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学基础知识

旅游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1.1 旅游的概念❖中外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有多种,其共识如下:❖第一,异地性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

❖第二,暂时性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期停留的访问活动。

❖第三,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一词可作如下定义:旅游是人们以休闲、愉悦为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做短暂停留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旅游= 愉悦+ 异地+ 暂时旅游的特点❖旅游的大众普及性❖旅游的审美性❖旅游的异地流动性❖旅游活动的多样化❖旅游的区域不平衡性❖旅游的季节变动性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是一种经济现象❖旅游是一种涉及政治的社会现象❖现代旅游是一项以文化交流为基础,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许多方面的综合性大众社会活动。

1.2 旅游的构成❖一般认为,旅游活动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个要素构成。

❖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旅游的类型❖按地域范围划分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种基本类型。

❖国内旅游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解释,并不属于本国居民的常住性外国人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亦属于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可以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一日游。

❖国内旅游又可以根据旅游活动范围的大小,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

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

❖根据旅游者的流向,又可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

❖根据国际旅游的范围大小,又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按旅游目的划分❖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主要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分为观光型、保健型、公务型、宗教型、购物型、消闲型、求知型、猎奇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其他分类方法❖(1)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等。

❖(2)按旅行方式划分有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

❖(3)按计价方式划分有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等。

❖(4)按年龄特征划分有儿童旅游、青年旅游、中年旅游、老年旅游等。

1.3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学是以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的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以旅游活动的六个环节(吃、住、行、游、购、娱)为基本内容,探讨围绕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展开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旅游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阐述旅游的本质属性,揭示旅游活动的产生、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及其历史规律性。

❖阐述旅游市场的分类、影响客源消长的因素,探讨旅游市场的营销和研究旅游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管理机制、培育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途径等旅游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探讨旅游产品的分类、开发设计模式与途径,旅游商品的开发与营销,旅游服务的分类与控制等❖阐明旅游行政组织的形式和功能,主要旅游法规和旅游政策的意义❖关于旅游效应的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问题,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和途径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在学科层次上,旅游管理仍然属于二级学科,划归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之下❖旅游学是综合性的边缘学科1.4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实证分析法(采样调查法、统计资料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旅游图表法第三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一、旅游的萌芽旅游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人口在空间上的流动。

从历史上看,人口的流动分三种:迁徙、旅行、旅游。

❖1、原始社会人类的迁徙(前期,被迫性与求生性)❖2、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3、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4、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原始社会人类的迁徙❖原始社会前期: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靠狩猎和采集为生,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受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

新石器时代: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开始形成,导致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但是并未改变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

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在主观上来讲,并未旅行的需要,在客观上来讲,(气候、天灾)迁徙是为了自然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产生的,处于生存需要。

❖人类迁徙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这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最初远远不是消遣和度假活动,主要是为了扩大贸易,扩大对其他区域的了解。

这个时期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手工作坊产生,大家族,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道路。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同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产品交换范围扩大。

(贸易往来,物物交换)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农、牧、手工业中分离出来,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

人们为了了解其他地区的生产和需求情况,要去其他地区交换自己的产品,产生了旅行经商。

奴隶制社会的旅行发展❖西方,以古罗马帝国最为典型(奴隶制国家的发展与繁荣,便利的物质条件,这一切都促进了旅行的发展。

)❖古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北部到达英、德、匈牙利,南部到达非洲的埃及,东部到达西亚的幼发拉底河,西部到达大西洋。

❖全国道路网十分发达,建筑业、手工业、种植业十分发达。

地中海成了帝国的¡°内湖¡±。

❖罗马帝国旅游业兴盛的原因:❖A 罗马帝国幅员辽阔,而且政治上是统一的,便于旅行和往来。

又是当时西方文明的代表,因而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B 陆路和水路交通发达。

❖C 罗马铸币是唯一的通货,也便于携带。

❖D 希腊语与拉丁语是流行的主要官方语言,旅行者便于交流、联系。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和社会秩序的动乱,旅行发展条件逐渐消失。

国内贸易逐渐下降,商务旅行减少,道路无人管理,沿途盗匪横生。

罗马帝国衰退,阿拉伯帝国兴起,地跨亚非欧三洲。

驿道四通八达,驿站备有驿马和骆驼。

伊斯兰教规定了朝觐制度,使每一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作一次长途旅行。

朝觐期间,各地穆斯林云集麦加,举行大朝典礼。

❖东方,中国,奴隶社会,商朝成为奴隶社会经济繁荣时期。

据记载,商代商人的足迹,东北到渤海沿岸乃至朝鲜半岛,东南到浙江,西南到四川,西北到新疆。

走遍了¡°他们所知道的世界¡±。

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旅游的主要类型:主要也是商务旅行。

(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原因:农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口居多,农业劳动忙闲有致的季节性特点,使人们在主观上缺乏对旅行度假的要求和习惯。

❖秦朝出现了¡°驰道¡±、¡°直道¡±。

出现了所谓的¡°士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行¡±。

封建社会旅行的发展❖士人漫游的代表:李白、杜甫等。

❖欣赏祖国美景后写下的诗句《望庐山瀑布》江西庐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东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公务旅行: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学术考察旅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帝王巡游:从西周时代起,已经出现了以周穆王为代表的具有政治和游乐双重目的的天子巡游。

另外如隋炀帝、清乾隆。

❖平民郊游:重阳登高清明扫墓❖宗教旅行: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玄奘从长安出发,西出玉门关和阳关而去印度,历时18年,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写成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在28 个国家的所见所闻。

❖鉴真东渡日本,历尽艰辛,前5次均遭失败。

第六次东渡成功。

不仅将佛教传入日本,同时将中国的文化、艺术、建筑等传入日本二、古代旅行的几种主要类型❖1、商务旅行2、士人漫游3、公务旅行4、学术考察旅行5、帝王巡游6、平民郊游7、宗教旅游宗教旅游的几种形式❖根据旅游活动的目的,现已形成至少4种宗教旅游形式:❖(1)宗教圣地朝觐旅游(2)宗教场所历史文化参观游(3)宗教文化学习体验旅游❖(4)宗教胜地修心养性度假旅游四、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近代旅游兴起的社会背景❖1、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发展有重大影响;❖2、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使较大范围、较远距离的旅行成为可能;❖3、出现了一批现代化的酒店;❖4、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诞生,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近代旅游创始人托马斯及他的旅行社—Thomas Cook❖交通工具的便利、经济的繁荣等给人们提供了外出旅游的机会,但绝大多数人没有旅行经验、对旅行手续不大了解,加上语言及货币等方面的障碍,给人们外出旅行设置了困难。

❖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相应的机构,来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先河。

五、现代旅游的崛起和发展❖(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背景❖1、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2、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3、交通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和距离。

4、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5、战后城市化进程加速。

6、政府的支持和服务条件的改善。

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的大众化(mass tourism)❖2、旅游业成为战后经济发展最迅速且持续增长的产业之一。

经济增长点。

❖3、旅游形式多样化。

人们由¡°景点+饭店¡±、¡°风景+观光¡±式的旅游转向休闲度假旅游。

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成为时尚。

❖4、地理上的集中性。

欧美、亚太。

❖5、现代旅游的季节性。

❖6、旅游经营逐渐走向集团化。

旅游者❖旅游者----离家外出到异国他乡旅行访问的人;❖多走多看--------见多识广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一、国际旅游者的界定(一)国际联盟的解释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曾对“外国旅游者”解释如下: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住在国,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可列入旅游者的人员包括:(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而出国旅行的人。

(2)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学、管理、外交、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

(3)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游的人。

(4)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前来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亦视为旅游者(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应分开作为一类,必要时可不管其长居何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