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外旅游知识系别: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班级:10068401学号:1006840145姓名:朱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旅游观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奥,源远流长。
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中国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在中国自有其生成、发展的土壤和历史。
如果说,在中国哲学的诸子百家之学中,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道、佛三家,那么,在中国旅游的诸子百家之学中,对中国旅游文化影响最大的也是儒、道、佛三家。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旅游文化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旅游观对于中国人民的旅游活动产生了非常巨大的的影响。
就一个民族的普遍心理而言,中国人有着安土重迁,不喜欢远游他方的情结。
这可从中国民间的俗语"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中反映出来。
从孔子思想来看,"仁"贯穿其中。
而从宗族血缘关系来看,孝是为仁之本,是孔子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孔子曾经要求做儿子的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儒家提倡近游,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其"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仁政思想。
这种近游观的出现,在生产水平尚很低下的时代,劳动力很宝贵的社会经济条件相吻合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近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在当时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儒家主张和看重近游,是因为这种短途旅游既可达到健康身心和陶冶性情的目的,又可和家人同享天伦之乐。
然而儒家并不是无条件反对远游。
按孔子的表述分析,父母去世后,儿子远游自然不在限制之列。
同时,孔子也十分重视远游的作用,把它视为扩大阅历,结交名流,增进学问的重要途径。
珍惜自已民族的历史,爱护先辈留下的遗迹,在文明的世界里,这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而这传统尤以中国为突出。
在两千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曾多次表白他崇拜古代文化:他认为周代的政治制度和学术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对尧舜统治时期也向往不已。
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讨论中,谁也不曾否认孔子在整理和传授古代文化、保存文化遗产方面的历史功绩。
鸟瞰中国的旅游文化史,重视修志,保存真实的史料,以供来者参考,实在是我国古老而又绵延不断的传统。
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一处名山大川没有人为之撰写志书的,一些不出名的山水名胜也因有旅游者的游记而传世。
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旅游文化,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旅游观。
他将山水与不同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密联系起来,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都可以赋予山水;而且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
二、老庄哲学与旅游文化庄子是我国先秦时代著名的旅游大家,他一生酷爱自然,相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念时,庄子认为道即美,无为即美,无为即自然,自然是天地的本性,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应采取直接体验的同步方式,即庄子所说的"乘物以游心",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旅游。
他风尘仆仆于齐、楚、魏等国,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对旅游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体悟。
庄子认为,"观于天地"的旅游能使人生境界"天人合一",优游自在,无挂无碍,并能领略"天地之美"的无限风光,也是庄子得"道"的重要途径和最佳选择。
庄子时代之所以重视游历活动,是由于当时文化思想交流的媒介极其贫乏。
因此,除聚徒授学外,周游列国就成了诸子百家为传播自己的思想而想到的既方便又快捷的途径。
总之,社会游历活动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种风习,这种风习在张扬主体思维成就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陶冶了主体的性情和人格。
在研究老庄哲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感觉出在道家学派中,老子希望按人的自然本性生活,从仁义礼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以求得精神上的自由。
在庄子整个光怪陆离的思想中,最能显现他个性至情的,是他的"逍遥游"思想。
这与他看破红尘,想遁于世外,以求得自然之性的人生观相一致。
在本质上体现着旅游与哲学的高度统一。
旅游在庄子"道"论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概括为:(一)旅游把天地万物作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客观上启迪庄子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探究万物的本源;(二)"道"的创生得之于旅游的启示,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受"道"的支配。
庄子是中国旅游的积极倡导者和身体力行者。
他玄远淡泊的逍遥旅游思想,给予后代徜徉山水的士大夫们的极大的心灵慰藉和旅游模式示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正是陶渊明返朴归真情趣的抒发。
忙于世俗的人如果能象庄子那样,外观于物,内省于心,就能跳出尘俗,顺应自然,返朴归真,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作为中国古代道家旅游理论的创始人,庄子的旅游贡献不仅在于他身体力行地倡导旅游,提出一系列的旅游主张,而且还在于他难能可贵地对旅游现象本身进行思考,从而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特的旅游理论体系。
如果说中国旅游文化传统是流,那么,凝聚于《庄子》中的旅游思存和旅游理论就是源。
庄子实是开启了中国旅游文化传统中的道家一维,这在中国旅游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奠意义。
三、佛教与旅游文化佛教哲学与道教哲学一样,都是宣扬出世的哲学,其基本精神是老庄倡导的顺应自然,返朴归真。
所以游方问道在佛教界有着悠久的传统。
中国僧侣的游方是受佛陀"游行教化"传教方式的启发而形成的。
佛教认为:人生是"无常"的,充满了痛苦,只有信奉佛教,努力修行,才能彻底摆脱生死痛苦,进入超脱生死的境界。
为了脱离苦海,不少佛教徒不远千里,到异国他乡寻找真经。
早在东汉中叶,中印佛教徒就开始交往。
汉明帝时期"白马驮经"佛教东来佛经的历史记载,生动地反映了伴随着佛教传播而兴起的旅游活动。
自那以后,不断有古印度和西域的高僧大德来我国译经传教。
他们博学多识,孤身远游,在传播佛法的同时,还带来了异国他邦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
他们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崇高的献身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僧人寻求佛法,朝礼圣迹的热情,形成了持续千年的"西行求法"运动。
他们每到一地,即寻访名师,学习佛法,并了解当地的山川形势,风俗民情,学成归国时带回大量的经籍图像,并积极从事翻译工作。
在自然山水中居静修行,清淡佛理的旅游一向在僧侣中十分风行。
他们崇尚自然,素用山水点缀神形,并将优游山水,品味山水和在山水中切磋玄理,发挥禅理,发展为名僧的一种风度。
他们又为深山幽谷,万仞高崖,大漠石窟,江心孤屿僻静海滨,幽深郊野是佛游的理想之处,佛教徒的参方活动虽有其特定的意义,不能与旅游活动划等号,但是,如果对参与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却又不难看出它与旅游活动的密切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佛教徒的旅游的确是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不仅如此,他们同时还是佛教旅游胜地的建设者。
环顾我国各地,凡有佛教寺塔之地,无不翠枝如黛,碧草如茵,环境清幽,景色宜人。
佛教徒通过交游,佛学与玄学,儒学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佛教旅游文化--禅宗。
它随缘而安,与世无争的思想与儒家乐天知命,安贫乐道,顺应时势的思想相联,又与道家无为不争,安时处顺的态度相通,特别与庄子避世、游世的思想相一致。
三种思想的相容相摄,对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和旅游活动的开展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它们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神秘、异已变成为理解、亲和,都表明人的山水意识已从神的羁缚中解放出来,都将人性美(或道德,或情感、)和山水美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充分肯定了人的道德价值和情感价值。
历代大量旅游文化作品表明,儒、佛、道这三种旅游观念事实上都在影响和促进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一个向往自然,喜好自由,乐于游历的民族,从上古时代的圣人舜以其巡游的方式揭开这一行程的帷幕以来的数千年间,在山川霞丽,风物壮观的中华在地上,不知多少华夏英杰,以其艰苦卓绝的旅游生活向世界展示过他们奋进勃发的英姿,也不知有多少炎黄子孙以他们无数的旅游活动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增添了瑰丽的一笔。
是他们,孔子,老子,庄子,法显及许多旅游家,谱写出中国旅游文化史上绚丽灿烂的篇章!以下为essay questions1)What is the greatest argument about public schools in Britain? Whyare the public schools today no longer as superior and exclusive as they used to be?2)How did Americans lose their national optimism in the 1960s?3)Expla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formity in American culture andgive your own evaluation.4)What are the elements and functions of British Parliament? Discussthe role of each element and explain briefly.5)What was the origin of Thanksgiving Day? And what do you think ofcelebrating Thanksgiving Day in China?6)What is characteristic of religion in America? Why is there not adecline in religious observance along with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advance?7)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stablished church in Britain? How is itrelated to the Crown and linked with the state?8)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novel are: story, characters, plot, theme,setting, point of view. Please talk about one British or American novel from any of these aspects.9)Why was there the New Deal program? What was it? And how did itaid the recovery of the economy?10)Discuss the negative side and the positive side of the IndustrialRevolution in Bri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