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题方法探究
——人物活动空间
故事 导引
由此可见,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不仅生活中的环境有重要作用,小说中 的环境描写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 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 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 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 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 就不再搬家了。 孟子也终成一代大儒。
知识储备
环境 描写 作用 的 一般 考虑 角度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 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映衬)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的作用
交代 人物身份, 表现 人物性格; 或影响 或决定 人物性格
交待人物活动 及其成长的 时代背景, 揭示各种 复杂的 社会关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看情况而 定。”那人接着问:“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他不得已地说: “很小。”“怎样小?”“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 “那你就要把水放满,泡在里面;或者就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 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 是的。”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 淋淋的身子,想: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可是想到女人说过 “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再没想下 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 叫着。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他渴得非常厉害,他已 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 环境描写 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洗澡。”小伙子告诉他。他想问问小伙子 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 烤干了。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他想, 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 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 响,他们默默骑了一段。他终于看见了一家冷饮店,冰箱轰隆隆 地开着。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忍一 忍吧,很快到家了。为了鼓舞那人,他说:“快到了,再过一条 马路,就有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 “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洗冷水澡还是热水澡?”他支支吾吾的, 小伙子又说:“冷水澡洗的时候舒服,热水澡洗过以后舒服。不 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真要在他 环境描写 家洗澡了,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
【命题透析】该题考查分析文章环境,鉴赏文章写作技巧能力。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 【解题透析】文章的行文构思,可以先看标题,开头和结尾, 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再看文章大意。本文标题是晚秋,而首段写的是晚秋的景色及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 他的心情。结尾也提到了“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 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呼吸也自如了”。景物描写一般有点明季节,渲染气氛,推动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 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这里景物描写主要作用 “我鬼迷心窍了,”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 显然是为了设置悬念,引起下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了 ……”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 结构 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 角度 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参考答案: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在结构上的作用,点题, 内容 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4分) 角度 同时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2分)。在内容上设置悬念, 引起下文,温暖睛和的晚秋为什么好像在戏弄他,嘲笑他„„ 属于自然环境, 引起了读者悬念。展开了故事的情节( 2分)。 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要考虑相关作用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
做题指 南 常
见 误 区
不能辨清描写手法 不清楚其具体作用
“作用内容”与具体文本不能有机融合
作答时遗漏要点
解题技巧
解 题
其次看它属哪类描写(一般考景物描写) 首先要掌握环境描写的相关知识
思 路
最后认真阅读相关文字,再联系人物、 情节、主题作全面而准确的解说
解题技巧
表述要点: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 渲 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衬托)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表述格式:
×××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 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2010·辽宁卷) 洗 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 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 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地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地推了推车, 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退了半步, 然后说:“ 师傅要去哪里?”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 “静安寺。”小伙子就说:“十五块钱。”他说:“十块钱。” 小伙子又说:“十二块钱。” 他要再争,这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 株树,树影团团的。他泄了气似地,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 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 他们就上路了。 环境描写
考点 考点解读 映射
常 见 题 型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 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 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通常要结合 环境进行分析。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 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④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 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 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 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 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 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 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 走了下来。 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 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 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 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 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 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 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 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 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 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 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 瓦萨卡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 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 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 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 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 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 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
小试身 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路上,小伙子问他:“你家住在静安寺?”他说:“是。”小伙 子又问:“你家有浴缸吗?”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 他家洗澡?便含含糊糊地说:“嗯。”小伙子接着问:“你是在 哪里上班?”“机关。”“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小伙子再 问。他说:“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 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洗, 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他俩的汗衫都湿了, 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如 果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环境描写 小伙子又问道:“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他先说 “在家”,可一想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 这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 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重要要素,其作用有:①交代人物活动背景; 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 ②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 (节令)、地点;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就走。”这一会儿,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 为刻画人物作铺垫;④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境; 是把话咽了回去。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了些 ⑤自然环境可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你可以 ⑥深化作品主题。分析环境,要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洗澡了。” 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对小说氛围的创造,对小说情节的推动等。 (有删改) 答案: 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请概括说明。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 ③使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