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营销课程标准(最新)

网络营销课程标准(最新)

《网络营销》课程标准(120课时)制定人:阮星星审核:谢艳平谢银忠一、课程概述1.1课程的性质《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随着计算机网络大规模的使用,企业开始改变自己营销模式,通过网络做产品营销,在网上寻找新的商机。

网络营销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为目标,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即“用到什么,学到什么”,注重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

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有关网络营销环境、熟悉网络营销流程,掌握网络营销基本实质。

2、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与主要方法,以及商情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网络营销过程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顾客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4、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如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1.2课程定位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的先修课程为市场营销、计算机基础技术、网络技术、静态网站建设、动态网站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要从事企业网络营销推广工作,所以本门课程在网络营销基本理念、网络营销的方法上进行详细的讲解。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网络营销方面认识有一大的提高,对自己以后的工作起到一个很大的作用。

1.3课程设计思路《网络营销》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我们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整理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在网络营销方面所需要的能力以及所从事的岗位,这些岗位所需要的网络营销知识点。

其次,针对每个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形成对应的学习内容,再针对每个学习内容形成学习单元及教学单元,进行知识点教育的同时,安排适当的实验内容进行验证,最后进行综合实训以及根据情况参与具体的的企业网络营销。

为了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除了加强课堂教学中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外,增加实践教学,并将网络营销分析能力和实际建设操作能力一并纳入考试范围,以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课程基本目标①知识目标: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着重学习网络营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1、了解有关网络营销环境、熟悉网络营销流程,掌握网络营销基本实质。

2、掌握网络市场调研的内容与主要方法,以及商情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网络营销过程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顾客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的学习是以企业需求为起点,以解决企业的需求为终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的实习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网络营销解决办法,并最终帮助企业解决网络营销中的实际问题,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求得生存和发展。

②职业技能目标:1、具有利用网络工具开展市场调研、收集处理商务信息、撰写商情报告的能力。

2、具有运用网络工具开展公关活动、进行公关策划的能力,如站点宣传策划、网络广告策划等。

3、具有网络营销策略综合运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信息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如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③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学生适应网上贸易工作的良好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一定的网络营销基本素质,增强学生的现代市场竞争意识。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转换岗位职业后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知识与技能。

4、学生应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总课时120,其中理论课时40课时,实践80课时)第1篇基础篇第1章网络营销概述1.1网络营销内涵1.2网络营销现状与未来1.3网络营销理论基础第2章网络营销环境2.1网络营销的宏观环境2.2微观环境第3章网络消费者市场及购买行为分析3.1网络消费者分析3.2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3.3网络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第4章网络营销中的目标市场分析4.1网络市场细分4.2网络目标市场选择4.3网上市场定位第5章网络营销战略概述5.1 网络营销战略分析5.2 网络营销组合策略5.3 网络营销组织创新战略第6章网络营销价格策略6.1 网络营销定价概述6.2 网络营销定价第7章网络营销产品策略7.1 产品整体概述7.2 网络产品概述7.3 网络营销新产品开发7.4 产品支持服务策略第8章网络营销渠道策略8.1 分销渠道概述8.2 网络分销渠道的建设8.3 网络营销中的物流模式8.4 网络营销时代的物流配送8.5 物流解决方案应用案例第9章网络营销服务9.1 网络营销服务概述9.2 网上产品服务9.3 网上个性化服务优势及内涵第10章网络营销的管理与控制10.1 网络营销实施过程的决策管理10.2 网络营销系统评估10.3 网络营销经营风险及其控制第二篇实战篇第11章网络信息搜集与整理11.1 网络信息搜索11.2 搜索引擎11.3 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11.4 实战训练工作任务1:网络信息搜索体验工作任务2:搜索引擎比较与搜索技巧训练工作任务3:网络市场调研第12章网络推广12.1 网络推广基本知识12.2 典型网络推广方式12.3 网络公关12.4 其他网络推广方式12.5 实战训练工作任务1:网络推广方案制订工作任务2:网络推广方案实施12.6 案例案例1:“大堡礁”用一次“招聘”撬动全球案例2:“少林寺”网络营销秘籍案例3:大众汽车“只有20,只有在线”的互动营销活动案例4:东风日产树营销经典“骊威连连看”案例5:汉堡王Burger King的“听话的小鸡”视频互动游戏案例6:可口可乐+腾讯的营销威力案例7:茅台的病毒式营销第13章客户关系管理策略13.1 客户关系管理概述13.2 CRM中的客户服务13.3 CRM应用系统13.4 呼叫中心13.5 实战训练工作任务1:设计网站客户体验工作任务2:制作网站客户体验设计诊断书13.6 案例案例1:“区别对待”挖掘客户价值案例2:盖茨发出公开信激励客户和股东案例3:花旗银行用服务赢得顾客案例4:施美文仪办公用品商城CRM应用案例案例5:索尼互动服务之道四、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1.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学生的基础和情况,结合其实际水平和能力,认真指导。

2.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

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开动脑筋,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重视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培养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

5.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指导,教师要手把手的教,多作示范。

6.教学中注重行为引导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7.在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所完成电路工艺及整体美观方面的引导。

8.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团队活动的合作能力;职业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体现。

1、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学生实践教学体会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面开放,以项目带动知识点的学习。

(一) 对学生的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相结合的形式。

考试课考核方式:平时占40%;理论考核占60%1.平时成绩(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出勤情况、实践操作)40%2.理论考核(包括实训过程中的实训成绩)60%以上比例可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二) 对教师的评价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3、建议教材与主要参考书1.教材编写网络营销是市场营销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国家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标准中,有多于40%的内容属于网络营销项目。

网络营销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网络营销学》是有效满足工学结合需要,密切联系企业网络营销实践的教学书,教程依据本课程标准,紧密配合“工学结合”的思路,使本教材突出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内容精典,达到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目的。

2.建议教材潘维琴《网络营销》第二版20103.主要参考书:韩四清.宋沛军编,《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科学出版社,2005.8张冠凤编《网络营销基础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张金涛编《网络营销》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4、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助理网络营销师资格证书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编写(1)以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技能要求为标准,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书中配以大量的典型案例和实训题目辅助学习。

(3)教材应图文并茂,理论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2、信息技术应用(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规范学生操作流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

(4)建立习题库及答案,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版本的参考书,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5)建立学习资料库,推荐国内与专业有关的网站地址,积极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资料查询等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