4分)(3)读材料二,根据3小时内可到达城市数量的变化,分析表中所列城市有什么显著变化,评价京沪高铁给这些城市带来的积极变化。
(4分)(4)3小时圈被看作一日交流圈,反映以一日为周期的经济高度联系地区。
高铁开通前后,沿线大城市3小时圈发生了显著变化,请就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变化进行分析。
(4分)26.读某历史名城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该城市老城区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4分)(2)你认为老城区中①区域和②区域形成较早的是_,原因是_(3)新城区出现主要是受什么区位因素的影响?_。
老城区的形态大体伸展成_ ,这主要与_____有关。
(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24分)材料一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渤海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后,“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拉开了序幕。
“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沪宁、沪杭为两翼的城际轨道交通主构架,覆盖区域内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1至2小时都市圈。
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815千米。
材料二“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示意图。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A _铁路B__铁路。
(4分)(2)“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说明影响交通区位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4分)(3)“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不同于沪宁、沪杭铁路线,也不同于城市内的地铁和轻轨,原因是()(4分)A.城际轨道交通属于高科技,专门运输高科技产品B.城际轨道交通功能定位是运送城际旅客和区域性快速运输专网,实行公交化运行C.城际轨道交通主要服务于外来人口,特别是应对民工的流动D.城际轨道交通一般对市内外交通有冲击作用(4)简述“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的重大意义。
(6分)(5)规划中的苏嘉线不再绕道上海,你认为此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应?(6分)参考答案1. A解析:根据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回答即可。
运速最快的是航空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
2.C解析: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但运价最高,运量最小,水运则相反;公路运输运量小,但比较灵活。
3.B解析:CPU是电脑元件,体积小,价值高,宜用航空运输。
4. D解析: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气候、河流是自然因素。
5.C解析:铁路运输的优点是运输量大,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铁路运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相对较小;铁路修建时需铺设铁轨,成本较高;铁路运输受铁路线路限制,灵活性较差。
6. B解析:锡尔河的水由于受沿途农业灌溉引水的影响,从上而下水量逐渐减少;从阿拉木图向北,随着纬度不断升高,热量减少,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逐渐降低;在乌鲁木齐可以看到天山,天山海拔较高,受西风吹来的大西洋的水汽以及北冰洋南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山坡上有植被,山顶有积雪。
7. D解析:从自然因素分析,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小;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这些都有利于航运。
8.D解析:市中心是城市最繁华的地段,人流量大,交通也方便,辐射范围广,体现的是市场最优原则。
9.B10. A解析:阜阳、宝鸡不在京广线上。
11. A解析:京广线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起始点为北京、广州两大城市,中间经过城市较多,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等对该铁路的压力较大。
12. B解析:学生、务工人员及一般探亲者大多是中低收入者,多选择速度快、运费较低的铁路运输。
13. B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低缓的丘陵为主。
14. A解析:哈尔滨位于松花江畔。
15. C解析:南昆铁路在选择线路走向时,把经济因素放在首位。
亚历山大放射状铁路枢纽,还必须在枢纽外保证两条环线连接各干线,才能保证对城市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减轻客货流对城区的交通运输压力。
16. B解析:扬州、济宁是随大运河在交通上的作用增强而繁荣的,随大运河在交通上的作用减弱而逐渐衰落的。
17. D解析:商业网点布局既要考虑便利的交通,又要保证能获得大量的消费人口。
18. D解析:商业中心的形成离不开便利的交通条件。
19. B20. C解析: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铁路区位的决定性因素。
21. C 22. B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短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丰富,建设西气东输工程可以调余补缺,而选择线路的具体走向时要考虑城市的分布。
23. B解析: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
24. B解析: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人口集中。
25. (1)途经地区地势平坦,起伏小;沿线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合理布局铁路网,减缓南北运输压力的需要;先进的科技。
(2)从根本上解决京沪通道运输压力紧张的状况;密切京津唐和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缩短沿线城市间的出行时间,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3)高铁通车的城市3小时内可到达的城市数量变化突出,未开通的城市则变化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