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机械创新设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限选课。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技术视野,积累机械创新经验和实用性新结构的技术资料。

并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实例,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把握机械行业发展方向的洞察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先导课程: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公差选用与零件测量、零件材料选择及成型方法、机械零部件传动与分析、模具制作与装配等;后续课程:岗位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等。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从创造学和设计方法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讨论创造性思维、创造原理和创造技法。

针对开发型、变异型、反求型等多种类型设计,围绕设计中的机械原理方案设计、机构设计和结构设计等环节,从各个角度探讨创新设计的规律。

并通过典型的综合设计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兴趣,开展创新设计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设计能力。

建议本课程在大二第二学期授课,总学时32,总学分2分。

3、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1)了解创新设计概述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及相关概念;
(2)掌握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
(3)掌握机械系统方案与创新设计。

3-2能力目标
(1)机构变异与创新设计的掌握;
(2)机构组合与创新设计的掌握;
(3)机构再生与创新设计的掌握;
(4)机械结构设计与创新的掌握;
(5)反求设计与创新的掌握;
(6)创新实例与分析。

3-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2)培养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5、实施建议
5-1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选用
张有忱主编《机械创新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参考资料的选用
1.《机械系统创新设计》、杨家军编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机械创新设计》,黄纯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机械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邹慧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机械创新设计》,徐起贺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5-2教学方法手段
(1)在教学实施各环节中,教师的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要尽可能采用启发引导式,启发学生去思考,经常从反面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创新思维训练。

(2)采用讲授法、课堂讨、参观法论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应用实例让学生掌握对汽车美容方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手段上将多元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并辅以一定课时的现场实践。

5-3考核评价
由于本课程在理论知识点较多,需要设置期末考试环节,形式为闭卷笔试,试题内容侧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并一定的实践考核,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建议: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闭卷笔试成绩×70%。

5-4教学条件和环境
本课程的教学场地包括:多媒体教室。

5-5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
本课程要完成ppt课件、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材料。

5.6其它说明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