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辅助教育 重点

计算机辅助教育 重点

第一章计算机辅助教育概况一、 CBE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教育(CBE-Computer Based Education)何克抗:是指以计算机为媒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即使用计算机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管理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

师书恩: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 按照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由此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技术称为计算机辅助教育。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何克抗: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即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师书恩:是计算机辅助教育(CBE)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利用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CBE的研究领域1.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2. 计算机管理教学(CMI-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3. 计算机辅助教育行政管理4. 计算机文化(Computer Literacy)四、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发展(详细)1.研究试验阶段(1958-70年代末)2.普及应用阶段(80年代)3.综合发展阶段(90年代初-今)五、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产生背景(即发展基础):(1)物质基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普及(单机到网络)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及应用。

(2)社会基础:知识迅速更新,怎么解决知识迅速更新与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的矛盾。

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可变性,培养的人才如何去适应这个需求。

要求接受教育培训的人员激增,如何克服由此而来的从教人员不足的问题。

终身学习的问题……(3)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六、我国的CBE发展状况(国外的状况P7)1. 80年代初的自发探索阶段一批教师依靠对计算机的兴趣,对计算机用于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BASIC语言,APPLE-II,物理现象演示、外语题目练习、几何二次曲线演示等。

教学系统有:(1)华东师大“微机辅助教学BASIC语言教学系统”(2)北京师大“高校课表自动编排系统”(3)西北工大“排课表软件”2. 80年代中期的学科群体活动及政府部门介入(1)以学科为群体进行CAI 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研究(2)87年成立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CBE)学会;87年华东师大,88年华南师大,93年北京大学;99年西南师大,2000年上海师大,2002年天津大学(3)1986年国家教委基教司成立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3. 90年代CBE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中成立了CAI实验室或CAI中心,·93-94高教司成立CAI协作组,组织和指导高校CAI的应用和研究;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软件研制开发队伍,逐步形成了教学软件的登录、管理、评审到出版的各类组织,逐步走向教育软件的商业化、社会化。

·99年教育部校校通工程4.国内比较著名的CAI课件研制机构和产品-科利化教育软件公司:CSC家庭教师、CSC校长办公系统等-北京树人公司:中小学教学软件公司-北京金洪恩电脑有限公司:开天辟地、万事无忧、网络学习软件、天问、震撼、辉煌。

-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物理中心:基础物理学,大学物理仿真实验,由高教出版社发行。

七、计算机辅助教育CBE的作用1. 教师作用(1)传授知识(2)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3)构造和组织测验--试题库系统、联机考试(4)教学管理2. 学习伙伴作用(1)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启发与促进学生去“发现”规律和知识(3)帮助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助手与工具作用(1)教师备课和教学研究的帮手(2)学习中易于使用的工具(3)实验中的“万能”仪器八、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意义1.计算机辅助教育能提供较低的教育成本:电子教材,模拟实验2.提供丰富的教学模式3.创造比较好的教学环境第二章计算机辅助教学一、概念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对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简要表述。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概念、特点、应用方式)1、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任务为导向)是指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学习需要,自定学习步调,自主选择学习媒体内容和学习方式,独立地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活动。

学习者的整个探究学习活动是自我驱动,自我引导的,具有明确的认知需要和学习方向,是一种内在的学习行为。

特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

步骤:①问题分析阶段(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形成一个行动方案)②信息收集阶段(利用网络展开行动,搜集有关信息资料)③综合阶段(对信息进行鉴别,加工整理,提出实际方案,解决问题)④抽象提炼阶段(归纳,总结,抽象概括,建立同类问题的解决方法)⑤反思阶段(反思问题的求解过程,思考在问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遇到的困难)2、问题型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是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学习知识是从问题开始,以问题为导向,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不断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特点:以问题为中心设计真实性任务。

以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鼓励自主探究。

强调支持与引导激发学习者高水平的思维。

强调社会性交流与合作的作用,鼓励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反思。

步骤:①理解问题,鉴别、确定问题的组成部分。

②探索学习,深入研究(创设互动氛围)③解决问题,自主反思(要有创意性)3、协作型教学模式的研究(CSCL)是指在计算机多种通信技术的支持下,由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学习者,在交互与合作中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与学习活动。

强调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增强团体意识。

不仅涉及技术因素,也涉及社会、心理、组织、学习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原则:活动原则、交往原则、修改原则特点:自发性(由内在的兴趣、需要而自发的)合作性高效性(团体目标的实现促进个人目标的达成)交互性4、教授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按教学时间特性,主要有实时讲授和非实时讲授两种。

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我国远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特点:实时性、双向交互性、多媒体性、大范围实施教学、支持协作。

5、案例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借助网络向学习者提供案例研究的学习环境,该学习环境中包含从实际案例中选取的资料,让学习者以调查员的角色去调查案情,通过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决策,做出对问题的解决,得出可行的结论。

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

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强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则:能力原则、实践原则、参与原则步骤:①明确问题②案例分析③案例研究讨论,确定自己的方案④得出决策,评价方案特点:①高度的拟真性。

(案例要有典型性、代表性、非偶发性)②灵活的启发性。

(把握问题的深度与层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③鲜明的针对性。

(促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下拟定的,是一些能使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们在规定的时间达到教学效果的原则和方式方法。

微观上,分为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协作性策略、情景性策略。

宏观上,分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一)、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学策略1.群体授课策略目的: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共享最好的教师资源。

特点:①有统一的授课时间,能让学习者感受到集体上课的氛围,学习者可在任何地点上网学习。

②有实时互动或延时互动。

③根据学习者人数配有助教。

④有自己的评测系统。

2.个别化学习策略目的:照顾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特点:①全部学习内容都是预先设定的;②学习者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学习的内容,但是有统一达标要求;③学习者可以非实时地请求教师的指导;④指导教师可以随时向学习者发布学习要求,给予不同的鼓励。

3.合作学习策略目的:使协作者参与到问题解决,知识探索,计划合成,分类以及记忆的任务,帮助学习者理解复杂的任务。

特点:①记录学习者个体特质信息。

②根据个体特质信息,有系统自主分组和教师主持分组两种。

③根据学习目标和培训目的来决定成员的小组角色,角色功能还可以通过合作任务的分配在交流中调整和加强。

④分组合作有学生自主形式和教师主持形式。

4.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遵循学科的教学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网络教学功能的发挥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自我分析策略(学习前学会分析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科学的选择学习内容)选择性策略(不同的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求助性策略(学会学习,遇到学习困难时,能熟练地从书本,朋友或教师那里寻找到帮助)制定学习策略的原则:激发动机确定目标原则自我评价追求实效原则四、CAI的操练与练习模式比教师布置的操练与练习有如下优点:(1)反馈及时(2)减轻学生与周围同学相比较的心理压力,排除外来干扰,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

(3)习题数量大,可使题目不断变化有趣,避免过多的重复。

第三章课件设计1、课件:是具有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程序或文档。

2、类型:3、要素:程序、教学资料素材、教学策略与方法4、课件设计原则:教育性: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对象准确; 3.体现教学规律;4.解决教学难点与重点;5.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科学性: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表述的科学性;规范性;通俗简明;实用新颖)2.课件设计方法的科学性技术性:1.硬件环境;2.软件环境;3.交互操作; 4.帮助功能; 5.安装与卸载艺术性:①美观、鲜明、影音和谐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人机交互界面③视听同步、声音处理和画面造型相辅相成④与教学对象自身的特点相符。

5、设计过程:一)项目分析1. 问题的提出2. 可行性分析3. 需求分析二)总体设计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媒体的选择与设计2. 课件的结构设计3. 模块的划分三)单元设计1. 框面设计2. 交互设计3. 媒体设计四)程序实现五)评价。

相关主题